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微流通道的功能化修饰及其在生物分子检测和抗菌材料筛选中的应用

发布时间:2021-04-25 08:01
  近年来,微流控作为一种新型的研究技术受到了人们的密切关注。微流控芯片不仅在微小面积可以集成各种反应,而且耗样少,体积小,非常适用于床边检测,因而被广泛用于生物医药等各个领域。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越来越重视自身健康问题,许多疾病的在早期症状表现为蛋白质的异常表达,因而蛋白质检测对疾病的预防和诊疗有着重大意义,但是临床上所用的样本体积小,检测浓度低,检测方法复杂繁琐,为疾病的诊断带来了许多困难,所以临床上急需开发出一种高灵敏,小尺寸,适合现场分析的检测的设备,来满足患者需求。本论文的第一部分:用聚二甲基硅氧烷和玻片通过氧等离子体键合,构建微流控芯片,并结合液晶分子的排布取向的敏感性和光学特征,实现蛋白质的可视化的检测。在利用微流控芯片检测蛋白质的过程中,我们发现微流通道内可以实现反应物的表面密度梯度固定,据此我们展开了本论文的第二部分工作。生产和生活中,细菌无处不在,细菌腐蚀材料,传播疾病,耐药菌产生,抗菌研究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而如何研究和比较各种抗菌材料的抗菌能力,是目前研究的热点,本工作用四种不同碳长的卤代烷制备了季铵化的聚乙烯亚胺(QPEI),借助微流控技术构建了季铵化聚乙烯... 

【文章来源】:北京化工大学北京市 211工程院校 教育部直属院校

【文章页数】:82 页

【学位级别】:硕士

【文章目录】:
摘要
ABSTRACT
第一章 绪论
    1.1 微流控技术
        1.1.1 微流控简介
        1.1.2 微流控芯片的选材与制备
        1.1.3 PDMS制备微流控芯片
        1.1.4 微流控技术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1.2 蛋白质检测
        1.2.1 蛋白质检测的意义
        1.2.2 检测蛋白质的方法
        1.2.3 传统方法
        1.2.4 常规方法
        1.2.5 其他方法
        1.2.6 蛋白质检测的研究现状
    1.3 微流免疫法的优势
        1.3.1 微流控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优势
        1.3.2 液晶用于检测蛋白质的优势
    1.4 表面抗菌的必要性
        1.4.1 抗菌的意义
        1.4.2 细菌及其危害
        1.4.3 抗菌剂的分类
        1.4.4 表面抗菌的意义
        1.4.5 表面抗菌的方法
        1.4.6 选用季铵盐表面抗菌的意义
    1.5 本课题的意义
第二章 基于微流控和液晶构建可视化生物分子传感器
    2.1 引言
    2.2 实验部分
        2.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2.2.2 玻片洗涤
        2.2.3 在玻片表面修饰DMOAP
        2.2.4 以PDA为基底在玻片表面固定蛋白质
        2.2.5 “紫外照射法”在玻片表面修饰蛋白质
        2.2.6 PDMS微流通道的制备
        2.2.7 检测氧等离子对DMOAP修饰的玻片表面的影响
        2.2.8 通过DMOAP在微流通道内固定IgG
        2.2.9 在微流通道检测anti-IgG
        2.2.10 可视化检测
        2.2.11 FITC-BSA的制备
    2.3 结果与讨论
        2.3.1 探寻使液晶垂直取向改变的PDA的临界浓度
        2.3.2 以PDA为基底固定FITC-BSA
        2.3.3 “紫外照射法”在玻片表面接蛋白质的表征
        2.3.4 不同紫外照射时间下蛋白质的固定效率
        2.3.5 微流通道下固定IgG临界浓度的探寻
        2.3.6 微流通道内检测Anti-IgG
        2.3.7 微流通道内IgG和Anti-IgG特异性结合的表征
        2.3.8 可视化检测的表征
    2.4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基于微流控构建梯度季铵化聚乙烯亚胺表面及其抗菌研究
    3.1 引言
    3.2 实验部分
        3.2.1 实验原料和仪器
        3.2.2 季铵盐的合成与制备
        3.2.3 四种季铵盐在的抗菌效果检测
        3.2.4 平板法测材料抗菌效果
        3.2.5 玻片表面修饰硅烷
        3.2.6 玻片表面修饰醛基
        3.2.7 玻片表面修饰季铵盐
        3.2.8 季铵盐表面抗菌检测
        3.2.9 微流通道的设计与制备
        3.2.10 季铵盐在玻片表面接枝量的表征
        3.2.11 微流通道内季铵盐浓度梯度的表征
        3.2.12 微流控浓度梯度固定季铵盐及其抗菌检测
    3.3 结果与讨论
        3.3.1 核磁表征季铵盐
        3.3.2 酶标仪表征季铵盐液体抗菌效果
        3.3.3 平板法表征季铵盐抗菌效果
        3.3.4 XPS表征玻片表面接上APTES和GA
        3.3.5 水接触角表征玻片表面接上APTES和GA
        3.3.6 XPS表征季铵盐接在玻片表面及其季铵化程度
        3.3.7 CLSM表征玻片表面修饰中间物对的抗菌的影响
        3.3.8 CLSM表征季铵盐接在玻片表面上的抗菌效果
        3.3.9 紫外定量FITC-QPEI内的FITC/QPEI质量比
        3.3.10 荧光定量FITC在玻片表面的接枝密度
        3.3.11 荧光表征FITC-QPEI在微流通道内的浓度梯度
        3.3.12 QPEI在微流通道内的抗菌效果
第四章 总结与展望
参考文献
致谢
导师及作者简介
附件



本文编号:315903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15903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8e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