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rchand巴伦建模优化及设计方法研究
本文关键词:Marchand巴伦建模优化及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Marchand巴伦作为重要的无源器件,在射频前端电路中应用广泛,是农业物联网无线收发芯片的重要组成部分。在Marchand巴伦的设计中,通常电磁场仿真需要高性能的计算机并严重耗时,这在衬底结构复杂的巴伦仿真中更为突出。针对模型建立优化中的效率与瓶颈问题,本文通过理论分析和大量的仿真,建立耦合线物理尺寸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对应关系,达到快速建立电路模型的目的。本文的研究从对称、非对称耦合线的分析方法并推导四端口网络参数入手,在此基础上利用ADS中现有库元件,建立耦合线电路模型并进行参数提取。参数提取是巴伦建模过程中的重要环节,对耦合线的电路模型参数提取借助于全波电磁场仿真(EM)工具进行。本文详细论述了模型参数的提取过程,并对提取的参数进行数据分析及拟合,找出耦合线物理尺寸(长度、宽度、间距)和模型参数之间的关系,建立对应方程,从而可以快速计算求解模型参数,大幅度减少对耦合线电磁场仿真的依赖,提高建模效率。利用建立好的耦合线电路模型搭建巴伦电路模型,从而可以使用模型仿真巴伦性能,指导实际巴伦的设计。最后利用仿真及巴伦实物验证不同结构、不同工艺下的电路模型准确性,并提出优化Marchand巴伦性能的具体方法。同时考察容性、感性补偿对于Marchand巴伦性能的影响,证实修正后的巴伦模型可以反映出添加补偿后电路发生的变化。对Marchand巴伦的建模及参数提取方法的优化有效的缩短了巴伦的设计周期,测试结果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准确性,为实际巴伦的设计提供了较好的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射频电路 无源器件 Marchand巴伦 模型 参数提取
【学位授予单位】:江苏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859;TN40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4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以及章节安排12-14
- 第二章 耦合传输线理论及其电路模型研究14-35
- 2.1 耦合传输线概述14-15
- 2.2 耦合线基本参数15-17
- 2.3 对称微带耦合线分析17-23
- 2.3.1 对称耦合线奇偶模分析法17-19
- 2.3.2 特性阻抗及有效介电常数19-21
- 2.3.3 对称耦合线网络参数21-23
- 2.4 非对称耦合线分析23-28
- 2.5 基于ADS耦合线建模28-29
- 2.6 对称耦合线补偿方法29-34
- 2.6.1 电容补偿电路模型29-32
- 2.6.2 电感补偿电路模型32-34
- 2.7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Marchand巴伦建模35-48
- 3.1 巴伦分类35-37
- 3.2 Marchand巴伦S矩阵理论37-46
- 3.3 巴伦模型构建46-47
- 3.4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巴伦模型参数提取48-63
- 4.1 Momentum电磁仿真48-49
- 4.1.1 Momentum基板设置48
- 4.1.2 端口设置48-49
- 4.2 耦合线参数一般提取过程49-54
- 4.3 模型参数和器件物理尺寸关系分析54-62
- 4.3.1 耦合线长度对模型参数影响55-56
- 4.3.2 耦合线宽度对模型参数影响56-57
- 4.3.3 耦合线间距对于模型参数影响57-60
- 4.3.4 宽边耦合线模型参数60-62
- 4.4 本章小结62-63
- 第五章 巴伦设计及测试分析63-76
- 5.1 巴伦性能指标63-64
- 5.2 二导体Marchand巴伦设计64-70
- 5.3 三导体耦合巴伦设计70-71
- 5.4 耦合线巴伦补偿方法71-73
- 5.4.1 电容补偿71-72
- 5.4.2 电感补偿72-73
- 5.5 CMOS毫米波巴伦设计73-75
- 5.6 本章小结75-76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76-78
- 6.1 总结76-77
- 6.2 展望77-78
- 参考文献78-81
- 致谢81-82
- 攻读硕士期间获得的成果8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兆清;高葆新;;准平面多导体耦合线的直线法全波分析[J];微波学报;1989年02期
2 王文骐,夏冠群,陆祝平;频带反射型腔稳体效应振荡器的最佳耦合线长度[J];电子学报;1982年06期
3 周亚琴 ,刘东泰;光电耦合线性隔离电路[J];电测与仪表;1984年08期
4 袁乃昌,何建国,赫崇俊,戴晴,刘克成,,毛均杰;单片集成传输线──共面耦合线、共面耦合带线及矩形微屏蔽的共面耦合线的新研究[J];国防科技大学学报;1995年04期
5 刘立青;闵洁;鹿磊光;;任意镜像阻抗平行耦合线滤波器的设计[J];无线电工程;2008年04期
6 李琳;李;丽娟;高长征;谷雪松;;电介质半空间两耦合线天线的时域积分方程法[J];电波科学学报;2008年03期
7 厉强;杨涛;金龙;尉旭波;;LTCC小型化Balun设计[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2008年S1期
8 蔡云;;一种通过电感耦合线圈高效低灵敏度地穿越皮肤进行能量和数据的传输[J];国外医学.生物医学工程分册;1991年01期
9 王星;彭承琳;赵德春;韩亮;;基于VLSI无线供能通信系统耦合线圈实验[J];仪器仪表学报;2009年11期
10 B.易斯特;王鸿昶;;倒置微带和悬置微带的平行耦合线滤波器[J];国外舰船技术.雷达与对抗;1984年07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褚庆昕;李舒涛;;用于超宽带带通滤波器的双交指耦合线[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9年
2 王蕴仪;戚晓葭;束永慧;;屏蔽悬置微带线和宽边耦合线的分析公式[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中)[C];1987年
3 叶海荣;清唐;;平行耦合线带通滤波器的机辅分析与设计制作[A];198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C];1987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玺;微波集成介质TM模滤波器及耦合线功分电路的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2 梁立明;基于反耦合线和信号干扰宽带滤波器的理论研究与设计[D];北京邮电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宁;基于耦合线圈复用的ICPT系统能量信号分时传输技术[D];重庆大学;2015年
2 陈书雄;Marchand巴伦建模优化及设计方法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3 李顺;基于耦合线的双频匹配结构及其在双频功率放大器中的实现[D];北京邮电大学;2013年
本文关键词:Marchand巴伦建模优化及设计方法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4788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4788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