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CMOS太赫兹探测器的优化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17-05-12 05:00

  本文关键词:CMOS太赫兹探测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太赫兹技术被认为是改变未来世界的十大技术之一,在医学成像、安全检查、宽带通信、雷达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前景。利用集成电路制造技术,开发低成本的CMOS太赫兹探测器件是未来实现太赫兹技术实用化的重要途径。本文结合目前的研究现状,从晶体管传感器结构出发,分析了影响晶体管太赫兹响应的关键参数,设计了两种新型的CMOS结构用于太赫兹传感;在设计基础上,利用0.18μm集成电路工艺制造了带电学天线的CMOS探测器,研究了其探测性能,在不增加工艺成本的条件下,获得了高响应(Rv)和低噪声等效功率(NEP)的CMOS太赫兹探测器,为进一步实现高响应的片上太赫兹探测器开辟了新的方法。本论文的主要成果包括两个方面:1.利用TCAD仿真设计了非自对准和环栅两种优化CMOS结构,进一步利用0.18gm集成电路工艺集成了基于两种优化结构的CMOS太赫兹探测器。实验结果表明:使用两种新型CMOS结构均显著提高探测器对太赫兹信号的响应。与自对准FET结构相比,非自对准FET结构探测器的Rv提高了156%,NEP降低了69%;而环栅CMOS结构探测器的Rv提高了100%,NEP降低了42%。2.设计了折叠式共源共栅低噪声放大器,带宽为17kHz,开环增益为69.8dB,相位裕度为60度;进一步设计了LDO电流驱动电路,该电路可以由外部编程电阻控制驱动电流大小,最大可为CMOS探测器提供10μA的驱动电流。
【关键词】:太赫兹 MOSFET 探测器 非自对准 环栅 放大器 驱动电流
【学位授予单位】:南京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432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9
  • 第一章 绪论9-16
  • 1.1 太赫兹技术及应用9-11
  • 1.2 太赫兹探测器11-12
  • 1.3 CMOS太赫兹探测器研究进展12-13
  • 1.4 本文主要内容13-14
  • 参考文献14-16
  • 第二章 CMOS太赫兹探测器16-36
  • 2.1 CMOS太赫兹探测器工作原理16-23
  • 2.1.1 准静态分析16-20
  • 2.1.2 非准静态分析20-23
  • 2.2 CMOS尺寸对传感器性能的影响23-27
  • 2.2.1 CMOS栅长对电压响应的影响23-26
  • 2.2.2 CMOS栅宽对电压响应的影响26-27
  • 2.3 带电波天线的CMOS探测器27-34
  • 2.3.1 电波天线27-29
  • 2.3.2 CMOS传感器的输入阻抗29-33
  • 2.3.3 CMOS太赫兹探测器设计33-34
  • 2.4 本章小结34-35
  • 参考文献35-36
  • 第三章 CMOS太赫兹传感器结构的优化36-57
  • 3.1 源极寄生电容分析36-40
  • 3.1.1 MOSFET器件结构及电容模型36-38
  • 3.1.2 源极寄生电容对MOSFET传感器性能的的影响38-40
  • 3.2 非自对准MOSFET结构设计及验证40-48
  • 3.2.1 非自对准结构设计40-43
  • 3.2.2 非自对准结构的工艺制备及版图43-45
  • 3.2.3 非自对准MOSFET探测器性能表征和讨论45-48
  • 3.3 环栅MOSFET结构的设计及验证48-55
  • 3.3.1 环栅MOSFET结构设计49-50
  • 3.3.2 环栅MOSFET结构的3D-TCAD模拟50-52
  • 3.3.3 环栅MOSFET探测器性能表征和讨论52-55
  • 3.4 本章小结55-56
  • 参考文献56-57
  • 第四章 片上太赫兹探测器的电路设计57-73
  • 4.1 前置放大器设计57-65
  • 4.1.1 放大器设计指标57-58
  • 4.1.2 运算放大器基本结构58-60
  • 4.1.3 折叠式共源共栅放大器设计60-63
  • 4.1.4 放大器的仿真与版图设计63-64
  • 4.1.5 与套筒式共源共栅放大器比较64-65
  • 4.2 片上LDO驱动电路设计65-71
  • 4.2.1 漏端驱动电流对探测器响应的影响65-68
  • 4.2.2 LDO结构驱动电路设计68-69
  • 4.2.3 驱动电路仿真结果和讨论69-71
  • 4.3 本章小结71-72
  • 参考文献72-73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73-74
  • 5.1 总结73
  • 5.2 展望73-74
  • 硕士期间成果74-75
  • 致谢75-7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刚;;浅谈太赫兹波技术及其应用[J];科技广场;2007年11期

2 戚祖敏;;太赫兹波在军事领域中的应用研究[J];红外;2008年12期

3 曹铁岭;姚建铨;郑义;;基于法布里-珀罗干涉仪的太赫兹波波长测试方法[J];光学仪器;2008年02期

4 牧凯军;张振伟;张存林;;太赫兹科学与技术[J];中国电子科学研究院学报;2009年03期

5 赵国忠;;太赫兹科学技术的发展与实验室建设[J];现代科学仪器;2009年03期

6 董庆楠;;浅谈太赫兹波的特点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应用[J];科协论坛(下半月);2009年07期

7 魏华;;太赫兹探测技术发展与展望[J];红外技术;2010年04期

8 张希成;;太赫兹射线——新的射线[J];光学与光电技术;2010年04期

9 岳桢干;;美国伦斯勒理工学院太赫兹研究中心的远距离太赫兹探测技术研究[J];红外;2011年05期

10 岳桢干;;太赫兹波遥感技术简介[J];红外;2011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存林;牧凯军;;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八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集[C];2009年

2 张敏;权润爱;阮双琛;梁华伟;苏红;;连续太赫兹波在产品分布检测中的应用[A];2009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9年

3 戴厚梅;刘劲松;;空气中产生太赫兹波过程的研究进展[A];第十三届全国红外加热暨红外医学发展研讨会论文及论文摘要集[C];2011年

4 李喜来;徐军;曹付允;朱桂芳;侯洵;;太赫兹波军事应用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5 张存林;赵国忠;;太赫兹波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6 张存林;赵国忠;沈京玲;张岩;;太赫兹波谱与成像[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7 范文慧;;太赫兹波谱成像技术与应用[A];第十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12年

8 赵国忠;梁卫华;张存林;杨国桢;;太赫兹波传播特性及成像研究[A];第七届全国光学前沿问题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9 郭澜涛;牧凯军;左剑;张振伟;张存林;;爆炸物的太赫兹超宽带光谱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11年学术大会摘要集[C];2011年

10 孟增睿;张伟斌;;太赫兹光谱探测技术在安全领域的研究进展[A];第二届全国危险物质与安全应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袁志勇;张岩:借太赫兹波“穿墙透视”[N];科技日报;2013年

2 本报记者 江世亮 邱德青 实习生 王禹;太赫兹:又一场“前沿革命”[N];文汇报;2006年

3 记者 任海军;有设备会“透视”可“分辨”爆炸物[N];新华每日电讯;2010年

4 常丽君;太赫兹脉冲可提高砷化镓电子密度[N];科技日报;2011年

5 本报记者  缪琴;神奇“太赫兹”改变你生活[N];成都日报;2006年

6 常丽君;科学家开发出石墨烯太赫兹设备样机[N];科技日报;2012年

7 ;英“远程透视眼”能看穿衣服,但不看“隐私”[N];新华每日电讯;2008年

8 实习记者 唐焘逸;反暴恐利器:国内首台太赫兹安检仪发布[N];中国航空报;2014年

9 刘霞;集成太赫兹收发器在美问世[N];科技日报;2010年

10 本报记者 侯铁中;太赫兹研究的中国高度[N];科技日报;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伟涛;新型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2 张彪;太赫兹雷达成像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黄海漩;基于二元光学矢量理论的太赫兹亚波长功能器件研究[D];深圳大学;2015年

4 李辉;基于连续太赫兹波检测人体呼吸运动的研究[D];第四军医大学;2015年

5 苟君;基于氧化钒辐射热计的室温太赫兹探测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赖伟恩;太赫兹时域光谱与新颖太赫兹薄膜器件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7 陈琦;几种新型微波无源器件及太赫兹滤波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蓉蓉;大气水凝物中THz波和红外波的辐射传输特性[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刘建军;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在转基因物质检测上的识别方法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项;基于金属表面等离子激元的太赫兹波段功能器件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欣然;木材的太赫兹波光谱特性及参数提取算法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15年

2 唐关琦;大能量纳秒太赫兹参量源研究[D];山东大学;2015年

3 李进;基于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的水蒸汽传输特性研究[D];西南科技大学;2015年

4 王磊;亚波长金属微结构对太赫兹波偏振调制作用的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5 吴三统;基于单片集成二极管技术的太赫兹倍频链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孙振龙;太赫兹快速成像系统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7 樊霖;太赫兹探测器读出电路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8 谢佳林;基于钽酸锂晶体的热释电太赫兹探测系统的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9 孙琳琳;太赫兹波段基于HEMT人工微结构的制备与基础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丁杰;基于表面微结构的太赫兹吸收层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本文关键词:CMOS太赫兹探测器的优化设计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3587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3587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b9f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