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影响白光OLED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因素研究

发布时间:2017-06-13 06:13

  本文关键词:影响白光OLED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摘要】:有机电致发光二极管(OLEDs)以其自发光、广视角、快速响应时间、色彩柔和、可实现柔性显示等特点,成为21世纪以来国内外非常热门的新兴显示和照明技术。本论文主要通过对器件界面电子注入行为、新型间隔层结构、高效杂化白光OLED的研究,从提高内部载流子注入效率和优化内部间隔层结构两方面着手,来探讨制备高效率OLED的途径。具体研究内容分为四个部分:(1)使用R-4B和GIrl作为磷光客体掺杂染料,CBP为主体材料,制备了以BPhen作为间隔层调节载流子复合的双发光层黄色磷光器件,设计的器件结构为ITO/MoO3(40 nm)/NPB (40 nm)/TCTA (10 nm)/CBP:Gir1(14 vol%) (20 nm)/BPhen (x nm)/CBP:R-4B (6 vol%) (10 nm)/BCP (10 nm)/Alq3 (40 nm)/LiF (1nm)/Al (1000 nm),通过优化BPhen的厚度控制载流子的复合区域,进而调整器件的发光颜色,并研究其发光性能。实验表明:对于发光面积为3 cm2的器件,当BPhen厚度为6 nm时,器件的最大效率为24.35 cd/A,最高亮度为11270 cd/m2(在16V时),且绿光和红光波峰具有相当接近的强度,有效地调整了器件颜色。间隔层对双发光层载流子的传输和复合的影响,对双发光层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制备有一定的借鉴意义。(2)研究了双发光层间加入过渡层对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实验制备的器件发光层结构为CBP:10 vo1%R-4B/CBP:10 vol%GIr1 10 vol%R-4B/CBP:10 vol%GIrl。同时制备的对比器件发光层结构为CBP:10 vol%R-4B/CBP:10 vol%GIrl。为了研究不同的发光层结构对黄光器件发光性能的影响,本文设计了发光层结构分别为CBP:10 vol%GIr1/CBP:10 vol%GIr1 10 vol%R-4B/CBP:10 vol%R-4B 和 CBP:10 vol% GIrl/CBP:10 vol% R-4B两组对比器件结构。结果表明,在对比器件发光层界面中加入过渡层显著地提高了发光亮度和发光效率,新型器件在电流密度为40.29 mA/cm2时,亮度和发光效率分别达到了11120 cd/m2与27.59 cd/A,较未加入过渡层的器件分别提高了265%和56.18%。分析原因是过渡层的加入消除了原器件发光层有机材料界面由于严格的界面效应而造成的界面缺陷,增加了载流子传输速率与激子的复合效率,从而提升了器件的发光性能。(3)在黄光器件过渡层的基础上,制备了双发光层的三波段白光器件,通过调整蓝光的掺杂比例,得到性能良好的全磷光白光器件。所制备得全磷光白光器件,当电流密度为0.56 mA/cm2时,器件的电流效率达到26.7 cd/A。器件色坐标稳定,色坐标随电压漂移范围在0.03内,在5V,10V,15V时,器件的色坐标分别为(0.34,0.35),(0.33,0.36),(0.31,0.38),所制备的全磷光的白光器件实现了稳定的白光发射,同时得到了可观的发光效率和亮度。通过合适的蓝光染料掺杂比例可以实现主客体之间良好的能量传递,从而提升载流子的复合几率。(4)使用TCTA和TmPyPB相互掺杂组成作为杂化白光OLED的连接层,并制备了高性能的杂化白光器件。所制备的双色杂化白光OLED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28.3 cd/A和22.1 lm/W。所制备的三色杂化白光器件最大电流效率和功率效率分别为19.9 cd/A和15.1 lm/W。所制备的三色杂化白光器件其显色指数大于75,达到了商业照明的要求。另外,所制备的三色杂化白光器件和双色白光器件都具有稳定的色坐标和低效率滚降的特点。同时,所制备的连接层的杂化白光器件的发光性能要大大优于使用CBP和NPB作为连接层的杂化白光器件。
【关键词】:有机电致发光器件 间隔层 过渡层 连接层 杂化白光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83.1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0
  • 1 绪论10-20
  • 1.1 OLED概述10-12
  • 1.1.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历史发展10-11
  • 1.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最新研究进展11
  • 1.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应用现状11-12
  • 1.2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工作原理12-18
  • 1.2.1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结构及功能层材料12-14
  • 1.2.2 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基本结构14-15
  • 1.2.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发光原理15-18
  • 1.3 有机电致发光器件性能表征18
  • 1.4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18-20
  • 2 实验部分20-22
  • 2.1 实验所用材料20
  • 2.2 实验所用仪器20
  • 2.3 OLED器件制备20-22
  • 3 双发光层OLED器件性能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研究22-44
  • 3.1 间隔层对黄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22-29
  • 3.1.1 实验研究背景与目的22
  • 3.1.2 实验研究方法22-23
  • 3.1.3 实验分析与讨论23-29
  • 3.1.4 结论29
  • 3.2 过渡层对黄光OLED器件性能的影响研究29-36
  • 3.2.1 实验研究背景与目的29-30
  • 3.2.2 实验方法30-31
  • 3.2.3 实验分析与讨论31-36
  • 3.2.4 结论36
  • 3.3 全磷光白光OLED器件载流子复合研究36-42
  • 3.3.1 实验研究背景和目的36-37
  • 3.3.2 实验方法37-38
  • 3.3.3 实验分析和讨论38-42
  • 3.3.4 结论42
  • 3.4 本章结论42-44
  • 4 连接层对杂化白光器件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影响研究44-54
  • 4.1 引言44-45
  • 4.2 含通用型连接层杂化白光OLED器件的设计和制备45-46
  • 4.3 实验结果讨论和分析46-52
  • 4.4 本章结论52-54
  • 5 结论与展望54-56
  • 5.1 结论54-55
  • 5.2 展望55-56
  • 致谢56-58
  • 参考文献58-66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6-67
  • 攻读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项目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春雷;费腾;李峰;马於光;;p型结构的高效有机白光器件[J];物理化学学报;2010年02期

2 陈双文;王振;周翔;;红光颜色转换层调节的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J];发光学报;2011年06期

3 何香云;;日本浜松公司研制成新光器件[J];航空电子技术;1987年02期

4 姜文龙;王洪梅;韩强;丁桂英;汪津;王静;王立忠;常喜;;用有机层厚度匹配法制作的有机电致蓝光器件[J];半导体光电;2008年02期

5 姜文龙;王洪梅;丁桂英;汪津;王静;王立忠;常喜;;调整有机层厚度制作高效率的电致蓝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08年10期

6 E·G·Lean;肖振;;薄膜声-光器件[J];压电与声光;1978年02期

7 Gunnar Stolze;光器件智能化生产测试解决方案[J];邮电设计技术;2002年09期

8 汪磊;雷钢铁;易晓华;;基于荧光与磷光复合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J];化学进展;2008年Z2期

9 徐江涛;程耀进;师宏立;;微光器件铟封漏气因素分析[J];真空电子技术;2008年05期

10 吴丰民;孟彦龙;谢国华;陈平;赵毅;;微腔结构顶发射有机白光器件[J];光电子.激光;2008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孔治国;徐占林;徐娜;王秀艳;李文连;;基于磷光铜(Ⅰ)配合物的具有光伏性能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4分册)[C];2010年

2 宋瑞丽;段雨;陈淑芬;杨惠三;王晶;刘式墉;;有机白光器件的研究[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3 牛巧利;彭俊彪;曹镛;;高效率聚合物双层白光器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上册)[C];2007年

4 王春雷;李峰;费腾;刘随军;马於光;;一种结构简单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A];全国第八届有机固体电子过程暨华人有机光电功能材料学术讨论会摘要集[C];2010年

5 张红雨;叶开其;张佐伦;王悦;;酚基吡啶硼配合物白光器件及性能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6 魏鹏;邱勇;;萘并噻二唑类材料在非掺杂红光器件中的应用[A];中国化学会第二十五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6年

7 高志翔;郝玉英;王华;许并社;;有机电致磷光器件界面电荷注入的研究[A];2011中国材料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杨伟;吴宏滨;罗洁;孙明亮;陈奇良;曹镛;;白光聚合物及聚合物基白光器件[A];2007年全国高分子学术论文报告会论文摘要集(下册)[C];2007年

9 余辉;江晓清;杨建义;李锡华;王明华;;有机聚合物热光器件的瞬态响应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王亚飞;刘煜;倪美君;刘明;李小双;朱美香;朱卫国;;双核环金属铂配合物白光材料及其单层聚合物白光器件的研究[A];第七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第7分册)[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张燕玲 陈享郭;品牌营销解冻光器件市场[N];通信产业报;2006年

2 ;2001年中国光器件市场回顾[N];通信产业报;2002年

3 张燕玲;透视光器件厂商三大生存法则[N];通信产业报;2005年

4 本报记者 李培培;光器件亟待突破[N];通信产业报;2014年

5 吉沐、黎万桑;福地日合偏光器件公司投入试生产[N];中国电子报;2000年

6 刘海洋 周仲麒;创新资金短缺困扰光器件产业[N];中国工业报;2005年

7 ;我国光器件技术需要在三个方面实现突破[N];中国电子报;2009年

8 冯健;光芯片是光器件企业竞争关键[N];中国电子报;2009年

9 冯健;光芯片成光器件企业竞争关键[N];中国高新技术产业导报;2009年

10 三菱电机半导体高频及光器件研究所光通讯器件部部长 吉田一臣;中国接入网发展促光器件业快速增长[N];中国电子报;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云川;含硫杂环的有机小分子发光材料的合成及其高效蓝光和白光器件[D];华南理工大学;2016年

2 李江;新结构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3 薛钦;高性能有机电致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杨刚;有机电致荧光、磷光器件的性能优化与OLED封装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5 谢文法;新结构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D];吉林大学;2004年

6 程刚;有机白色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4年

7 姜文龙;高性能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吉林大学;2005年

8 李艳虎;基于聚芴为主体材料的高效聚合物电致磷光器件的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3年

9 王金山;有机白光器件主体及发光材料的设计制备与应用[D];北京科技大学;2015年

10 刘红梅;基于溶液法的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理化技术研究所);2007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于晶;基于新型主客体掺杂体系的磷光有机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仲超;新型铱配合物的合成及基于磷光/荧光机制的OLED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6年

3 李怀坤;影响白光OLED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因素研究[D];陕西科技大学;2016年

4 吴丰民;顶发射有机电致白光器件中色度调节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8年

5 成城;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效应的分光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4年

6 李艳蕊;有机电致磷光器件亮度影响因素的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08年

7 朴学成;透明白光有机电致发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8 邓红艳;棱镜型偏光器件的光谱特性[D];曲阜师范大学;2006年

9 赵培;晶体偏光器件增透膜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05年

10 关涛;基于新型铱配合物的有机白光器件的研究[D];吉林大学;2007年


  本文关键词:影响白光OLED载流子传输和复合的因素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44590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44590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9c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