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SOI波导结构的偏振控制器的设计优化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SOI波导结构的偏振控制器的设计优化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硅基光子学 光栅耦合器 绝热渐变波导 偏振旋转器 粒子群算法
【摘要】:在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应用中,从光纤耦合进光子回路的信号光通常具有随机的偏振态,而硅基光波导和其他基础器件呈现出很强的偏振敏感性,极大的限制了硅基光子集成芯片的应用领域。消除硅基集成光子器件的偏振敏感性对于其商业化应用具有至关重要的意义,因此集成偏振控制器件作为解决硅基光子集成芯片偏振相关问题的重要器件,在近几年得到了广泛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目的是设计并优化基于绝缘体上硅晶元的片上偏振旋转器,主要包括耦合部分和偏振转化部分。耦合部分包括光栅耦合器和绝热渐变波导,负责将光从光纤耦合进波导;偏振转化部分为偏振旋转器,主要实现TE模和TM模之间的相互转化。为了高效的优化出高性能器件,本研究创新性的采用了粒子群算法对器件参数进行优化,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本研究的主要创新工作包括:1.采用粒子群算法对双刻蚀非均匀光栅耦合器的参数进行全面的优化,优化后的光栅具有高耦合效率。在1550nm波长处,耦合效率达75.5%,对应的损耗仅有1.2d B,1d B带宽能够覆盖C波段。器件制作工艺与CMOS工艺兼容,制作简单。2.提出了贝塞尔曲线型的绝热渐变波导。该波导用于连接两段宽度分别为12μm和0.5μm的波导。通过粒子群算法的优化,该绝热渐变波导长度只有50um,在1540nm-1600nm的波长范围内透射率均在98%以上。其长度远短于其他曲线型的绝热渐变波导。3.首次提出了一种新型表面等离子激元辅助型偏振旋转器结构。该偏振旋转器长度仅有2.56μm;在整个C波段,消光比大于26d B,损耗小于0.75d B。据我们所知,该器件的损耗在所有同类型器件中是最小的。4.优化了基于模式耦合原理的偏振旋转器。该器件具有高带宽和超低损耗的特性。优化后的器件的消光比最高达到32.3d B;在1550nm波长处消光比为26.3d B,损耗为0.006d B;在1400nm~1700nm范围内,消光比都大于17d B,损耗小于0.1d B。
【关键词】:硅基光子学 光栅耦合器 绝热渐变波导 偏振旋转器 粒子群算法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256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1章 绪论11-21
- 1.1 硅基光子学的发展11-12
- 1.2 偏振旋转器及其在光子集成芯片中的应用12-17
- 1.3 粒子群算法及其在硅基光子器件设计中的应用17-18
- 1.4 本研究主要工作18-21
- 第2章 模式理论、时域有限差分法与粒子群算法21-38
- 2.1 光波导中的模式理论21-31
- 2.1.1 平板波导21-25
- 2.1.2 条形波导25-31
- 2.2 时域有限差分方法( FDTD)31-35
- 2.3 粒子群优化算法基本原理35-38
- 第3章 偏振旋转器组成及对耦合器件的优化38-54
- 3.1 片上偏振旋转器件的组成及相关核心器件38-39
- 3.2 粒子群算法在优化非均匀光栅中的应用39-47
- 3.2.1 光栅耦合器的理论分析40-42
- 3.2.2 非均匀光栅耦合器的设计和优化42-47
- 3.3 粒子群算法在优化绝热渐变波导中的应用47-54
- 3.3.1 贝塞尔曲线型绝热渐变波导47-48
- 3.3.2 贝塞尔曲线型绝热渐变波导的优化48-54
- 第4章 偏振旋转器的设计与优化54-72
- 4.1 基于耦合的偏振旋转器工作原理54-56
- 4.2 表面等离子辅助的超短、低损耗偏振旋转器56-63
- 4.3 基于模式演化原理的高性能偏振旋转器的设计和优化63-72
- 4.3.1 模式演化型偏振旋转器的工作原理63-65
- 4.3.2 高性能模式演化型偏振旋转器的设计65-72
- 结论72-74
- 参考文献74-79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9-80
- 致谢80-8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书燮;;光在周期分割的波导中的混沌行为[J];河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2期
2 黄宏嘉;远程波导不规则性的普遍理论[J];电子学学报;1962年01期
3 潘中伟,,刘成国,郭丽;东南沿海波导结构的预报方法[J];电波科学学报;1996年03期
4 周海京,丁武,林为干,周传明;任意截面波导中截止波长测试的一种新方法[J];强激光与粒子束;1999年04期
5 张立刚;宁辉;邵浩;陈昌华;宋志敏;;矩形开口波导天线特性的数值模拟[J];强激光与粒子束;2009年04期
6 胡斌杰,阮成礼;等离子体圆柱波导的传播特性[J];中国科学E辑:技术科学;1998年01期
7 高福斌,张平,金锋,叶成,冯知明;极化聚合物薄膜波导的光学特性[J];发光学报;1999年02期
8 冯正和;用网络-边界元法求解波导内任意不连续性问题[J];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89年01期
9 陈抱雪,袁一方,矶守;宽带消波长依存波导耦合器的统计优化设计[J];光学学报;2001年08期
10 王志勇;戴基智;;新型宽角度、低损耗三分支波导结构及其数值模拟分析[J];激光杂志;2007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梁华伟;阮双琛;张敏;苏红;权润爱;史学舜;;弯曲波导耦合理论研究[A];第九届全国光电技术学术交流会论文集(上册)[C];2010年
2 张玲芬;;左手介质圆柱形波导的模式特性分析[A];2009年全国天线年会论文集(上)[C];2009年
3 赵柳;刘庆想;李相强;李军;;径向波导模式分析[A];四川省电子学会高能电子学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学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4 曹斌照;许福永;;傅立叶展开-差分法分析H波导[A];2007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2007年
5 庞拂飞;韩秀友;蔡海文;瞿荣辉;方祖捷;;溶胶-凝胶波导环形谐振腔的实验研究[A];全国第十二次光纤通信暨第十三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6 樊德森;;波导结和波导-喇叭辐射器分析导波数值边界条件及其应用[A];1991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卷Ⅱ)[C];1991年
7 吴自浩;顾平;;大型组合变换波导加工工艺探析[A];中国电子学会生产技术学分会机械加工专业委员会第七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8年
8 张新定;赖冬梅;翁宝龙;;波导结构中的几何光传输(英文)[A];第十五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2年
9 许雄;魏彦玉;沈飞;殷海荣;刘洋;黄民智;徐进;王战亮;宫玉彬;王文祥;;正弦波导的电磁特性及其在太赫兹波段的应用[A];2011年全国微波毫米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2011年
10 陈叙;李锡华;赵龙;李霞;王明华;;电场辅助扩散对玻璃离子交换波导的影响[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朋鑫;硅基微环谐振器特性研究及其应用[D];浙江大学;2015年
2 方宜娇;新型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耦合效应及其设计[D];南京大学;2011年
3 孔祥天;亚衍射表面等离激元波导的光学性质[D];南开大学;2013年
4 赵怀成;波导缝隙天线阵列及功率合成波导透镜天线的研究[D];南京理工大学;2011年
5 虞华康;纳米线波导的非线性光学效应及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3年
6 郭英楠;基于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微纳波导的光控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4年
7 陈芝花;波导中模的渐近解及其在波传播计算中的应用[D];浙江大学;2008年
8 廖绍伟;异向波导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朱君;微纳结构中表面等离子体激元的放大与传播研究[D];燕山大学;2014年
10 徐培鹏;周期性波导微腔及其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洋洋;硅线波导中非线性光控光特性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2 刘瑞;弱折射率波导布拉格光栅的研究[D];南京大学;2014年
3 张运波;波导型定向滤波器的研究与设计[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翟惠霖;混合等离子体波导结构中光传播和场局域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5年
5 刘敏;可调谐自激振荡曲折波导振荡器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史桂美;过模波导模式转换器的分析与设计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李晓红;基于Yb:YVO_4晶体的波导传播特性及其激光调Q性质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8 李芊;基片集成非辐射介质(SINRD)波导电路与器件研究[D];南京邮电大学;2015年
9 唐文龙;掺Yb~(3+)增益波导制作及波导激光器的实验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安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2015年
10 侯康;基于SOI波导结构的偏振控制器的设计优化研究[D];北京理工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53314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53314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