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高非线性光纤四波混频的光生微波技术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高非线性光纤四波混频的光生微波技术研究
【摘要】:高质量的微波信号产生对宽带无线接入网络、软件定义无线电系统和雷达系统至关重要。目前,数十吉赫兹频率的微波信号的产生对传统电子技术仍然是一个挑战。光学方法生成微波信号具有很大的潜力。基于双波长拍频的光外差法,频率可调但频谱纯度不高。基于外调制器倍频的方法具有频率可调、频谱纯度高和系统稳定性好等优点是一个极具吸引力的解决方案。光学倍频的实现也可以通过使用像非线性光纤或半导体光放大器这一类的非线性器件获得。本文研究了基于高非线性光纤中的四波混频效应的光学微波倍频技术。四波混频是三阶非线性效应,具有高速且对数据信号格式透明的优点有着非常广泛的应用。本文主要内容和结果如下。首先,本文介绍了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的原理,并利用四波混频效应来实现微波信号的倍频和变频。介绍了在不考虑泵浦消耗和考虑泵浦消耗的前提下,近似的求解了四波混频的耦合模方程,得到了四波混频的增益谱和色散、光纤长度的关系;当考虑泵浦消耗时,能量随着光纤长度在泵浦波和信号波闲频波之间周期性的流动。当同时考虑简并和非简并四波混频时,光波的能量会在四个波之间流动。其次,利用Optisystem软件模拟仿真了微波信号的倍频和变频方案,利用四波混频效应成功的将30 GHz的微波信号6倍频到180 GHz,将5 GHz的微波信号12倍频到60 GHz。成功的实现了微波信号的6倍频和12倍频。最后,在微波变频方面,将30 GHz的高频变到了10 GHz的低频,并且在30 GHz载有数字信号的情况下实现了信号从30 GHz到10 GHz的低误码率传输。最后,搭建实验系统以验证微波信号频率转换方案。在倍频实验中获得了18GHZ(原始微波信号的6倍)和12 GHz的微波信号(原始微波信号的12倍)。在微波变频中,成功的把26 GHz的信号下变频到4 GHz。
【关键词】:四波混频 高非线性光纤 光生微波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015;TN253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9
- 1.1 研究意义与背景10-12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2-17
- 1.2.1 光注入锁定12-13
- 1.2.2 光锁相环技术13-14
- 1.2.3 外调制技术14
- 1.2.4 非线性效应14-16
- 1.2.5 双波长单纵模激光器16-17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17-19
- 第二章 高非线性光纤中四波混频的基础理论19-34
- 2.1 引言19
- 2.2 光纤中四波混频效应19-21
- 2.3 四波混频的耦合模方程21-24
- 2.4 四波混频耦合方交叠程的近似求解24-25
- 2.5 四波混频的泵浦消耗25-32
- 2.6 简并四波混频和非简并四波混频32-33
- 2.7 本章小结33-34
- 第三章 光生微波的仿真研究34-48
- 3.1 引言34
- 3.2 单泵浦的增益谱仿真34-36
- 3.2.1 泵浦波长和零色散波长的差和增益的关系35-36
- 3.2.2 光纤长度和带宽的关系36
- 3.3 双泵浦增益谱仿真36-37
- 3.4 微波倍频仿真37-47
- 3.4.1 六倍频39-42
- 3.4.2 十二倍频42-43
- 3.4.3 基于高非线性光纤四波混频的微波混频43-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光生微波的实验研究48-60
- 4.1 四波混频效率研究48-50
- 4.2 微波信号的倍频研究50-55
- 4.2.1 微波信号六倍频的实验研究50-54
- 4.2.2 微波信号的12倍频研究54-55
- 4.3 微波变频的实验研究55-59
- 4.4 本章小结59-60
- 第五章 总结和展望60-62
- 5.1 本文的工作总结60
- 5.2 未来工作展望60-62
- 致谢62-63
- 参考文献63-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范俊颖,吴存恺,王志英;共振吸收增强的四波混频理论[J];物理学报;1980年07期
2 朱化南,米辛,张时明,傅盘铭;时间分辨简并四波混频的实验方法及其应用[J];物理;1983年12期
3 吴存恺,周峰,王志英;多通道简并的四波混频[J];中国激光;1984年05期
4 过巳吉;石顺祥;;场振幅随时间慢变化的共线四波混频耦合方程组[J];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5 过巳吉,曾小东;四波混频用于光振幅编码[J];中国激光;1986年09期
6 范兰光,滇元,邓锡铭;用简并四波混频延时法进行脉冲整形和脉冲缩短的研究[J];量子电子学;1987年01期
7 徐大光;冯启元;;共振吸收介质中含时间的非简并四波混频理论[J];内蒙古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年03期
8 叶佩弦,付盘铭,俞祖和,米辛,张瑞华,姜谦,周海天,吕兴民;四波混频光谱术[J];物理;1991年09期
9 余建军,郑学彦,管克俭,杨伯君;色散位移光纤中的四波混频现象的实验研究[J];光学学报;1999年02期
10 马瑞琼;李永放;成桢;张彦鹏;;瑞利型增强四波混频的外差探测[J];光子学报;2007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林初善;赵峰;邓大鹏;李洪顺;;基于四波混频的窃听与攻击方法[A];2006北京地区高校研究生学术交流会——通信与信息技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6年
2 张都应;刘劲松;梁昌洪;;光折变过饱和段简并四波混频大信号理论分析[A];1997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下册)[C];1997年
3 薛艳;王刚;吴金辉;高锦岳;;具有较大转换效率的四波混频的动态行为[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4 刘楠楠;郭学石;刘宇宏;李小英;;基于光纤中高增益自发四波混频的孪生光束频谱特性[A];第十六届全国量子光学学术报告会报告摘要集[C];2014年
5 L.Deng;E.W.Hagley;J.Wen;M.Trippenbach;Y.Band;P.S.Julienne;J.E.Simsarian;K.Helmerson;S.L.Rolston;W.D.Phillips;李拓;;物质波的四波混频[A];中国当代教育理论文献——第四届中国教育家大会成果汇编(上)[C];2007年
6 刘寸金;周志凡;周君;秦忠忠;崔连敏;荆杰泰;张卫平;;基于铷原子蒸汽中四波混频过程的低频可控带宽强度差压缩[A];第十六届全国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1年
7 钮月萍;龚尚庆;金石琦;李儒新;徐至展;;利用电磁感应透明原理操控高效率四波混频场的产生[A];2004年全国强场激光物理会议论文集(二)[C];2004年
8 侯奋飞;孙小菡;;四波混频对直接扩频光CDMA的影响[A];全国第十三次光纤通信暨第十四届集成光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7年
9 朱长军;薛兵;翟学军;;基于参量四波混频的量子拍动力学研究[A];2010年西部光子学学术会议摘要集[C];2010年
10 薛艳;王刚;高锦岳;;V模型中最佳原子相干制备提高四波混频[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于旭东;四波混频产生明亮纠缠光和腔与原子强相互作用的相关研究[D];山西大学;2012年
2 刘寸金;原子系综中四波混频过程产生强度差压缩光源的实验及其应用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3年
3 程雪梅;四波混频光谱技术研究及其在同位素分析中的应用[D];西北大学;2012年
4 张彦鹏;瞬态相干相位共轭四波混频和六波混频光谱术[D];西安交通大学;2000年
5 方亚k,
本文编号:55291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55291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