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QD-SOA-XP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QD-SOA-XP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 全光波长转换 交叉相位调制 啁啾 Q因子
【摘要】:随着全光网络的逐步建立,利用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Quantum-dot semiconductor optical amplifier,QD-SOA)实现的波长转换器以其具有较好的温度不敏感性、较低的阈值电流以及较高的信号处理速度和量子效率等特点逐渐成为研究的热点。本文根据QD-SOA的理论模型,建立了静态和动态仿真模型,并通过牛顿迭代法和龙格-库塔法来求解仿真模型。建立了基于QD-SOA的交叉相位调制(Cross-phase modulation,XPM)型的全光波长转换(All-optical wavelength converter,AOWC)系统,详细研究了输入泵浦光功率(Pump power)、有源区长度、泵浦光脉冲宽度(Pulse width)和最大模式增益等参数对转换后探测光的相位差、转换信号的Q因子(Q factor)特性和啁啾(Chirp)特性的影响。1.研究了通过干涉仪两臂的探测光相位差随时间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输入泵浦光脉冲宽度、最大模式增益、输入泵浦光功率以及有源区长度均能改变探测光的相位差和转换光功率的大小。其中增大最大模式增益、输入泵浦光功率、脉冲宽度和有源区长度,均能够增大转换光功率。2.仔细分析了线宽增强因子、损耗系数、输入泵浦光功率和脉冲宽度以及最大模式增益对转换光啁啾的影响。研究表明,减小线宽增强因子、增大损耗系数、减小泵浦光功率和最大模式增益以及增大脉冲宽度,能够减小转换光的啁啾,从而提高转换光的质量。取线宽增强因子为0.1、损耗系数为300m-1、泵浦光功率为-10dBm、最大模式增益为1000m-1、脉冲宽度为1.0ps,得到输出转换光的正啁啾和负啁啾的峰值分别为4.90MHz、4.40MHz,而相同条件下,交叉增益调制(Cross-gain modulation,XGM)型全光波长转换器的转换光正啁啾和负啁啾的峰值分别为0.70GHz、0.60GHz,这是XPM型波长转换器的一个优势。3.以Q因子作为一个性能指标研究了全光波长转换器的输出信号质量,结果表明:对于输入泵浦光功率,存在一个最大值(-12dBm)使得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最大达到8.82dB,而较小的泵浦光脉冲宽度和最大模式增益、较大的有源区长度都能够得到高的Q值。在实现波长转换的基础上,优化各参数数值,得到的Q因子达到16.68dB,输出信号质量较好。但是输入泵浦光功率、脉冲宽度和有源区长度的选取必须适当,因为同时获得高的消光比(Extinction ratio,ER)和Q因子存在一定的矛盾,因此选取参数时要兼顾Q因子和消光比,以提高全光波长转换器的转换质量,减小误码率。4.对比了QD-SOA-XPM型波长转换器和XGM型波长转换器在相同条件下的Q因子特性。结果表明:最大模式增益、脉冲宽度、输入泵浦光功率以及有源区长度均对两种全光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产生影响,并且XPM型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特性优于XGM型波长转换器。在能够保证输出转换光信号质量的条件下,基于XPM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器对有源区长度和脉冲宽度的要求更低,泵浦光功率的可变化范围更广。
【关键词】: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 全光波长转换 交叉相位调制 啁啾 Q因子
【学位授予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722;TN929.11
【目录】:
- 摘要3-5
- Abstract5-9
- 第1章 绪论9-16
- 1.1 光纤通信9
- 1.2 全光网络9-10
- 1.3 半导体光放大器10-11
- 1.4 基于XPM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器11-14
- 1.5 论文安排14-16
- 第2章 基于量子点半导体光放大器的理论基础16-24
- 2.1 速率方程16-17
- 2.2 静态模型17-19
- 2.3 QD-SOA静态模型的求解方法19-22
- 2.4 动态模型及求解方法22-23
- 2.5 本章小结23-24
- 第3章 XPM效应波长转换器的相位特性24-34
- 3.1 基于XPM效应的全光波长转换器24-25
- 3.2 探测光的相位差25-29
- 3.2.1 相位差与脉冲宽度的关系26-27
- 3.2.2 相位差与最大模式增益关系27
- 3.2.3 相位差与有源区长度的关系27-28
- 3.2.4 相位差与输入泵浦光功率的关系28-29
- 3.3 啁啾29-33
- 3.3.1 啁啾与损耗系数的关系30
- 3.3.2 啁啾与线宽增强因子的关系30-31
- 3.3.3 啁啾与最大模式增益的关系31
- 3.3.4 啁啾与输入泵浦光功率的关系31-32
- 3.3.5 啁啾与输入脉冲宽度的关系32-33
- 3.4 小结33-34
- 第4章 XPM效应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特性34-44
- 4.1 XPM效应的波长转换器的Q因子34-39
- 4.1.1 Q因子与泵浦光功率的关系34-36
- 4.1.2 Q因子与脉冲宽度的关系36-37
- 4.1.3 Q因子与最大模式增益的关系37-38
- 4.1.4 Q因子与有源区长度的关系38-39
- 4.2 XPM效应和XGM效应的Q因子特性的对比39-42
- 4.2.1 泵浦光功率40
- 4.2.2 最大模式增益40-41
- 4.2.3 脉冲宽度41-42
- 4.2.4 有源区长度42
- 4.3 总结42-44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44-46
- 参考文献46-51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51-52
- 致谢5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进宏,吴重庆;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研究进展[J];通讯世界;2001年04期
2 马龙,张宝富;光波长转换器及其技术[J];飞通光电子技术;2001年02期
3 孙杰;浅谈波长转换器的最新发展[J];电信技术;2003年09期
4 曾小飞,张新亮,黄德修;一种新型波长转换器的模块化设计[J];光学与光电技术;2004年05期
5 曾小飞,张新亮,黄德修;数控波长转换器的模块化设计[J];光通信技术;2004年12期
6 李源,邓沌华;光网络中波长转换器的优化放置问题求解[J];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24期
7 朱竹青;冯少彤;王发强;聂守平;;基于相向工作方式下交叉增益调制型波长转换器特性的研究[J];光学技术;2006年05期
8 刘焕淋;张斌;;基于共享有限波长和参量波长转换器的冲突解决方案[J];光电子.激光;2011年03期
9 任雪斌,,杨建良,刘雪峰,黄德修;波长转换器的研究[J];半导体光电;1996年04期
10 张新亮,孙军强,黄德修,易河清;交叉增益型全光波长转换器性能的实验研究[J];华中理工大学学报;1999年10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董建绩;张新亮;黄德修;;基于单端耦合SOA的波长转换器的理论分析[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2 孙军强;刘威;刘德明;黄德修;;基于LiNbO_3光波导的级联二阶非线性的全光多波长转换器[A];大珩先生九十华诞文集暨中国光学学会2004年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4年
3 何春志;李兴明;;WDM光网络中一种有效利用波长转换器的动态RWA算法[A];2008年中国西部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8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SCNB80×40GDWDM拓宽信息高速路[N];人民邮电;2006年
2 贝文;SAN:城域DWDM传输网新业务[N];通信产业报;200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培丽;基于SFRL的FWM型可调谐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2 张民;光分组网关键技术的研究[D];北京邮电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云;基于硫系光纤输出光功率相等全光多路喇曼波长转换器[D];西安邮电大学;2015年
2 崔洁;基于非均匀周期结构PPLN晶体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特性研究[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3 李雯;基于QD-SOA-XPM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研究[D];曲阜师范大学;2016年
4 赵莹;增益钳制波长转换器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11年
5 徐昊;波长转换器在DWDM光网络中最优化放置问题的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6 张帆;高速全光波长转换器滤波过程的优化[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7 孙庆尧;基于铌酸锂的高效偏振无关性波长转换器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8年
8 曾小飞;基于单端SOA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模块化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9 叶通;WDM光传送网波长转换器配置和虚拓扑设计问题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01年
10 董建绩;基于单端SOA的全光波长转换器的理论和实验研究[D];华中科技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5656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5656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