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射频LDMOS内匹配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7-29 12:19

  本文关键词:射频LDMOS内匹配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RF-LDMOS 内匹配技术 S参数 输入输出阻抗 匹配网络


【摘要】:随着现代通信技术发展,对微波功率器件要求越来越高。RF-LDMOS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微波功率器件,但是由于其独特的结构和性能优势,RF-LDMOS从众多微波功率器件中脱颖而出。为了满足移动通信基站和军事雷达的需求,RF-LDMOS向着更高工作频率、更大输出功率方向发展。但是,随着工作频率提高,各种寄生参数影响已再无法忽略。RF-LDMOS采用多栅指或多胞并联技术来增大输出功率,这就有可能因加工工艺、加工材料造成栅指之间或胞与胞之间信号传输不一致,致使能量损耗增加,甚至烧毁器件。还有随着栅宽增加,输入输出端阻抗会逐渐降低,输入输出阻抗过低会给外匹配电路设计增加难度。而采用内匹配技术可有效解决这些问题。在此背景下,提出对RF-LDMOS内匹配技术进行研究。本文主要围绕工作频率为1.2GHz-1.4GHz RF-LDMOS内匹配技术展开研究。通过查阅文献,了解到国内外内匹配技术发展情况及其具体设计方法。在进行内匹配网络设计之前,必须确定管芯输入输出端阻抗。射频大信号模型虽然相对准确,但是短时间内实现建模比较困难。负载牵引技术更多地是测试已匹配封装的RF-LDMOS器件。On Wafer测试主要应用于小栅宽器件。综合各方面情况,最终选择基于小信号S参数理论,通过提参去嵌求出无匹配封装RF-LDMOS管芯S参数,然后在进行设计内匹配网络。为了更好地实现去参,利用HFSS软件对封装管壳、键合引线、MOS电容进行建模仿真。最后,根据匹配电路设计理论,结合RF-LDMOS工作环境,选择合适内匹配网络,运用ADS软件进行优化仿真,求解出内匹配元件值。然后运用HFSS软件对内匹配元件值进行3D建模仿真,并将各元件模型转移到封装管壳模型中(即构成内匹配网络模型)。随后将HFSS中内匹配网络模型导入到Ansys Designer,建立动态链接,实现协同仿真,以模仿实际情况。本文基于上述方法设计了单胞RF-LDMOS放大器和双胞RF-LDMOS放大器,并基本达到了设计要求。
【关键词】:RF-LDMOS 内匹配技术 S参数 输入输出阻抗 匹配网络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86.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4
  • 第一章 绪论14-20
  • 1.1 选题依据和研究意义14-15
  • 1.2 RF- LDMOS器件的结构特点与性能优势15-17
  • 1.3 内匹配元件及电路结构17-18
  • 1.4 本文研究内容18-19
  • 1.5 本论文工作安排19-20
  • 第二章 S参数理论20-31
  • 2.1 S参数20-23
  • 2.2 S参数测量23-24
  • 2.3 MOSFET小信号等效电路模型24-28
  • 2.3.1 提取寄生参数R_g、R_s和R_d25-26
  • 2.3.2 提取衬底网络参数C_(sub)和R_(sub)26-27
  • 2.3.3 提取本征参数27-28
  • 2.4 射频MOSFET大信号等效电路模型28-29
  • 2.5 本章小结29-31
  • 第三章 阻抗匹配理论31-48
  • 3.1 阻抗匹配网络31-36
  • 3.1.1 阻抗匹配网络的宽带32-34
  • 3.1.2 电抗性负载阻抗匹配网络34-36
  • 3.1.2.1 低通原型34-35
  • 3.1.2.2 窄带带通阻抗匹配网络35
  • 3.1.2.3 宽带带通阻抗匹配网络35-36
  • 3.2 内匹配网络设计方案36-38
  • 3.2.1 Shunt L-C型36-37
  • 3.2.2 T和 π 型匹配网络37-38
  • 3.2.3 L-R-L-C-L型匹配网络38
  • 3.3 T型匹配网络38-44
  • 3.3.1 T型网络的分析38-40
  • 3.3.2 网络特性40-42
  • 3.3.3 ω 型可移通带电路42-44
  • 3.4 功率放大器稳定性44-47
  • 3.5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封装管壳和内匹配元件仿真分析48-65
  • 4.1 封装管壳49-55
  • 4.1.1 封装管壳材料选择49-51
  • 4.1.2 封装管壳分析51-55
  • 4.2 键合引线55-63
  • 4.2.1 键合引线电阻56-57
  • 4.2.2 键合引线电感、电容57-61
  • 4.2.3 键合引线电感值影响因素61-63
  • 4.3 MOS电容63-64
  • 4.4 本章小结64-65
  • 第五章 内匹配RF-LDMOS设计65-82
  • 5.1 管芯S参数提取65-68
  • 5.2 单胞RF-LDMOS放大器设计68-77
  • 5.2.1 确定单胞RF-LDMOS放大器内匹配网络和元件值68-70
  • 5.2.2 HFSS仿真内匹配元件值70-72
  • 5.2.2.1 0.275nH键合引线70-71
  • 5.5.2.2 15.5pF MOS电容71-72
  • 5.2.3 HFSS和Ansoft Designer协同仿真72-74
  • 5.2.4 单胞RF-LDMOS实物测试74-77
  • 5.3 双胞RF-LDMOS放大器77-81
  • 5.4 本章小结81-82
  • 总结与展望82-83
  • 致谢83-84
  • 参考文献84-89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成果89-90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射频匹配技术设计和实例[J];电信技术资料;1973年05期

2 马廷和;杨萍;;音频设备接口的电压匹配技术[J];电声技术;1989年02期

3 Charles C.Ormsby ,唐守信;先进的场景匹配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2年04期

4 王少一;苏绣;蒋许锋;;基于上下文感知的地理信息服务发现与匹配技术研究[J];地理信息世界;2012年01期

5 刘红梅;;图像精准匹配技术的研究与仿真[J];计算机仿真;2013年05期

6 王昕,汪至中;高速电路设计中的终端匹配技术[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2年04期

7 谢仕民;李邦清;李文耀;王黎斌;周祖洋;;地磁匹配技术及其基本匹配算法仿真研究[J];航天控制;2008年05期

8 蔡世学 ,王仁义;用于导航和制导系统的图形匹配技术[J];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1982年03期

9 魏红娟;;基于自然语义的抗雷达干扰制导匹配技术研究[J];计算机测量与控制;2013年04期

10 刘敏;李一波;;3D颅骨和相貌匹配技术[J];计算机工程;2005年2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龚纯;陈伟;;高速电路设计中消除反射的匹配技术研究[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王同祥;李历民;燕官锋;;10.7--11.7GHz GaAs FET内匹配技术研究[A];1995年全国微波会议论文集(上册)[C];1995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吕培杰;能谱CT智能匹配技术优化腹部扫描与诊断的应用价值研究[D];郑州大学;2016年

2 杜海;三维PIV系统中匹配技术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9年

3 孙德才;基于q-gram过滤的近似串匹配技术研究[D];湖南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温玉良;声速匹配技术在乳腺肿物诊断中应用研究[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2 冯华梅;声速匹配技术在甲状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D];河北联合大学;2014年

3 方文韬;基于测量匹配技术的整车综合匹配质量保证方法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4 刘崇辉;射频LDMOS内匹配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5 晁平复;基于随机算法的分布式实体匹配技术[D];华东师范大学;2015年

6 张煜;发布/订阅系统中信息订阅匹配技术研究与实现[D];南京理工大学;2009年

7 郭小菊;基于地理本体的同名实体匹配技术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4年

8 刘萍;面向网络内容筛选的串匹配技术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计算技术研究所);2005年

9 徐坤召;基于视频的车辆匹配技术的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1年

10 康春农;BPEL流程设计工具与Web服务匹配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58915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58915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62c4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