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光电子器件封装的压力传感检测技术研究

发布时间:2017-08-01 04:19

  本文关键词:光电子器件封装的压力传感检测技术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光电子器件 微力/微位移传感器 结构设计 ANSYS有限元仿真 放大电路


【摘要】:光电子器件封装中,耦合界面上微小的偏移是影响光电子性能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其封装中存在阵列波导芯片与光纤之间间隙难以控制、接触时无法感知力大小的问题,导致光电子器件耦合间距不稳定甚至发生损伤性碰撞,从而使得器件成品率低、性能一致性差。本文以传感器结构设计与微小信号检测为研究对象,通过应用传感器技术完成阵列波导芯片与光纤之间接触力以及产生位移的大小的检测分析,最终实现通过测得的信号给自动化装置一个合理的调整结果,使得封装效率得以提高。针对光电子器件封装中存在的这些问题,提出了一种新型电阻式微力/微位移传感器,以此来实现阵列光纤组件和阵列波导芯片之间微小位移的检测。首先,本文研究分析了悬臂梁结构的力、位移与应变之间的对应关系,在悬臂梁基础上设计出新型传感器主体结构模型,推导出微力、微位移与应变的理论关系式,并采用ANSYS有限元分析法确定传感器结构参数。此传感器能够很好地实现对力与位移同时检测的目的,其优点主要体现在:一方面对小位移进行放大后再检测,减少直接检测带来的误差,提高精确度;另一方面实现了最大位移与最大应变重合,使得在相同力作用下均值应变值最大化,提高其检测的灵敏度。其次,针对本文提出的传感器结构的微小信号检测设计了一种放大电路,该电路通过ICL7660芯片把单电源供电转换为双电源供电,而后采用高精度的AD620仪表放大器简化的放大电路设计,并通过Multisim仿真软件得到理论结果。最后,本文对设计的新型传感器进行了大量的对比性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新型传感器具有良好的线性度、迟滞性、重复性等特点,对微力能够达到很好地测量效果,也间接的说明了传感器能够检测微小位移。
【关键词】:光电子器件 微力/微位移传感器 结构设计 ANSYS有限元仿真 放大电路
【学位授予单位】:湖南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05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一章 绪论11-18
  • 1.1 论文研究的背景及意义11-13
  • 1.2 力/位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3-15
  • 1.2.1 力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3-14
  • 1.2.2 位移传感器的研究现状14-15
  • 1.3 本文的主要内容及章节安排15-18
  • 第二章 应变式电阻传感器的工作原理18-31
  • 2.1 弹性敏感元件18-20
  • 2.2 电阻应变片的工作原理20-29
  • 2.2.1 电阻应变片的分类及选取20-23
  • 2.2.2 电阻应变片原理23-25
  • 2.2.3 电阻应变片的测量电路25-28
  • 2.2.4 电阻应变片温度误差与其补偿28-29
  • 2.3 ANSYS有限元分析29-30
  • 2.4 本章小结30-31
  • 第三章 传感器的结构设计与仿真分析31-48
  • 3.1 新型传感器的结构设计和分析31-33
  • 3.2 3D几何模型的建立与材料的选取33-34
  • 3.3 网格划分及应变值数据处理方法34-35
  • 3.4 传感器结构的对比分析35-44
  • 3.4.1 正圆弧形弹性铰链厚度对检测单元的影响36-38
  • 3.4.2 弹性薄片对检测单元的影响38-42
  • 3.4.3 施力点位置对载荷检测单元的影响42-44
  • 3.5 传感器结构应变片贴片位置的确定44-47
  • 3.6 本章小结47-48
  • 第四章 传感器电路设计与实验分析48-66
  • 4.1 传感器硬件电路设计48-58
  • 4.1.1 稳压电源的选择与设计49-50
  • 4.1.2 调零电路设计50-52
  • 4.1.3 前置放大电路设计52-54
  • 4.1.4 滤波电路及次级放大电路设计54-58
  • 4.2 传感器实验数据处理及分析58-65
  • 4.2.1 传感器的标定58
  • 4.2.2 实验平台搭建58-60
  • 4.2.3 实验数据采集与结果分析60-64
  • 4.2.4 实验误差来源分析64-65
  • 4.3 本章小结65-66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66-69
  • 5.1 总结66-67
  • 5.2 展望67-69
  • 参考文献69-73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的主要成果73-75
  • 致谢75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hilip M Snyder ,蔡菊荣;半导体器件封装的发展[J];微电子学;1984年01期

2 韩强;;军用电子器件封装密封性与焊接技术浅谈[J];电子元器件应用;2004年03期

3 王家源;半导体器件封装技术研究中的若干问题[J];半导体技术;1981年06期

4 龙乐;分立器件封装及其主流类型[J];电子与封装;2005年02期

5 刘泽仁;器件封装要精益求精 产品性能应好上加好[J];世界电子元器件;1996年02期

6 朱军山;金玲;;界面分层造成的器件封装失效机理研究[J];电子与封装;2008年03期

7 于凌宇;新世纪电子器件封装技术展望[J];今日电子;2001年03期

8 吴启保;青双桂;熊陶;王芳;吕维忠;罗仲宽;;大功率LED器件封装材料的研究现状[J];化工技术与开发;2009年02期

9 皇甫勇,王小鹏,陈花玲;一种新型给药微结构的封装技术研究[J];微纳电子技术;2004年12期

10 张瑞君;用于光电子器件封装的耦合对准技术[J];光子技术;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王春富;秦跃利;;平行封焊技术在微波器件封装中的应用[A];第十四届全国混合集成电路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2 何辉;;显示用LED器件封装材料应用探讨[A];2010全国LED显示应用技术交流暨产业发展研讨会文集[C];2010年

3 黄利琼;徐红春;;光电子器件封装中的微细倒装互连技术[A];2008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三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上)[C];2008年

4 戴旭涵;赵小林;丁桂甫;汪红;蔡炳初;;金属基微型光纤定位夹及其在光电子器件封装耦合中的应用[A];中国光学学会2006年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记者 雷中校;时隔1个月TCL集团董事长终止减持[N];上海证券报;2011年

2 ;LED应用处于前列 期待形成自主品牌[N];中国电子报;2009年

3 张效;封装产业发展迅速 推动国内LED产值增长 2010年将达600亿元[N];电子资讯时报;2008年

4 王涛;集成创新是大势所趋[N];中国建设报;2009年

5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信息司副调研员 任爱光;深化应用创新合作 促LED产业科学健康有序发展[N];中国电子报;2011年

6 本报记者 梁红兵;南昌大学材料科学研究所:创建企业化科研工作模式[N];中国电子报;2009年

7 何小明;集成无源器件封装技术[N];中国电子报;200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牛俊泽;光电子器件封装的压力传感检测技术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6年

2 林剑锋;微纳器件封装及相关物理问题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3 谢鑫鹏;功率器件封装的可靠性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0年

4 高卓;OLED器件封装工艺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1年

5 幸智;大功率半导体照明器件封装技术与工艺研究[D];南昌大学;2011年

6 吴顶和;功率器件封装的失效分析技术及技术应用研究[D];复旦大学;2008年

7 杨凯龙;功率分立器件封装热阻与热可靠性试验数值模拟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60247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60247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843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