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元器件及封装质量控制中若干案例的分析研究
本文关键词:电子元器件及封装质量控制中若干案例的分析研究
【摘要】:随着军用电子设备的使用环境越来越复杂,对产品的可靠性要求越来越苛刻,而电子元器件是电子设备的基本组成部分,电子元器件的可靠性的提高成了当前亟待解决的问题。本论文主要针对电子元器件质量控制中若干案例进行分析和总结,主要研究成果概括如下。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样品进行形貌分析,当表面成分中平均原子序数相差较大时,使用背散射电子成像模式可以获得形貌和成分的混合像,较二次电子成像模式更能准确的反应表面形貌信息;对于导电性较差的样品,要获得分辨率较高的图像,需进行喷金或者喷碳,增加样品的导电性;能谱仪的定性分析模式中线扫描可以直观描述某一元素沿特定路径的浓度分布,反应元素的富集情况或不同层之间元素互浸入的程度。将这些结论应用于之后的分析测试工作中,使更有效的开展分析测试工作。将厂家计划引入的新镀液电镀多层陶瓷电容器锡层,并进行相关的可靠性鉴定试验,经检测DPA模块镀层内部镀层检测、电参数测试和可靠性测试,镀液产品性能满足使用要求。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可焊层锡层进行形貌观察,使用新镀液的产品相对于老镀液延边长度更短,均匀性更好,镀液成本低,故建议厂家引入新镀液;对于多层陶瓷电容器进行形貌分析以及DPA模块内部分析,结合电参数检测,讨论了瓷介质击穿的机理,确认失效是由于端头的裂纹引起的,经层层分析该裂纹是由外应力产生的;针对多层陶瓷电容器短路整体解焊后部分产品短路消失的现象,使用体视显微镜、扫描电子显微镜和能谱仪对失效的多层陶瓷电容器进行形貌和成分分析,结合微组装工艺流程确定失效是由于样品在涂覆三防漆前未对线路板进行充分烘烤,导致端电极发生电迁移。利用电子探针能谱仪对铝合金样品进行成分分析时,断口表面和机械加工面Cu元素含量相差较大,使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对断口进行形貌观察发现有第二相的存在,通过探讨X射线的作用机理,确定成分差异较大的原因有两点,其一:断口为韧窝断口,表面凹凸不平,原子序数较大的元素产生的特征X射线跳跃能力越强,在凹陷部位相对于原子序数较小的元素产生的特征X射线更容易逸出表面。其二:第二相的生成会使某些元素富集,元素的不均匀分布影响成分的检测,这时采用机械加工面进行成分分析结果更为准确;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和电子探针能谱仪对硅铝合金激光封焊进行形貌分析,找出缺陷并分析作用机理,进一步优化工艺参数;激光封焊焊接过程中大量热的产生使金属处于熔融态,在毛细管力的作用下易使少量熔融金属进入进腔体内,以小球的形态附着在基板表面,且移动随机无方向性容易碰撞金属引线,对器件的安全使用存在潜在威胁,建议在腔体边沿加一道凹槽,减缓熔融金属向腔体内的流动,增加器件的可靠性。对失效的限流稳压器、芯片电容、砷化镓功率放大器和移相器进行形貌和成分的分析,确定失效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通过以上的分析工作,丰富了扫描电镜和电子探针能谱仪的分析的方法,更有效、灵活的开展显微检测工作;对多层陶瓷电容器和芯片电容的质量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切实解决了相关问题;对限流稳压器、砷化镓功率放大器和移相器进行的失效分析,找到了失效的原因并提出相关建议。对激光封焊铝合金进行可靠性分析,确定其产生的机理。
【关键词】:多层陶瓷电容器 失效分析 焊接 微观分析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606;TJ5
【目录】:
- 摘要5-7
- ABSTRACT7-11
- 第一章 绪论11-16
-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11-12
- 1.2 电子元器件的质量和可靠性12-15
- 1.3 本文工作15-16
- 第二章 电子元器件的显微分析16-23
- 2.1 电子显微技术16
- 2.2 扫描电子显微镜16-20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作用机理16-18
- 2.2.2 显微技术常用的电子信号18-19
- 2.2.3 能谱仪工作原理19-20
- 2.3 SEM显微分析模式的应用20-22
- 2.3.1 二次电子成像(SEI)和背散射电子成像(BEI)对比分析20-21
- 2.3.2 对导电性差的样品的形貌观察21
- 2.3.3 线扫描在陶瓷电容器三层端电极中的应用21-22
- 2.4 本章小结22-23
- 第三章 多层陶瓷电容器可靠性分析23-44
- 3.1 多层陶瓷电容器新镀液可靠性性鉴定试验23-32
- 3.1.1 锡铅层SEM形貌对比24-25
- 3.1.2 镀层厚度情况对比25-26
- 3.1.3 DPA模块分析26
- 3.1.4 电容器电性能检测26-29
- 3.1.5 电容器可靠性试验29-32
- 3.2 多层陶瓷电容器介质击穿短路分析32-38
- 3.2.1 失效样品外观检查32
- 3.2.2 电参数测试32
- 3.2.3 DPA模块分析32-35
- 3.2.4 失效原因分析35-38
- 3.3 多层陶瓷电容器有机物污染失效分析38-43
- 3.3.1 样品描述38-40
- 3.3.2 内部结构分析40
- 3.3.3 失效机理讨论40-41
- 3.3.4 水滴实验41-43
- 3.4 本章小结43-44
- 第四章 激光封焊工艺改进方面的显微研究44-54
- 4.1 铝合金激光封焊原材料的质量控制44-50
- 4.1.1 铝合金成分分析44-48
- 4.1.2 铝合金激光封焊原材料的SEM评价48-50
- 4.2 激光封焊对腔体内组件的影响50-52
- 4.2.1 分析过程51-52
- 4.2.2 结论52
- 4.3 本章小结52-54
- 第五章 微波器件失效分析54-66
- 5.1 限流稳压器输出失效分析54-59
- 5.1.1 样品描述54
- 5.1.2 分析过程54-59
- 5.2 砷化镓功率放大器中导线熔断分析59-61
- 5.3 芯片电容引线键合可靠性分析61-63
- 5.4 移相器中PN结二极管表面异常分析63-65
- 5.5 本章小结65-66
- 第六章 结论66-67
- 致谢67-68
- 参考文献68-71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71-72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曾祥明,康雪雅,张明,赵根妹,周家伦;片式高压多层陶瓷电容器击穿问题的研究[J];电子元件与材料;2005年09期
2 张宇,张承琚,王永春;多层陶瓷电容器及其发展趋势[J];江西科学;2005年04期
3 庄立波;包生祥;汪蓉;;多层陶瓷电容器端电极耐焊接热性能下降原因分析[J];理化检验(物理分册);2010年02期
4 ;科技“生词”解释[J];广东科技;2010年14期
5 史光华;包生祥;庄立波;汪蓉;;多层陶瓷电容器端电极可靠性的显微研究[J];压电与声光;2011年03期
6 王振平,刘圣模;火花公司多层陶瓷电容器生产技术简介[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5年04期
7 刘圣模,王振平,陈德敷;多层陶瓷电容器生产中的切块[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6年02期
8 杨建;多层陶瓷电容器用高介材料[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6年02期
9 聂玉瑞;多层陶瓷电容器十二条引进线现状[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8年02期
10 陈德敷,魏进;多层陶瓷电容器生产线上切块机的微电脑程控器[J];电子元件与材料;1989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汤志强;;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发展综述[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三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2 江五贵;冯西桥;南策文;;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热应力的三维模型[A];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进展:损伤、断裂与微纳米力学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3 赵春杰;袁颖;张树人;;新型高温多层陶瓷电容器材料的研究[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六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0年
4 李龙土;桂治轮;孙红飞;张孝文;;高性能低温烧结多层陶瓷电容器材料研究[A];首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2年
5 江五贵;冯西桥;南策文;;介电层厚度和层数对微型多层陶瓷电容器残余应力的影响[A];庆祝中国力学学会成立50周年暨中国力学学会学术大会’2007论文摘要集(下)[C];2007年
6 马丽丽;包生祥;戴林杉;曾慧中;;多层陶瓷电容器流延瓷膜的原子力显微镜分析[A];2005年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5年
7 赖永雄;周少荣;;微型高容量MLCC工艺技术[A];全国第六届SMT/SMD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1年
8 朱琳;胡文成;赵丹;陈国光;;多层陶瓷电容器内电极用铜粉液相制备技术[A];四川省电子学会生产技术专委会先进制造技术成果交流会论文集[C];2005年
9 刘红志;万冬梅;桂治轮;李龙土;;ZnO掺杂对钨镁酸铅基陶瓷X7R性能的影响[A];94'全国结构陶瓷、功能陶瓷、金属/陶瓷封接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10 汤志强;;我国MLCC市场变化的特点及对策[A];中国电子学会第十四届电子元件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我国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行业现状[N];中国电子报;2000年
2 ;拓展片式元件国内市场 [N];中国电子报;2002年
3 本报记者 诸玲珍;MLCC找寻市场切入点[N];中国电子报;2003年
4 贺林;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需求正旺[N];中国建材报;2000年
5 深圳市宇阳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首席技术官 向勇;MLCC:日企领跑 中国本地化供应能力跃升[N];中国电子报;2011年
6 中国电子元件行业协会信息中心 陆锁链古群;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发展趋势及市场分析[N];中国电子报;2000年
7 郑立挺;风华高科(000636):业绩大幅增长[N];中国证券报;2006年
8 记者赵维;风华高科重大产业化项目成功[N];中国证券报;2002年
9 钟建薇;我国片式元件项目实现产业化[N];中国电子报;2002年
10 中国工程院院士 黄伯云;新材料产业应实现跨越式发展[N];中国企业报;2008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刚龙;多层陶瓷电容器失效的数值模拟研究[D];南昌航空大学;2011年
2 桂龙;多层陶瓷电容器可靠性的电子显微研究及数据库[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廖朝俊;片式钽电容器与多层陶瓷电容器并联混合电容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园园;多层陶瓷电容器与片式钽电容器的应用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5 宋利杰;电子元器件及封装质量控制中若干案例的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6 刘剑峰;多层陶瓷脉冲功率电容器的研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7 史光华;多层陶瓷电容器质量相关的微观分析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2年
8 王力;高温稳定型MLCC陶瓷的制备与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9 袁颖;片式多层陶瓷电容器银铜粉电极材料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6年
10 肖军;BST基中高压电容器陶瓷[D];浙江大学;2006年
,本文编号:77013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77013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