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电子信息论文 >

碳化硅纳米线的电化学储能研究

发布时间:2017-09-12 00:02

  本文关键词:碳化硅纳米线的电化学储能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纳米碳化硅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摘要】:碳化硅(SiC)具有宽禁带、高硬度、高热导率、高击穿场强、高电子迁移率、强抗氧化和耐腐蚀性等优异性能,被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工业、机械制造、微电子等各个领域。一维SiC纳米材料更是在力学、电学和光学等方面展现出更多优异的性能。本文通过改进的化学气相沉积法(CVD)使用不同的硅源(单晶硅片、一氧化硅粉、二氧化硅粉、硅粉)制备出形状各异、粗细不同碳化硅材料,并对其进行了脱嵌锂性能、电化学储能研究。一直以来SiC材料被认为是锂离子电池的非活性材料之一,被确定作为缓冲层或骨架来提高复合物在充放电过程中的电子电导率。近几年,由于纳米材料的飞速发展,有人报道了SiC纳米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材料的脱嵌锂性能。本文通过CVD方法,使用不同的硅源(单晶硅片、一氧化硅粉、二氧化硅粉、硅粉)制备SiC纳米材料,根据材料制备结果和锂离子电池的需要,我们选择了由硅粉作为硅源制备出生长在石墨纸基底上的珠帘状纳米线核壳结构的碳化硅。为了对比,将这种特殊结构的材料用氢氟酸处理后,得到生长在石墨纸上单一的碳化硅纳米线(SiCNWs)。把这两种材料同时作为电极片直接应用于锂离子电池。在不添加任何粘结剂和电子导电材料的情况下,它们展现出很高的比容量和很好的循环保持性。这些优异的性能归因于材料特殊的纳米结构有效地缓解了材料充放电过程中脱嵌锂导致的体积膨胀。相比之下,珠帘状纳米线核壳结构的SiC表现出较好的电化学性能,根据场发射扫描电镜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这种材料的SiO2壳层有效地将SiC活性材料和电解液分离开来,抑制了固体电解质界面膜(SEI)快速产生,保证了活性材料的结构稳定性接下来我们研究了SiCNWs的生长机理以及纳米线生长过程中的不同形貌在电化学储能方面影响。首先我们对材料的制备条件进行了详细的研究,得出用CVD方法制备碳化硅纳米线薄膜生长在石墨纸上的最节能环保的生长条件,即最低制备温度、最少制备原料和最短制备时间。在这个制备条件下,我们选取0h,0.5h,1h,3h,5h,7h,10h这七个时间段进行了研究。通过SEM,直观的看到了SiCNWs在不同时间段下的生长状态。其次,我们将这七个制备时间段生长状态下的材料分别应用于超级电容器上,测试其电化学性能,发现在0.5h和1h这两个时间段下材料表现出最高的首周充放电比容量,而生长时间为10h的情况下,材料的充放电比容量一直在增加,循环200周后稳定下来,表现出更高的比容量2F cm-2。这可能是由于0.5h,1h时接触石墨纸的碳化硅材料由密布的小球组成,比表面积最大,所以比容量最高;而10h后,SiCNWs并没有直接同导电石墨纸接触,而是通过厚厚的一层碳化硅膜来传递电荷,因此材料在最初并不能展示出很高的比电容值。经过200周循环后比容量增加,1000周循环后仍然保持比容量不变,显示出卓越的循环稳定性。
【关键词】:纳米碳化硅 锂离子电池 电化学性能 超级电容器
【学位授予单位】:河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304.24
【目录】:
  • 摘要4-6
  • ABSTRACT6-11
  • 第1章 绪论11-25
  • 1.1 SiC纳米材料的发展简介11-14
  • 1.1.1 SiC的发展历史11-12
  • 1.1.2 SiC的结构与性能12-13
  • 1.1.3 一维SiC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13-14
  • 1.2 SiC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研究14-17
  • 1.2.1 锂离子电池的工作原理及性能特点14-16
  • 1.2.2 负极材料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发展16
  • 1.2.3 SiC材料在锂离子电池上的研究和发展16-17
  • 1.3 SiC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研究17-19
  • 1.3.1 超级电容器分类和原理17
  • 1.3.2 超级电容器的电极材料17-18
  • 1.3.3 SiC纳米材料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研究18-19
  • 1.4 主要研究内容19-21
  • 参考文献21-25
  • 第2章 主要实验设备及其用途与原理25-29
  • 2.1 实验主要原料及实验设备25
  • 2.1.1 实验原料25
  • 2.1.2 实验设备25
  • 2.2 测试仪器25-29
  • 2.2.1 扫描电子显微镜25-26
  • 2.2.2 透射电子显微镜26
  • 2.2.3 X射线衍射仪26
  • 2.2.4 Raman光谱分析26-27
  • 2.2.5 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27
  • 2.2.6 电池循环性能测试27-29
  • 第3章 碳化硅纳米线在锂离子电池方面的应用29-45
  • 3.1 材料的制备29-30
  • 3.2 物理性能表征30-35
  • 3.2.1 样品形貌特征分析—SEM和TEM数据分析30-33
  • 3.2.2 XRD测试与分析33-34
  • 3.2.3 拉曼测试与分析34-35
  • 3.3 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35-40
  • 3.3.1 电池的循环保持性分析35-36
  • 3.3.2 循环后材料的SEM和FTIR36-38
  • 3.3.3 电池的充放电和CV测试与分析38-40
  • 3.4 本章小结40-42
  • 参考文献42-45
  • 第4章 碳化硅纳米线在超级电容器方面的应用45-63
  • 4.1 样品的制备45-46
  • 4.2 物理性能表征46-57
  • 4.2.1 SEM测试与分析46-55
  • 4.2.2 碳化硅纳米线的生长机理分析55-56
  • 4.2.3 XRD测试与分析56-57
  • 4.3 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测试与分析57-60
  • 4.3.1 循环伏安曲线测试与分析57
  • 4.3.2 恒流充放电测试分析57
  • 4.3.3 EIS测试分析57-59
  • 4.3.4 10h生长时间下的CV和循环保持性分析59-60
  • 4.4 本章小结60-61
  • 参考文献61-63
  • 第5章 总结与展望63-65
  • 5.1 总结63-64
  • 5.2 展望64-65
  • 致谢65-67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67-6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邢英杰,奚中和,俞大鹏,杭青岭,严涵斐,冯孙齐,薛增泉;硅纳米线的固-液-固热生长及升温特性研究[J];电子与信息学报;2003年02期

2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张勇,郭池;硅纳米线的合成及表征[J];半导体光电;2005年03期

3 裴立宅,唐元洪,张勇,郭池,陈扬文;氧化物辅助生长硅纳米线[J];材料工程;2005年06期

4 陈扬文,唐元洪,裴立宅;硅纳米线用于纳米器件前的准备工序[J];电子器件;2005年03期

5 郭池;唐元洪;裴立宅;张勇;;硅纳米线的掺杂工艺与检测[J];压电与声光;2006年04期

6 李梦轲;刘俊;金红;丁圣;;温度对硅纳米线生长结构的影响[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年02期

7 裴立宅;;硅纳米线的制备技术[J];稀有金属快报;2007年06期

8 吕文辉;张帅;;金属援助硅化学刻蚀法可控制备硅纳米线阵列[J];半导体光电;2011年03期

9 裴立宅;唐元洪;张勇;郭池;陈扬文;;硅纳米线的电学特性[J];电子器件;2005年04期

10 陈梓铭;王志恒;陈颖聪;陈津桥;肖经洋;姚日晖;;基于金属催化化学腐蚀的硅纳米线可控制备[J];功能材料;2014年1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易长青;戚穗坚;杨梦u&;;硅纳米线与细胞相互作用的研究[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3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2 邢英杰;奚中和;薛增泉;俞大鹏;;用催化剂控制硅纳米线直径的研究[A];中国真空学会五届三次理事会暨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2年

3 杜伟强;黄陟峰;;硅纳米线阵列的制备和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4 穆丽璇;师文生;;基于硅纳米线的荧光化学逻辑开关[A];中国化学会第27届学术年会第04分会场摘要集[C];2010年

5 裴立宅;唐元洪;陈扬文;郭池;张勇;;硅纳米线的表征、性能及应用[A];第五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Ⅱ[C];2004年

6 刘文平;宋达;李铁;李昕欣;王跃林;;集成硅纳米线制造技术及其电学性质研究[A];中国微米、纳米技术第七届学术会年会论文集(一)[C];2005年

7 高尚鹏;袁俊;罗俊;朱静;;单根硅纳米线等离子激发色散关系的测量[A];第十二届全国电子显微学会议论文集[C];2002年

8 黄陟峰;;多孔硅纳米线的制备及性能表征[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3分会:纳米材料合成与组装[C];2014年

9 彭飞;苏媛媛;季晓媛;何耀;;基于硅纳米线的药物载体进行癌症治疗[A];中国化学会第29届学术年会摘要集——第35分会:纳米生物医学中的化学问题[C];2014年

10 赵建国;郭永;张素芳;王海青;;化学气相反应制备碳化硅纳米线[A];第六届中国功能材料及其应用学术会议论文集(6)[C];2007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记者 马凌霜 通讯员 黄爱成;中山大学研制首张硅纳米线纸[N];广东科技报;2013年

2 记者 徐玢;美研发出新型硅纳米线电池[N];科技日报;2007年

3 尚力;美国成功研制太阳能防弹衣[N];中国纺织报;2010年

4 郭俊玲;“小尺度”展示大科学[N];中国教育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仁勤;外场作用下硅纳米线的能带结构及其作为光解水催化剂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1年

2 邹俊;用于光互连的基于硅纳米线波导的阵列波导光栅的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3 顾林;碳化硅纳米线及金属氧化物/氢氧化物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研究[D];浙江大学;2015年

4 熊祖周;硅纳米线基复合结构的构筑及其光催化水分解性能研究[D];上海交通大学;2013年

5 于忠卫;硅纳米线生长调控及其在径向结薄膜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南京大学;2016年

6 王秀琴;纳米线太阳能电池结构、制造工艺及性能研究[D];江苏大学;2016年

7 方升;Ni/SiO_2及NiO/SiO_2复合多孔电极熔盐电解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2016年

8 许明坤;平面硅纳米线自定位生长及同质、异质外延调控[D];南京大学;2016年

9 林星星;硅纳米结构在太阳电池中的应用[D];上海交通大学;2015年

10 陈思涛;硅钠米光波导无源器件及功能集成[D];浙江大学;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徐静;金属催化化学腐蚀法制备硅纳米线的研究[D];郑州大学;2015年

2 张文文;一维硅纳米结构的形貌调控及相关机制研究[D];复旦大学;2014年

3 刘晓鹏;硅纳米线阵列结构调控及减反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4年

4 黄睿;硅纳米线的制备及其在新型太阳能电池中的应用[D];华北电力大学;2015年

5 胡静;图案化蓝宝石衬底及硅纳米线的制备[D];南京大学;2015年

6 陈伟凤;硅纳米线热导率边缘效应的键弛豫理论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5年

7 徐鑫;金硅合金晶体结构与性质的理论研究[D];青岛大学;2015年

8 徐霜;硅/碳纳米管的电子性能和硅纳米线谐振性能的原子模拟[D];南昌航空大学;2015年

9 张安骏;基于硅纳米结构的薄膜光伏技术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15年

10 张鹏;基于分子动力学模拟的硅纳米线谐振特性研究[D];东南大学;2015年



本文编号:83383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3383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10f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