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频点DBF接收系统干扰抑制的研究与FPGA实现
本文关键词:多频点DBF接收系统干扰抑制的研究与FPGA实现
更多相关文章: 直线阵列天线 波达方向估计 最小均方误差 数字下变频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摘要】: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生产和生活对视频图像采集系统的要求日益提高。在图像接收采集时,空间中存在同频不同向的不相干干扰信号,这些干扰信号对图像采集的质量有很大影响。为了增强期望信号并抑制干扰信号,进而使接收到的图像质量提高,本文对多频点数字波束形成(DBF)接收系统的干扰抑制进行了研究。近些年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高速发展,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的规模越来越大,成本越来越低。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FPGA)芯片可以完成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有着较高的性价比,而且系统升级方便。根据应用背景,本文制定了合理的算法方案。分析了自适应阵列天线的结构以及信号模型,对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和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进行了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多频点波束形成接收系统干扰抑制的实现方案。为了将不同频点的信号分离,本文提出了一种改进的多通道数字下变频结构,并对其性能误差进行了分析,通过测试证明了方案的可行性。该结构不仅降低了后续处理的数据量,而且大大节省了硬件资源。然后,给出了多信号分类(MUSIC)算法的解决方案,将多信号分类(MUSIC)模块分解为协方差矩阵计算模块、特征分解模块、谱峰搜索模块,并对各模块进行了仿真验证。同时,提出了最小均方误差(LMS)算法的实现方案,并通过MATLAB和MODELSIM软件的联合仿真进行了验证。通过结果对比,可以看出设计方案是可行的。最后,进行了系统测试。测试表明图像显示稳定,细节清晰,干扰抑制能力很强。
【关键词】:直线阵列天线 波达方向估计 最小均方误差 数字下变频 现场可编程逻辑门阵列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TN919.8;TN79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9-10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10-12
- 1.2.1 波达方向估计技术的发展概述10-11
- 1.2.2 数字波束形成技术的发展概述11-12
- 1.3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及安排12-14
- 第2章 直线阵列天线及其分析14-20
- 2.1 自适应阵列天线14-15
- 2.2 信号模型15-18
- 2.2.1 有用信号15-17
- 2.2.2 噪声17
- 2.2.3 干扰17-18
- 2.3 波束形成18-19
- 2.4 本章小结19-20
- 第3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20-35
- 3.1 MUSIC算法20-27
- 3.1.1 MUSIC算法的基本原理20-24
- 3.1.2 仿真与分析24-27
- 3.2 最小均方误差自适应波束形成算法27-34
- 3.2.1 LMS算法28
- 3.2.2 步长因子选取28-32
- 3.2.3 算法仿真与分析32-34
- 3.3 本章小结34-35
- 第4章 数字下变频设计与阵列通道校正35-49
- 4.1 FPGA硬件平台与设计思想35-37
- 4.1.1 FPGA硬件平台介绍35-36
- 4.1.2 FPGA设计思想36-37
- 4.2 多通道数字下变频器设计37-45
- 4.2.1 DDC结构原理38
- 4.2.2 DDC的FPGA实现38-43
- 4.2.3 性能误差分析43-44
- 4.2.4 测试结果分析44-45
- 4.3 阵列通道校正45-47
- 4.3.1 阵列通道校正原理45-46
- 4.3.2 校正实验及结果分析46-47
- 4.4 本章小结47-49
- 第5章 自适应波束形成的设计实现49-66
- 5.1 MUSIC算法的设计实现49-61
- 5.1.1 协方差矩阵模块的设计实现49-52
- 5.1.2 特征分解的设计实现52-58
- 5.1.3 谱峰搜索的设计实现58-61
- 5.2 LMS算法的设计实现61-64
- 5.2.1 模块设计61-63
- 5.2.2 模块验证测试63-64
- 5.3 系统测试64-65
- 5.4 本章小结65-66
- 总结和展望66-68
- 参考文献68-72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与研究成果清单72-73
- 致谢7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立春;魏峰;郑磊;;一种基于模数混合的强干扰抑制方法[J];电路与系统学报;2013年02期
2 杨双华;;线性系统可测干扰抑制的一种尝试[J];炼油化工自动化;1991年04期
3 孙松庚;自适应小波包干扰抑制技术[J];解放军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年03期
4 张志涌,汪方盛;一种新的盲干扰抑制算法[J];南京邮电学院学报;2002年03期
5 韩朔;戴旭初;;一种基于自适应对角加载的干扰抑制合并的改进算法[J];遥测遥控;2012年04期
6 张本辉;章新华;范文涛;綦敦浩;刘俊星;;基于矩阵滤波技术的海面多干扰抑制方法研究[J];电声技术;2013年03期
7 陈淑军;李焱桥;;微机继电保护装置干扰抑制措施[J];电子测量技术;1999年01期
8 李博;肖立民;;基于最大输出信噪比的自适应置零陷波干扰抑制算法[J];通信技术;2010年04期
9 向敏;胡飞;周军;;基于变换域选择的干扰抑制技术[J];通信技术;2014年04期
10 蔡国权,于大鹏,宋文涛;带迭代信道估计的并行多级干扰抑制算法[J];无线电通信技术;2003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巧莲;郭伟;余敬东;;直扩通信系统中的干扰抑制技术[A];开创新世纪的通信技术——第七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1年
2 于永强;;基于谱减平滑算法的语音干扰抑制技术[A];2005通信理论与技术新进展——第十届全国青年通信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5年
3 陈虹;马彦;赵桂军;孙鹏远;郭孔辉;;主动悬架系统的鲁棒干扰抑制:一种多目标控制方法[A];第二十届中国控制会议论文集(上)[C];2001年
4 杨茂英;刘宇;杨晨阳;;分组串行干扰抑制在WCDMA中的应用[A];第十届全国信号处理学术年会(CCSP-2001)论文集[C];2001年
5 杜鹏;余建国;;3 GPP LTE小区间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A];2008年“ICT助力两型社会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6 王尧;崔晓伟;陆明泉;;基于分级参数预测的自适应抗干扰新方法[A];第二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电子文集[C];2011年
7 王益文;刘燕飞;徐艳娇;高艳霞;;额区参与儿童视听干扰抑制的ERP证据[A];第十二届全国心理学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9年
8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现代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进展——2003年通信理论与信号处理年会论文集[C];2003年
9 马文强;陈豪;;一种新的基于四阶累积量一维切片的干扰抑制方案[A];卫星通信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4年
10 白燕;卢晓春;;卫星导航系统宽带LFM干扰抑制方法研究[A];第五届中国卫星导航学术年会论文集-S6 北斗/GNSS测试评估技术[C];2014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茂;MIMO-OTH雷达参数估计与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徐强;同时同频全双工自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与验证[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3 何昭君;同时同频全双工无线通信自干扰抑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郝张红;直接序列扩频通信系统中的时变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5 刘畅;回声干扰抑制中的自适应信号处理算法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3年
6 周详;高效率学习中情绪干扰抑制的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7年
7 王阶;MIMO系统中的定向干扰抑制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0年
8 刘乃金;多小区MIMO系统中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07年
9 陈昊;多重无线通信体制下系统间共存与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10 张文明;卫星导航系统干扰抑制技术[D];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学技术大学;200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博;LTE/LTE-A中多小区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2 张斯腾;全双工射频多径自干扰抑制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宇;卫星导航系统中高性能干扰抑制新方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4 李小红;多天线系统下行干扰抑制消除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5 顾立宏;全双工射频自干扰抑制快速搜索算法研究与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6 冉小刚;蜂窝网络中D2D通信的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7 程高远;OFDM系统干扰抑制技术的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8 王爱莹;卫星干扰源定位及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9 卢华;LTE上行链路干扰抑制关键技术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10 袁璐;宽带无线全双工MIMO-OFDM系统回波干扰抑制技术研究[D];西安电子科技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8945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anzigongchenglunwen/8945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