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2:17

  本文关键词: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延安组延10储层特征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陕北斜坡西北部 延安组 延10储层 储量


【摘要】:研究区井区位于鄂尔多斯盆地陕北斜坡西北部。本文以沉积学、构造地质学、石油地质学、测井地质学、数学及地质统计学的最新成果为理论基础,以现代计算机技术和各类地质软件为手段,综合钻井、录井、测井、试油等各类动静态资料、各种分析化验及地层测试资料,开展了陕北斜坡西北部高庙湾区油藏储层研究。本文利用研究区90口井及邻区部分井的动、静态资料作为主要的研究对象,对研究区侏罗系延安组地层、构造、沉积、储集层特征、储量动用状况、及下步建议进行了研究。根据地层对比原则,研究的重点层位主要是中下侏罗统延安组延10油层组长。并按照标志层及沉积旋回将延10进一步细分,分别划分为、延101、延102等油层亚组。研究区区域构造表现为东高西低的单斜构造,坡降为每千米5~7m,与鄂尔多斯盆地区域构造趋势吻合。目的层延10发育曲流河相。曲流河是弯曲的单一河道,河道蜿蜒曲折,一般发育于沉积平原下游,三角洲沉积之上和辫状河之下。主要发育河道(河道滞留、边滩砂坝)及河漫滩等微相类型。骨架砂体为河道中的砂质沉积。本区侏罗系延安组延10储层段岩性主要为一套长石岩屑砂岩,其次为少量的次长石岩屑砂岩、岩屑砂岩和石英砂岩。胶结物主要为石英质,其次为方解石、含铁白云石和长石质。岩石致密程度强度不一,碎屑颗粒主要呈次圆状,部分呈圆状,分选程度好,部分中等,接触关系以线状接触为主,胶结类型以孔隙和加大胶结为主。填隙物主要以石英质、高岭石为主,其次为方解石、伊利石、含铁白云石和长石质,主要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和次生孔隙,主要孔隙类型是粒间孔隙,其次是长石溶孔、粒内孔,还有少量的铸模孔。本区延安组延10储层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表现在砂岩渗透率非均质计算结果,砂岩厚度、砂/地比值、隔夹层以及储层物性均变化较大。薄、厚砂带的相间分布,使储层物性也出现相间分布的现象。延10储层以Ⅳa类为主,其次为Ⅲb类。最后经计算算出延10油层的石油地质储量以及储量丰度,延10油层的产油量和剩余可采石油地质储量。然后对研究区的勘探开发作出基础评价与建议。
【关键词】:陕北斜坡西北部 延安组 延10储层 储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9
  • 第一章 绪论9-13
  • 1.1 论文选题的来源、目的及意义9
  • 1.2 国内外储层研究现状9-11
  • 1.2.1 国外研究现状9-10
  • 1.2.2 国内研究现状10-1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思路11-12
  • 1.3.1 研究内容11
  • 1.3.2 技术路线11-12
  • 1.3.3 创新点12
  • 1.4 完成的主要工作量12-13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及地层划分13-30
  • 2.1 研究区地质概况13-15
  • 2.1.1 研究区位置13-14
  • 2.1.2 区域构造背景14-15
  • 2.2 勘探开发现状15-17
  • 2.2.1 开发历程15-17
  • 2.2.2 开发现状17
  • 2.3 地层与构造特征17-29
  • 2.3.1 地层对比与划分17-27
  • 2.3.2 研究区构造特征27-29
  • 2.4 地应力及裂缝描述29-30
  • 第三章 沉积相特征30-36
  • 3.1 区域沉积演化特征30-31
  • 3.2 研究区沉积相类型31-32
  • 1、河道32
  • 2、河漫滩32
  • 3.4 沉积相展布特征32-36
  • 1、延10~1沉积相展布特征33-34
  • 2、延10~2沉积相展布特征34-36
  • 第四章 储层特征36-63
  • 4.1 岩性及岩石学特征36-37
  • 4.2 成岩作用特征37-41
  • 4.2.1 主要成岩作用类型37-39
  • 1、压实压溶作用37-38
  • 2、胶结作用38-39
  • 3、溶蚀作用39
  • 4.2.2 成岩作用阶段划分39-41
  • 1、自生矿物的分布及其形成顺序39-40
  • 2、粘土矿物及其转化40
  • 3、有机质成熟度指标40-41
  • 4、孔隙带划分41
  • 4.3 储层孔隙结构特征41-45
  • 4.3.1 延10面孔率及孔隙类型41
  • 4.3.2 孔隙结构特征41-43
  • 4.3.3 反映孔喉大小的参数43
  • 4.3.4 表征孔喉分选特征的参数43
  • 4.3.5 反映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特征的参数43
  • 4.3.6 物性与孔隙结构参数的关系43-45
  • 4.4 延10储集层的物性特征45-46
  • 4.5 储层的非均质性特征46-50
  • 4.5.1 层内非均质性46-48
  • 4.5.2 层间非均质性48-50
  • 4.5.3 平面非均质性50
  • 4.6 储层敏感性及润湿性50-56
  • 4.6.1 敏感性51-56
  • 4.6.2 储层润湿性分析56
  • 4.7 储层流体及性质56-57
  • 4.7.1 地面原油性质56
  • 4.7.2 地层原油性质56-57
  • 4.7.3 地层水性质57
  • 4.8 储层分类评价57-60
  • 4.8.1 储层分类57-60
  • 4.8.2 储层评价结果60
  • 4.9 储层"四性"关系60-63
  • 4.9.1 岩性与电性关系61
  • 4.9.2 物性与电性关系61
  • 4.9.3 含油性与电性关系61-63
  • 第五章 储层储量特征分析63-80
  • 5.1 储层储量估算63-74
  • 5.1.1 地质储量计算方法63
  • 5.1.2 地质储量计算单元63
  • 5.1.3 地质储量计算参数63-73
  • 1、含油面积63-64
  • 2、有效储层下限标准64-72
  • 3、有效厚度72
  • 4、有效孔隙度72
  • 5、原始含油饱和度72-73
  • 6、原油密度73
  • 7、体积系数73
  • 5.1.4 地质储量估算结果73-74
  • 5.2 储层剩余可采储量分析74-80
  • 5.2.1 采收率评价74-76
  • 1、自然能量采收率74-75
  • 2、水驱采收率75-76
  • 5.2.2 技术可采储量76
  • 5.2.3 储层储量动用状况分析76-78
  • 5.2.4 剩余可采储量78-80
  • 结论80-81
  • 致谢81-82
  • 参考文献82-84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4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代金友;李建霆;王宝刚;潘瑞;;鄂尔多斯盆地里151油藏延8—延10油组沉积特征及其与油气的关系[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13年04期

2 郑艳荣;屈红军;冯杨伟;王云;王力;李敏;;安塞油田H区长6油层组储层微观孔隙结构特征[J];岩性油气藏;2011年05期

3 邓秀芹;付金华;姚泾利;庞锦莲;孙勃;;鄂尔多斯盆地中及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与油气勘探的突破[J];古地理学报;2011年04期

4 邵先杰;;储层渗透率非均质性表征新参数——渗透率参差系数计算方法及意义[J];石油实验地质;2010年04期

5 熊伟;刘华勋;高树生;胡志明;薛惠;;低渗透储层特征研究[J];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5期

6 黄岗;周锡强;王正权;;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中侏罗统延安组物源分析[J];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报;2009年03期

7 陈永胜;赵虹;郑小杰;燕洲泉;贾玉琴;龙利平;;鄂尔多斯盆地志丹探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及评价[J];西北地质;2009年02期

8 郭兰;丁超;闫继福;;鄂尔多斯盆地子长油田安定区延长组长6段沉积微相[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9年03期

9 邓秀芹;蔺f 晓;刘显阳;庞锦莲;吕剑文;李士祥;刘鑫;;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沉积演化及其与早印支运动关系的探讨[J];古地理学报;2008年02期

10 张龙海;周灿灿;刘国强;刘忠华;张莉;;不同类型低孔低渗储集层的成因、物性差异及测井评价对策[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7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庞军刚;鄂尔多斯盆地子长史家畔地区延长组储层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卢锋;安塞梅塌油区长6油层组储层特征及油气富集规律研究[D];西北大学;2009年

2 闫小雄;鄂尔多斯中生代盆地古物源分析与沉积环境格局恢复[D];西北大学;2001年



本文编号:100016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0016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8bb90***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