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模块研发与应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09 14:29

  本文关键词: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模块研发与应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MPI-OpenMP 混合并行计算 优化算法 剩余静校正 地震资料处理


【摘要】:随着石油天然气等能源在当今社会扮演的角色越来越重要,人们对地震勘探技术的重视也达到空前的高度。地震勘探技术是提高油气层勘探准确性的关键,作为地震勘探技术重要环节的剩余静校正对于分析解读油气层分布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由于实际地震资料数据量过于巨大,通过常规串行计算策略求解剩余静校正问题的运算花费时间过长,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油气需求,而并行计算在解决大数据量和时间复杂度高的问题上具有明显的优势。围绕着剩余静校正问题的大数据量特点,本文主要研究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模块研发和应用,重点研究基于混合并行计算实现的模型下各种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实现。本文主要完成的研究工作如下所示:(1)对剩余静校正问题的基础理论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剩余静校正的非线性和大数据量特点,借鉴传统的模拟遗传算法的混合策略,改进了混合优化算法,并设计了包括最大能量法、模拟退火法、遗传算法和改进混合优化算法在内的几种优化算法解决剩余静校正问题的基本流程。(2)对并行计算的基础理论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包括了两种基于不同存储结构的并行程序设计模型:MPI和OpenMP并行编程模型的基本设计模式和编程基础等,并对这两种并行编程模型进行简单的程序测试,分析其效率。(3)对如何实现剩余静校正进行了细致分析,深入研究了应用于实际剩余静校正的目标函数选取和模型道构建,以及不同优化方法应用于实际的剩余静校正问题的参数选取和实现步骤,同时在常规串行模型下完成了各个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实现,并给出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对各个不同的剩余静校正方法进行测试,重点分析各个剩余静校正方法取得的效果和效率。(4)结合剩余静校正问题的特点和并行计算基础,设计了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实现模型,在该模型下完成了不同最优化方法的剩余静校正,并形成了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不同剩余静校正方法的C程序开发模块。给出模型数据和实际地震资料对混合并行计算框架下的各个剩余静校正展开测试,并与常规串行模型下的各个剩余静校正进行效果和效率的比较,体现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的优势和特点。
【关键词】:MPI-OpenMP 混合并行计算 优化算法 剩余静校正 地震资料处理
【学位授予单位】:电子科技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31.4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10
  • 第一章 绪论10-18
  • 1.1 课题研究目的及意义10-11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态势11-15
  • 1.2.1 优化算法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12-13
  • 1.2.2 并行计算发展综述13-15
  • 1.3 本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5-17
  • 1.4 论文结构安排17-18
  • 第二章 地震数据剩余静校正18-35
  • 2.1 剩余静校正概述18-20
  • 2.2 剩余静校正的假设条件20-21
  • 2.3 剩余静校正方法原理21-33
  • 2.3.1 剩余静校正的非线性特点21-22
  • 2.3.2 最大能量法22
  • 2.3.3 模拟退火算法22-26
  • 2.3.4 遗传算法26-32
  • 2.3.5 混合优化算法32-33
  • 2.4 剩余静校正问题的大数据量特点33-34
  • 2.5 本章小结34-35
  • 第三章 混合并行计算理论基础35-49
  • 3.1 并行计算基础35-40
  • 3.1.1 并行计算机的分类35-36
  • 3.1.2 并行程序设计模型36-39
  • 3.1.3 并行算法概述39-40
  • 3.2 MPI并行编程模型40-44
  • 3.2.1 MPI并行设计模式40-41
  • 3.2.2 MPI基本函数41-42
  • 3.2.3 MPI程序执行流程42
  • 3.2.4 MPI简单程序测试42-44
  • 3.3 OpenMP并行编程模型44-47
  • 3.3.1 OpenMP模型结构44-45
  • 3.3.2 OpenMP编程基础45-46
  • 3.3.3 OpenMP简单程序测试46-47
  • 3.4 混合并行编程模型47-48
  • 3.5 本章小结48-49
  • 第四章 剩余静校正方法实现49-82
  • 4.1 目标函数及模型道构建49-52
  • 4.1.1 目标函数选取49-52
  • 4.1.2 模型道构建52
  • 4.2 最大能量剩余静校正52-54
  • 4.3 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54-58
  • 4.4 遗传算法剩余静校正58-60
  • 4.5 混合优化剩余静校正60-62
  • 4.6 资料处理效果及分析62-81
  • 4.6.1 串行模型62
  • 4.6.2 模型数据校正效果62-75
  • 4.6.3 实际地震资料校正效果75-81
  • 4.7 本章小结81-82
  • 第五章 剩余静校正混合并行计算的实现及应用82-105
  • 5.1 软件架构与模块研发82-84
  • 5.2 混合并行计算实现模型84-87
  • 5.3 模型数据测试87-98
  • 5.4 实际资料处理结果98-104
  • 5.5 本章小结104-105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105-107
  • 6.1 本文工作总结105-106
  • 6.1.1 论文主要工作105-106
  • 6.1.2 论文创新点及主要贡献106
  • 6.2 研究工作展望106-107
  • 致谢107-108
  • 参考文献108-112
  • 攻硕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112-1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熊翥;;剩余静校正值的计算和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79年06期

2 郭树祥;分频剩余静校正方法及应用效果分析[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1年06期

3 姚付生,巫盛洪,杨旭明,彭怀春;混合优化算法剩余静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2年S1期

4 张红梅,吕小林,刘洪;改进的约束单纯形—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4年02期

5 井西利,李丽,陈淑梅;自适应混合反演剩余静校正[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4年02期

6 尹成,熊晓军,张白林,廖细明,李大卫;四阶累积量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研究[J];天然气工业;2004年12期

7 李全胜;张天平;魏鸿英;;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J];吐哈油气;2005年03期

8 潘文勇;;基于改进模拟退火算法的剩余静校正及程序实现[J];物探与化探;2010年04期

9 潘树林;高磊;吴波;尹成;傅丽容;;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1年01期

10 朱江梅;邓勇;陈瑜;万欢;杨薇;;应用剩余静校正衰减采集脚印:在南海某工区中的尝试[J];热带海洋学报;2011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爽;彭真明;张萍;;混合优化剩余静校正关键技术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田连玉;;模拟退火一步法剩余静校正方法研究[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3 李婧;刘怀山;童思友;刘晨;;剩余静校正在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应用[A];国家安全地球物理丛书(七)——地球物理与核探测[C];2011年

4 朱海华;高锐;侯贺晟;;基于地表一致性的粒子群与最大能量法剩余静校正[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5 焦清涛;周兴元;;地表一致性校正[A];199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六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0年

6 王彦春;段云卿;;用生物遗传算法进行剩余静校正[A];1996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二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6年

7 杨继友;黄玉静;王紫娟;;人机交互处理工作站全三维处理技术应用[A];寸丹集——庆贺刘光鼎院士工作50周年学术论文集[C];199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李辉峰;非线性全局最优化方法在剩余静校正问题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2 何超群;综合非线性最优化技术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江阳;基于混合并行计算的剩余静校正模块研发与应用研究[D];电子科技大学;2016年

2 田连玉;基于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剩余静校正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魏瑞鹏;高效混合优化剩余静校正方法研究及实现[D];电子科技大学;2015年

4 陈有兵;非线性反演剩余静校正理论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5 吴伟;地震资料处理剩余静校正技术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4年

6 郭明杰;折射波剩余静校正[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5年

7 郭朋;非线性全局优化方法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编号:100069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0069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6cd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