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18 09:51

  本文关键词: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盖层 封闭性 排替压力 超压 封闭有效性


【摘要】:为了研究大庆长垣以东地区油气的保存条件,在充分利用地质和测井等资料的基础上,首先对各层位盖层发育与分布特征进行了研究,厘定了该地区区域性盖层为青山口组和嫩一、二段,局部盖层为泉头组、登娄库组和上侏罗统中泥质岩层。以实验室试验的分析数据为基础,建立了盖层的封闭机理,并对盖层抑制水溶烃和游离烃的逸失能力进行了研究,发现研究区内两套区域盖层除嫩一、二段在朝阳沟长春岭地区以外,普遍存在地层超压,从而有效的防止或抑制了烃类以水溶状态通过区域盖层的逸失;青一段与嫩一段底部盖岩的排替压力均很高,说明两套盖层在全区范围内均对游离烃具有较强的封闭能力。同时通过对盖层微观参数和粘土矿物纵向变化特征研究得到,盖层品质除受砂质含量的影响以外,相同砂质含量的盖层,其品质好坏主要受成岩作用的影响,随着成岩作用的增强,盖层品质变好。采用宏观与微观相结合的方式,建立了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标准,并对研究区内的盖层封闭能力进行评价,得到嫩一、二段为II~I级强~极强封闭能力的区域性盖层,青山口组盖层除在长春岭地区为II~III级强~中等封闭能力以外,其它地区均为I级极强封闭能力的区域盖层;泉头组和登娄库组中泥质岩均为III~I级中~极强封闭能力的局部盖层,但泉头组以II~I级盖层居多,登娄库组以II~III级盖层居多,上侏罗统中可能仅在断陷中部区域个别层段内发育局部II~III级封闭能力的薄盖层。然后利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和动平衡理论厘定了各区域盖层的有效封闭临界值,得到嫩一、二段封闭厚度下限为20m,相应埋藏深度为1050m,实际嫩一、二段底界埋深为200m时就已达到有效封闭能力;青山口组盖层封闭厚度下限为150m,有效深度为150m。最后通过确定的各套盖层形成封闭能力的时间与烃源岩排烃史之间的匹配关系,评价了长垣以东地区各盖层封油气的有效性,得到嫩一、二段盖层封闭史与青一段源岩层排烃配置关系最好;青山口组盖层与上侏罗统排烃史匹配关系不好,它仅能封闭上侏罗统排出天然气总量的10%~20%。综合以上分析证明,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发育特征对油气的分布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
【关键词】:盖层 封闭性 排替压力 超压 封闭有效性
【学位授予单位】:东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4-5
  • ABSTRACT5-8
  • 前言8-11
  • 第一章 油气地质概况11-18
  • 1.1 盆地构造演化特征11-12
  • 1.2 沉积特征12-16
  • 1.3 油气分布及生储盖层组合特征16-18
  • 第二章 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宏观分布特征18-27
  • 2.1 盖层岩性、厚度及分布18-23
  • 2.2 盖层的测井响应特征23-27
  • 第三章 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微观封闭特点27-53
  • 3.1 盖层抑制水溶烃逸失能力27-34
  • 3.2 盖层抑制游离烃逸失能力34-46
  • 3.3 泥质岩的成岩作用及其对盖层品质的影响46-53
  • 第四章 盖层封闭能力评价53-64
  • 4.1 盖层封闭能力评价标准53-58
  • 4.2 盖层封闭性评价58-64
  • 第五章 盖层封闭的有效性研究64-78
  • 5.1 源岩层的排烃史恢复64-65
  • 5.2 盖层封闭能力演化史恢复65-69
  • 5.3 盖层有效封闭临界值的确定69-75
  • 5.4 盖层封闭有效性分析75-78
  • 结论78-79
  • 参考文献79-81
  • 作者简介、发表文章及研究成果目录81-82
  • 致谢82-8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何光玉,张卫华;盖层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世界地质;1997年02期

2 ;盖层的分类[J];能源与节能;2013年11期

3 付广,杨勉;盖层发育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0年03期

4 王显东,姜振学,庞雄奇,张俊;塔里木盆地志留系盖层综合评价[J];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4期

5 彭放,吴国平,方敏;灰色规划聚类及其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6 武英利;谢俊;;英吉苏凹陷盖层评价[J];石油地质与工程;2009年03期

7 王进军;李亚林;陶晓风;张瑞军;;西藏南部低分水岭盆地盖层发育特征与评价[J];新疆地质;2010年01期

8 周雁;金之钧;朱东亚;袁玉松;李双建;;油气盖层研究现状与认识进展[J];石油实验地质;2012年03期

9 彭阜南;辽南大和尚山区及其邻区的盖层滑移带[J];地震地质;1980年03期

10 刘正斌;沙漠地区厚复盖层的钻孔护壁[J];探矿工程;1984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张小莉;冯乔;;泥质岩盖层封闭性能的综合研究[A];1997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三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1997年

2 李建交;张仲培;;流体包裹体在油气盖层评价中的应用——以塔里木盆地巴麦地区为例[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3 曹海虹;赵晓华;;非常规储盖层地化特征分析——井中化探的三个实例[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4 徐喜庆;张维琴;陈灵华;赵淑霞;王淑云;赵俊文;;含油气盆地油气藏盖层岩石粒度大小分布测定及评价[A];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中国科技工作者的历史责任——中国科协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03年

5 丁冬振;李建;;道桥用改性沥青防水卷材下表面涂盖层厚度的控制[A];矿山建设工程新进展——2007全国矿山建设学术会议文集[C];2007年

6 魏晓;季宏兵;李道静;张风雷;;广西中南部红壤风化盖层矿物学与地球化学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7 刘晓健;杨波;王清斌;朱文森;冯冲;;蓬莱9-1大型花岗岩潜山稠油油藏泥岩盖层形成条件[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13石油天然气、非常规能源勘探开发理论与技术分会场[C];2013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江其勤 范明;盖层评价测试分析应用效果好[N];中国石化报;2010年

2 江其勤;评价盖层封盖性能有了新指标[N];中国石化报;2011年

3 江其勤;将对油气藏盖层研究和评价起到重要作用[N];中国石化报;2005年

4 江其勤 刘伟新;泥岩盖层评价技术通过专家鉴定[N];中国石化报;2012年

5 江其勤;泥岩盖层评价技术获中国石化技术发明一等奖[N];科技日报;2014年

6 张艳芳;石勘院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获资助[N];中国石化报;2009年

7 记者 李祖诗 通讯员 黄毅 刘宇琦;江汉海相勘探突破定论:单一盖层变成储气层[N];中国石化报;2010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付广;泥质岩盖层对各种相态天然气封闭机理及其定量研究[D];大庆石油学院;2006年

2 田海龙;CO_2-咸水—岩相互作用对盖层封闭性影响研究[D];吉林大学;2014年

3 朱立;CO_2地下封存煤/盖层变形和破裂演化特征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2014年

4 肖朝晖;中扬子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魏洪刚;金沙—仁怀及邻区海相油气保存条件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白俊;雪峰山西侧地区下古生界构造演化与油气保存条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展铭望;川中大气田盖层封闭性定量评价及控藏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4 李会元;废弃油气藏CO_2埋存过程中盖层完整性的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5 应森群;南海气烟囱上盖层的岩石物理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6年

6 历娜;断—盖配置对天然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7 郑岩;大庆长垣以东地区盖层封闭性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8 金兆波;南堡凹陷天然气盖层封闭特征与天然气分布关系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9 宋建阳;南堡凹陷东二段泥岩盖层封闭能力综合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10 郭君嗣;方正断陷断裂对盖层破坏程度的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05422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5422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03f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