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
本文关键词: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成都理工大学》 2014年
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
罗培
【摘要】:托云盆地(或研究区)位于中国西北边陲乌恰县北部托云乡境内,属于天山褶皱系天山南脉褶皱带托云山间坳陷小区。北与近东西向展布的吐尔尕特山与吉尔吉斯斯坦毗邻,南侧以乌恰断裂与柯坪块隆划界,塔拉斯一费尔干纳断裂作为小区西界与东阿赖复向斜小区相隔,东北与阔克沙勒岭小区相接。泉华、碎屑岩地貌、火山熔岩地貌等地质遗迹景观为托云山间盆地的核心景观,地质遗迹类型多样,数目众多,极具典型性和独特性,具有极高的美学和科研科普价值,在天山山间盆地中具有代表性。 论文在对托云盆地地质遗迹景观进行全面、系统调查和分析、研究基础上,以“学科——成因——其他属性”分类方法,并结合盆地演化的“盆前、盆地和盆后”三个时期,确立了地质遗迹景观分类体系,并根据地质遗迹的不同类型,对地质遗迹特征进行了分析,再根据第四纪前后托云盆地地质遗迹所在的大地构造环境、地质构造过程、盆地演化历史以及内外营力相互作用过程,对不同地质遗迹的形成和演化过程进行了研究,并构建了各类地质遗迹景观形成演化模式,通过与国内同类地质遗迹的比较优势分析,定性评价、单因素与多因素相结合的半定量评价等多种评价方法,对盆地地质遗迹景观进行了综合评价。 通过以上的分析和研究,取得主要成果和结论如下: 1.以一个典型的天山山间盆地为对象,按照本文确立的地质遗迹景观分类的思路和方法,识别出地质剖面、地质构造、地貌景观、水体景观、矿物与矿床、环境地质遗迹等6大类地质遗迹景观;进一步可分为11类,15亚类,17个类型,并列举有代表型的地质遗迹景观130多个。 2.从构造性质、规模等方面阐述了构造地质遗迹特征;从物理特性、化学特性、地貌特征等方面对泉华景观特征进行了分析;从类型、分布、展布、规模、形态、色彩、成因推断等方面对碎屑岩地貌景观特征进行了概括;从类型、分布、地貌形态、化学特征对火山熔岩地貌景观特征进行了系统研究。 3.托云盆地的形成和演化是盆地内地质遗迹景观形成的基础,其真正的形成是从海西运动末期、印支运动初期开始的,其形成过程总是与板块动力机制、构造运动过程、西天山造山带演化过程相联系。其演化过程包括托云盆地雏形形成期(P2—T3)、托云断陷盆地形成期(J1—J2)、托云断陷盆地萎缩期(J3—K2)、托云再生断陷盆地形成期(E1)、托云断陷—压陷叠加盆地形成期(E2—N2)、托云盆地第四纪地貌形成期(Q)等六个阶段。提出了托云盆地演化的“反复性挤压——拉张”模式,盆地演化的“起伏交替”模式。 4.泉华景观在高角度逆冲的吐尔尕特断裂构造背景、志留系碳酸岩地层基础、岩溶作用、温带大陆性气候以及泉华沉积的适宜的地貌条件下,经历“冰雪融水或大气降水阶段——破碎带地下水的储存和运移——破碎带岩溶水的形成——泉华景观的形成”四个阶段,最终形成泉华景观。伴随造山带的隆起,和盆地的多次坳陷或断陷沉降,托云盆地不断接受沉积形成沉积地层,后期由于板块的挤压,形成断裂、褶皱等构造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多组节理构造,这些要素影响水系的发育,从而决定碎屑岩地貌形成和演化中流水侵蚀的方向和程度;托云盆地主要为偏东和偏西两个风向的风力侵蚀,为石柱、石蘑菇、石窝、岩腔、象形山石等碎屑岩景观和微地貌景观的塑造创造了条件。托云火山岩发源于板内造山带地质环境中的交代富集地幔,,由于塔拉斯——费尔干纳断裂以东岩石圈的拆沉作用,形成以对流为特征的岩浆活动,在拆沉作用引起岩石圈的薄化过程中,由于板块挤压形成以塔拉斯——费尔干纳为代表的一系列走滑断裂,走滑断裂的局部拉张导致岩浆喷发,经过长期的地质作用特别是第四纪以来的风化作用、风力、流水等外力作用,形成了现代托云盆地以火山颈、破火山口、熔岩台地、熔岩垄脊和熔岩席为主要类型的地质遗迹景观。 5.和国内著名钙华景观——黄龙相比,苏约克泉华发育背景为断裂带前,具有泉华滩数量多,面积小,分布相对集中,色彩类型多样,泉点逸气现象典型等特点;与新疆境内的其他雅丹地貌相比,研究区垄脊、沟谷地貌典型,次级微地貌类型齐全,色彩丰富,雅丹景观与火山熔岩景观形成奇特的景观组合;同我国著名的丹霞地貌相比,研究区丹霞地貌具有位于破火山口内奇特现象和地处边陲的特殊区位;与我国其他5大火山群相比,托云盆地火山地貌是新疆乃至国内有代表性的新生代火山熔岩地貌,火山颈、熔岩台地、垄脊、破火山口等火山熔岩地貌与碎屑岩景观形成的景观组合尤为典型。 6.托云盆地地质遗迹定性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地质遗迹景观典型性强、独特性高、规模宏大、品位高、组合妙,具较高的科学价值和和美学价值;通过定量评价,12个地质遗迹景观被评为A级(国家级),82个被评为B级(省、自治区级),41个被评为C级(市地、州级)。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4
【分类号】:P901;P96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忠权,潘懋,萧德铭,陈更生,路中侃,应丹琳;四川盆地拉张-挤压构造环境探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年01期
2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中新生代天山及其两侧盆地性质与演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杨庚,钱祥麟;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隆升证据: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4 庞淑英,杨世瑜,秦卫平,黄鲲;基于“概念分层”结构的旅游地质资源评分系统的开发[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2期
5 吕宗文;五大连池火山群的构造环境与喷发机理[J];东北地震研究;1996年01期
6 李曰俊;杨海军;赵岩;罗俊成;郑多明;刘亚雷;;南天山区域大地构造与演化[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9年01期
7 朱诚;彭华;李中轩;俞锦标;李兰;张广胜;朱光耀;欧阳杰;钟宜顺;朱青;周书勤;郑朝贵;周日良;李东;朱雨鸣;吕文;武弘麟;;浙江江郎山丹霞地貌发育的年代与成因[J];地理学报;2009年01期
8 韦跃龙;陈伟海;黄保健;;广西乐业国家地质公园地质遗迹成景机制及模式[J];地理学报;2010年05期
9 刘再华,袁道先,何师意,曹建华,游省易,W.Dreybrodt,U.Svensson,K.Yoshimura,R.Drysdale;四川黄龙沟景区钙华的起源和形成机理研究[J];地球化学;2003年01期
10 徐学义,夏林圻,夏祖春,何世平,马中平;西南天山托云地区白垩纪-早第三纪玄武岩地球化学及其成因机制[J];地球化学;2003年06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剑;何珊珊;;古镇旅游开发研究——以四川江油重华古镇为例[J];四川建筑科学研究;2012年02期
2 孙立广;倪守斌;杨晓勇;;阿拉套山推覆构造的发现与初步研究[J];安徽地质;1993年02期
3 辜寄蓉;范晓;范立学;;黄龙钙华景观影响因素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32期
4 华益梅;李如友;;我国地质公园旅游形象测量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8年17期
5 李永新;;藻类在黄龙钙华景观中的作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9期
6 黄林燕;朱诚;孔庆友;;张家界岩性特征对峰林地貌形成的影响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5期
7 陈姝;朱诚;彭华;胡智农;李兰;欧阳杰;吕文;邱卓炜;黄大维;侯荣丰;;广东丹霞山洞穴景观岩体稳定性的抗压实验研究[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8 肖芳锋;侯贵廷;王延欣;李乐;;准噶尔盆地及周缘二叠纪以来构造应力场解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网络版(预印本);2009年03期
9 张卓然;邹志荣;;民俗主题园公众参与性评价方法初探[J];北方园艺;2008年06期
10 赵泽辉,郭召杰,张臣,陆洁民;新疆东部三塘湖盆地构造演化及其石油地质意义[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Patrick Asamoah Sakyi;;Late Paleozoic magmatic record of East Junggar,NW China and its significance:Implication from zircon U-Pb dating and Hf isotope[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上)[C];2012年
2 郭正府;张茂亮;成智慧;刘嘉麒;张丽红;李晓惠;;火山“熔岩流气泡古高度计”及其在云南腾冲火山区的应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3 Reiner Klemd;;The collision between the Yili and Tarim blocks of the Southwestern Altaids:Geochemical and age constraints of a leucogranite dike crosscutting the HP-LT metamorphic belt in the Chinese Tianshan Orogen[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2年
4 路兴昌;薄立群;张学霞;;长白山火山灾害数据库的构建研究[A];2001年东北三省测绘学术与信息交流会论文集[C];2001年
5 张旗;王焰;王元龙;;燕山期中国东部高原下地壳组成初探:埃达克质岩Sr、Nd同位素制约[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6 张旗;王焰;钱青;杨进辉;王元龙;赵太平;郭光军;;中国东部燕山期埃达克岩的特征及其构造-成矿意义[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C];2001年
7 张晓晖;李铁胜;张福勤;;Comprehensive constraintson the tectono-sedimentary setting of Late Paleozoic turbidites of the Kamuste area,eastern Junggar,Xinjiang[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1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C];2001年
8 方爱民;李继亮;刘小汉;侯泉林;Lee Ik Jong;肖文交;俞良军;周辉;;新疆西昆仑库地混杂带中基性火山岩构造环境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9 方爱民;李继亮;侯泉林;刘小汉;肖文交;俞良军;周辉;;新疆西昆仑库地复理石源区性质及构造背景分析[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二卷(青藏高原)[C];2003年
10 ;Paleozoic tectonic evolution of the northern Xiajiang,China:Geochemical and geochronological constraints from the ophiolites[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一卷(地球动力学)[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彭永祥;基于旅游者收益的地质公园核心竞争力及其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0年
2 曹令敏;地震层析成像方法的研究及其在金属矿复杂模型模拟中的应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3 韩振哲;小兴安岭东南段早中生代花岗岩类时空演化特征与多金属成矿[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4 彭和求;地质遗迹资源评价与地质公园经济价值评估[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5 陈伟海;重庆武隆喀斯特地质遗迹评价及形成演化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6 王建强;鄂尔多斯盆地南部中新生代演化—改造及盆山耦合关系[D];西北大学;2010年
7 蔡志慧;塔里木盆地东北缘早古生代造山带的构造特征、造山过程及对塔里木盆地的影响[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0年
8 潘家伟;西昆仑构造地貌与阿什库勒地区活动构造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9 鄷少英;银川盆地地壳精细结构、孕震构造与隐伏活断层浅层地震探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赵学钦;黑龙江东部中—新生代盆地群构造变形特征及演化[D];浙江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军苗;小兴安岭汤洪岭雨养型泥炭记录的大气汞沉降与气候变化的响应关系[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2 李传磊;浙江省丹霞地貌岩生植被群落特征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3 庄丽丽;浙江省休闲农业发展模式及其规划设计研究[D];浙江农林大学;2010年
4 赵燊;陕西翠华山地质公园旅游资源保护与开发[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孙奕奕;乃古石林世界遗产旅游价值及展示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6 石泉;老君山国家地质公园资源再评价及优化策略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9年
7 黄瑜;长沙橘子洲景观提质改造设计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10年
8 冯璐;云台山地质公园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9 李志丹;新疆南天山盆地沉积环境中的两类重要铅锌矿床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10 郭小娟;钙华沉积的水化学控制因素分析及天津王四井钙华形成的模拟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景春;大同盆地东部地貌与第四纪地质[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61年01期
2 方世虎,郭召杰,张志诚,吴朝东;中新生代天山及其两侧盆地性质与演化[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年06期
3 张成渝;中国地质遗产概念的确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2期
4 杨庚,钱祥麟;中新生代天山板内造山带隆升证据:锆石、磷灰石裂变径迹年龄测定[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5年04期
5 李燕平,李永安,M.Mcwilliams,R.sharps,翟永健,张正坤,李强,A.Cox,高振家;塔里木地块泥盆纪古地磁结果及构造含义[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8年04期
6 张原庆,钱祥麟,李江海;造山作用的两大类型与成因差异[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2年01期
7 刘祥;;长白山火山历史上最大火山爆发火山碎屑物层序与分布[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6年03期
8 高锐,吴功建;青藏高原亚东-格尔木地学断面地球物理综合解释模型与现今地球动力学过程[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95年03期
9 钟应先,刘援朝,蔡学林;湖南道县玄武岩中壳源麻粒岩包体初步研究[J];成都地质学院学报;1993年01期
10 刘树根,赵锡奎,罗志立,徐国盛,王国芝,C.J.L.Wilson,Dennis Arne;龙门山造山带-川西前陆盆地系统构造事件研究[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3期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彭永祥;陕西省地质遗迹资源及其保护利用协调性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2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李翠林;田晓霞;;新疆地质遗迹景观旅游开发动力机制构建[J];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2013年02期
2 郭建强;初论地质遗迹景观调查与评价[J];四川地质学报;2005年02期
3 沈中超;沈军辉;徐进;许向宁;;格萨拉岩溶地质遗迹景观发育特征及保护对策[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2期
4 辜寄蓉;范晓;江浏光艳;王勉;;四川省地质遗迹景观空间数据库设计与实现[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07年04期
5 邹松梅;;江苏常熟虞山地质遗迹景观[J];江苏地质;2007年04期
6 刘细元;蒋金明;黄迅;;江西省主要城市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特征[J];资源调查与环境;2008年02期
7 李翠林;;基于利益共享的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管理优化模式研究[J];资源与产业;2011年03期
8 齐文涛;吴天伟;木合塔尔·扎日;张琨;刘学良;;新疆富蕴县五彩湾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3年04期
9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区域分异的聚类分析[J];测绘与空间地理信息;2013年03期
10 吕艳;王根龙;张新社;;翠华山山崩地质遗迹景观离散元数值模拟[J];工程地质学报;201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胡能勇;曹湘潭;;郴州飞天山地质遗迹景观资源评价及其保护规划建议[A];飞天山丹霞地貌与生态旅游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2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6条
1 刘如春;[N];中国矿业报;2007年
2 记者 刘如春 特约记者 胡红拴 林郑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3 陆慧;[N];本溪日报;2009年
4 韩孝;[N];阿坝日报;2009年
5 王旭雁;[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6 特约记者 陈文光 颜仲夏;[N];中国矿业报;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李翠林;新疆地质遗迹景观资源保护开发研究[D];新疆大学;2011年
2 罗培;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单莉莉;四川威远穹窿地质遗迹景观特征及旅游开发模式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张晋飚;四川广元剑门关地质遗迹景观成景机理与保护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2 刘可新;黑龙江省凤凰山国家地质公园建设规划[D];吉林大学;2010年
3 李金花;火山地质遗迹景观区资源分类与评价方法初探[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7年
本文关键词:新疆乌恰托云山间盆地地质遗迹景观体系、成因及评价研究,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543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543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