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产流特征人工模拟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产流特征人工模拟实验研究
【摘要】:5.12汶川地震引发了大量的滑坡堆积体,在雨水的冲刷下,不仅会造成山体崩塌,还会发生次生灾害。本文以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人工模拟降雨方法,探讨了不同降雨强度和土石比条件下滑坡堆积体坡面产流与入渗规律。结果表明:(1)除土石比1∶4的滑坡堆积体在所设计的降雨强度(1.0,1.5和2.0 mm/min)和土石比为1∶2滑坡堆积体在降雨强度为1.0 mm/min时没有出现产流,其他条件下的滑坡堆积体的产流时间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减小,而产流率随着降雨强度的增大而增大,且土石比为1∶1的平均产流率比土石比为1∶2的滑坡堆积体大。(2)根据3种入渗模型的对比分析,可知Horton模型为最适合震区堆积体的入渗模型。(3)在降雨强度为1.5 mm/min时,土石比1∶1的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比土石比为1∶2的堆积体大;在降雨强度为2.0 mm/min时,土石比1∶1和1∶2滑坡堆积体累积产流量的变化规律几乎相同。本研究可为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的灾后修复提供实验依据。
【作者单位】: 西南大学资源环境学院三峡库区生态环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电力工程顾问集团中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
【关键词】: 汶川震区 滑坡堆积体 土壤产流 人工降雨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71291)
【分类号】:P642.22
【正文快照】: 1研究背景堆积体坡面产流特性不仅取决于降雨强度的大小,还取决于堆积体碎石含量的多少[1]。降雨是滑坡堆积体坡面出现产流的前提条件,而人工模拟降雨不仅可以测定滑坡堆积体产流特性随堆积体的土石比、坡度、降雨强度等大小的变化规律,还可以验证相关研究结论是否与自然降雨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丁秀美,刘光士,黄润秋,严明,林锋,郑达;剪应变增量在堆积体边坡稳定性研究中的应用[J];地球科学进展;2004年S1期
2 巨能攀;涂国祥;邓辉;;四川某公路崩塌堆积体稳定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05年S1期
3 张天明,苏红兵;滑坡堆积体上坝基防渗处理设计研究[J];土木工程学报;2005年04期
4 陈强;聂德新;李树武;;澜沧江乌弄龙电站坝前崩塌堆积体发育特征及稳定性评价[J];山地学报;2006年01期
5 巨能攀;黄润秋;涂国祥;;含水砂层对堆积体稳定性的影响研究[J];工程地质学报;2006年04期
6 庄明水;;某水电站近坝堆积体形成演化机制及稳定性研究[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6年03期
7 保华富;唐建华;董泽荣;;崩塌堆积体边坡滑坡安全监测成果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8 陈伟;任光明;;粒度特征分析方法在某古堆积体物质研究中的应用[J];水土保持研究;2007年05期
9 张明;胡瑞林;;金沙江下咱日堆积体的成因和稳定性初步分析[J];工程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10 安彦勇;王保田;汪莹鹤;;梨园水电站下咱日堆积体稳定性分析[J];水利水电科技进展;2008年05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李树武;聂德新;刘惠军;;大型碎屑堆积体工程特性及稳定性评价[A];陕西省水力发电工程学会青年优秀学术论文集[C];2008年
2 郭朝旭;;松散滑坡堆积体降雨入渗过程的实验研究[A];山地环境与生态文明建设——中国地理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西南片区会议论文集[C];2013年
3 李红刚;晏鄂川;程江涛;雷东;;库区移民城镇弃碴堆积体稳定性评价及其防护设计[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4 王唤龙;孙毅;周德培;肖世国;;红层堆积体高边坡坡体结构及变形规律[A];第十一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5 苏爱军;孙云志;王军怀;刘红星;;万州和平广场滑坡区堆积体物质组成特征、形成过程与防治对策[A];第七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4年
6 石崇;尤林;黄玮;张玉龙;王海礼;;基于改进动态规划算法的堆积体滑坡稳定性计算方法研究[A];第十二次全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术大会会议论文摘要集[C];2012年
7 韩林;鲁科;余斌;;强震区硬岩崩塌形成的高陡斜坡堆积体形成泥石流的实验研究[A];第三届全国岩土与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9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甘建军;汶川地震区大型堆积体变形破坏模式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2 王自高;西南地区深切河谷大型堆积体工程地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郭健;库水作用下堆积体滑坡促滑治理的过程控制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汪贤良;强震作用下堆积体边坡变形特征和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2 王小锋;两家人堆积体三维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河海大学;2007年
3 王燕;泗南江变形堆积体失稳机理和稳定性研究[D];东华理工大学;2013年
4 杨人凡;西藏吉隆盆地冲锥堆积体的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李振林;汶川震区滑坡堆积体物质组成与堆积体休止角关系模拟研究[D];西南大学;2013年
6 张志鹏;宝兴县硗碛水电站咔日沟3号堆积体塌岸预测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7 何军;大渡河干海子堰塞堆积体成因机制及稳定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8 李磊;滑坡堆积体的地震波动力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匡野;降雨诱发堆积体滑坡预警模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10 毕港;岩土堆积体的基底应力研究[D];南京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06662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6662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