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1 05:32

  本文关键词:龙岗气田飞仙关组沉积及储层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龙岗气田 飞仙关组 沉积相 储集岩 储层分布


【摘要】:飞仙关组是龙岗气田重要的含油气层系之一,也是川中气矿主要勘探层位,最近也取得了较大的勘探突破。本文充分利用研究区飞仙关组取心井的岩心、铸体薄片、普通薄片资料,结合野外剖面和相关的分析化验资料及其前人的研究成果,研究了龙岗地区飞仙关组地层、沉积相、储层基本特征及其主控因素等内容,划分了飞仙关组沉积相(亚相、微相)类型,总结出了沉积相模式,得出有利相带的展布规律;明确了储集岩及其储集空间类型,分析了物性特征,确定了储层类型,最终总结出储集层纵向上的特征及指出了油气有利勘探区域。龙岗地区飞仙关组纵向上划分为飞一-飞三段、飞四段,从下至上划分为5个层序。其中飞Ⅱ、Ⅲ为主力勘探层序,层序Ⅱ对应于飞一-飞三段的中下部,多由大套鲕粒白云岩夹泥晶灰岩和灰质白云岩组成;层序Ⅲ对应于飞一-飞三段的中上部,常由大套鲕粒灰岩夹泥晶灰岩构成。龙岗地区飞仙关期沉积相主要划分为局限台地相、开阔台地相、台地边缘相、斜坡相、海槽(盆地)相等5个相,8个亚相和5个微相,台地边缘滩相区是最有利于储层形成与演化的沉积相带,其次是台内的点滩,它们主体分布于龙岗37-龙岗30井区,呈席状展布,延伸范围较远。龙岗地区飞仙关组的储集岩主要为晶粒云岩、残余鲕粒云岩、残余鲕粒灰质云岩及云质灰岩、溶孔鲕粒灰岩,储集空间主要为粒间(内)溶孔、晶间溶孔为主,次为铸模孔、砾间(内)溶孔,裂缝和溶洞较为发育,形成中低孔、中低渗的孔隙型和裂缝~孔隙型储层。这些储层是在台缘和台内较高地沉积的基础上,经受大气淡水淋滤、溶蚀,沉积期短暂暴露,埋藏期溶蚀及裂缝沟通等,进一步改善了储集能力与渗流能力。因此,台缘主体区的龙岗1井-龙岗28井-龙岗27井区为最有利的勘探区。
【关键词】:龙岗气田 飞仙关组 沉积相 储集岩 储层分布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第1章 绪论8-14
  • 1.1 论文研究背景8
  • 1.2 国内外的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8-10
  • 1.3 论文的理论依据及研究方法10-11
  • 1.4 论文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11-12
  • 1.4.1 主要研究内容11
  • 1.4.2 论文研究路线11-12
  • 1.5 论文主要工作量及成果认识12-14
  • 第2章 区域地质14-20
  • 2.1 区域位置14-16
  • 2.1.1 地理位置14-15
  • 2.1.2 构造位置15-16
  • 2.2 构造细节校正16-17
  • 2.3 勘探简况17
  • 2.4 地层17-20
  • 2.4.1 地层划分17-19
  • 2.4.2 地层展布19-20
  • 第3章 沉积相类型及特征20-29
  • 3.1 概况20
  • 3.2 沉积相特征20-24
  • 3.2.1 沉积相研究思路20
  • 3.2.2 沉积相划分20-24
  • 3.3 沉积相模式24-25
  • 3.4 有利滩相发育特征25-29
  • 第4章 储层特征29-45
  • 4.1 储集岩29-31
  • 4.1.1 残余鲕粒云岩29
  • 4.1.2 细-中晶残余鲕粒云岩29
  • 4.1.3 残余鲕粒灰质云岩29-30
  • 4.1.4 溶孔鲕粒灰岩30-31
  • 4.2 储集空间及孔隙结构特征31-37
  • 4.2.1 孔隙类型及发育特征32-33
  • 4.2.2 喉道类型及特征33
  • 4.2.3 孔隙结构特征33-37
  • 4.3. 洞、缝发育特征37-40
  • 4.3.1 洞穴发育特征37
  • 4.3.2 裂缝发育特征37-38
  • 4.3.3 缝、洞搭配特征38-40
  • 4.4 物性40-44
  • 4.4.1 岩心分析法40-41
  • 4.4.2 测井解释法41-44
  • 4.5 储层类型44-45
  • 第5章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及其分布45-51
  • 5.1 储层发育控制因素45-48
  • 5.1.1 沉积相控制了储层大的分布格局45
  • 5.1.2 建设性的成岩作用改善了储层品质45-47
  • 5.1.3 构造作用所产生的裂缝有效改善储层的渗流能力47-48
  • 5.2 储层分布特征48-51
  • 5.2.1 储层纵向展布特征48-49
  • 5.2.2 储层平面展布特征49-51
  • 结论51-52
  • 致谢52-53
  • 参考文献53-55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55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斌;肖世洪;尹楠鑫;廖金华;李祥明;龚齐森;王锦喜;;川东北铁山及周缘飞仙关组滩相储集体成因分析[J];地质科技情报;2015年05期

2 段金宝;彭劲;;四川盆地东北部元坝地区下三叠统飞仙关组层序—沉积相特征[J];海相油气地质;2014年02期

3 赵文智;沈安江;周进高;王小芳;陆俊明;;礁滩储集层类型、特征、成因及勘探意义——以塔里木和四川盆地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4年03期

4 赵永庆;熊治富;刘雁婷;季春辉;邓金花;谭钦银;都占海;;四川盆地北部二叠系-三叠系沉积相与沉积演化[J];科技导报;2014年06期

5 汤济广;胡望水;李伟;张光亚;;古地貌与不整合动态结合预测风化壳岩溶储集层分布——以四川盆地乐山—龙女寺古隆起灯影组为例[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3年06期

6 汪泽成;赵文智;胡素云;姜华;潘文庆;杨雨;包洪平;;我国海相碳酸盐岩大油气田油气藏类型及分布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13年02期

7 祝海华;钟大康;;四川盆地龙岗气田三叠系飞仙关组储集层特征及成因机理[J];古地理学报;2013年02期

8 赫云兰;付孝悦;刘波;周明辉;张学丰;高计县;杨云坤;石开波;;川东北飞仙关组鲕滩沉积与成岩对储集层的控制[J];石油勘探与开发;2012年04期

9 王兴志;张帆;蒋志斌;张金友;曾德铭;;四川盆地东北部飞仙关组储层研究[J];地学前缘;2008年01期

10 罗平;张静;刘伟;宋金民;周刚;孙萍;王道串;;中国海相碳酸盐岩油气储层基本特征[J];地学前缘;2008年01期



本文编号:107158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7158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f255***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