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GIS的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发布时间:2016-09-04 12:11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陕西师范大学》 2015年

基于GIS的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

许晓霞  

【摘要】:我国幅员广阔,地形、地质条件复杂,各类地质灾害十分发育。近年来,大型地质灾害频发,特别是汶川地震、玉树地震、雅安地震和舟曲泥石流等灾害,造成了巨大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为此建立科学、长效的预防机制将十分迫切。本文以甘肃省陇南市为研究区域,以陇南市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详细分析区域地理、地质、地貌、水文、气象、植被和人类工程活动资料的基础上,介绍了陇南市地质灾害发育现状情况。选取降雨、人类工程活动、坡度、岩性、相对高差、坡向、距断层距离、植被、距河网距离共九个评价因素构建评价体系。采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研究区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区划,并对两种评价方法进行了对比分析。选取了人口、国民生产总值(GDP)、固定资产投资三个指标对研究区地质灾害易损性进行了评价。以GIS为平台,将易损性和危险性进行叠加,得到研究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结果,并对当前实践中的地质灾害防治工作做了简要介绍。本文主要得到以下结论:(1)对陇南市地质灾害点的数量、规模、分布、成因等发育现状做了分析,结果表明,陇南市地质灾害以泥石流为主,其次是滑坡,这两个灾种占所有灾害点数量的92.4%。在空间分布上,地质灾害点最为发育的有武都和文县,占全区灾害点总数的53.7%。其次是宕昌、礼县,占全区的28%。其余康县、西和、成县、徽县和两当五县的地质灾害隐患点则相对较少。(2)利用层次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判法对陇南市地质灾害危险性进行了评价和区划,并对两种方法的评价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分析后认为,模糊综合评判法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中有较好效果。评价结果是:地质灾害危险性低区占陇南全市面积的30.1%,地质灾害危险性中等区占41.1%,地质灾害危险性高区占28.8%。礼县和西和的低危险区占比大,宕昌、两当、徽县、成县和康县中危险区占比大,武都和文县高危险区占比大。(3)对研究区做了地质灾害易损性评估,结果表明陇南市各县中武都的社会经济易损性最大,其余西和、礼县、成县、徽县、文县较为接近,两当、康县和宕昌易损性较小。根据各县易损性所占比例,在ArcGIS中制成陇南市地质灾害易损性图。(4)在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和易损性评价的基础上,利用ArcGIS将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图与研究区易损性图进行叠加,得到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结果。结果表明,陇南市地质灾害防治高风险区位于陇南市政府所在地武都区,次高的是康县,文县、礼县、西和、成县和徽县等五县,宕昌县和两当县地质灾害防治风险较低。

【关键词】:
【学位授予单位】:陕西师范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208;P694
【目录】:

下载全文 更多同类文献

CAJ全文下载

(如何获取全文? 欢迎:购买知网充值卡、在线充值、在线咨询)

CAJViewer阅读器支持CAJ、PDF文件格式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石菊松;徐瑞春;石玲;杨为民;吴树仁;;基于RS和GIS技术的清江隔河岩库区滑坡易发性评价与制图[J];地学前缘;2007年06期

2 向喜琼,黄润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风险管理[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2000年01期

3 于晓辉;林玲玲;李静;门妮;白相东;袁四化;刘晓燕;;基于GIS的中秦岭地区滑坡灾害易发性研究[J];防灾科技学院学报;2010年04期

4 唐飞;陈曦;程维明;周可法;;基于DEM的准噶尔盆地及其西北山区地势起伏度研究[J];干旱区地理;2006年03期

5 刘洋;唐川;冯毅;;基于AHP-信息量法的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J];地球与环境;2013年02期

6 金艳珠;谈树成;虎雄岗;蒋顺德;冯龙;;基于层次分析法与GIS相结合的岩溶塌陷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评估——以云南省师宗县为例[J];热带地理;2012年02期

7 奚晓青;杨新宝;;地质灾害国内外研究现状浅析[J];中国水运(学术版);2007年09期

8 许冲;戴福初;姚鑫;陈剑;涂新斌;孙瑜;王志一;;GIS支持下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汶川地震区滑坡易发性评价[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S2期

9 罗真富;蒲达成;谢洪斌;谭德军;;基于GIS和信息量法的泥石流流域滑坡危险性评价[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1年11期

10 殷坤龙,柳源;滑坡灾害区划系统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0年04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思海;沈蕾;;休宁兰田滑坡形成机制及整治措施[J];安徽地质;2004年01期

2 王春扬;肖稳安;曾智聪;;基于信息扩散技术对闽南地区重大雷灾预测初探[J];安徽农业科学;2009年16期

3 庄树裕;李广杰;王钢城;汪悦;;灾害熵-可拓综合评判理论在泥石流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10年06期

4 毕晓玲;李小娟;胡卓玮;王志恒;赖晗;;地形起伏度提取及其在区域滑坡灾害评价中的应用——以四川省为例[J];安徽农业科学;2011年04期

5 刘电英;杨乐清;龚容;;基于信息扩散理论的暴雨洪涝风险分析[J];安徽农业科学;2012年06期

6 孙才志;姜楠;张翔;;基于改进型扩散函数内集-外集模型的辽宁省旱灾风险评价[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9年02期

7 龚士良;;中国地质灾害风险评估集对态势分析方法[J];安阳工学院学报;2009年02期

8 匡乐红;徐林荣;刘宝琛;;组合赋权法确定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指标权重[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年06期

9 李景龙;李术才;李树忱;;地下工程的风险分析研究[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5期

10 宋强辉;刘东升;吴越;李东升;;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学科基本术语的理解与探讨[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8年06期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齐;中水灌溉对城市绿地生态系统的影响及安全性评价[D];甘肃农业大学;2010年

2 王俊杰;基于ArcGIS Server的震害风险管理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3 赵洪涛;甘肃中南部滑坡、泥石流灾害机制及防灾可持续发展研究[D];兰州大学;2010年

4 柏松平;云南复杂地质环境公路地质病害诱发机理及其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5 雷军;宜万铁路施工期隧道岩溶突水地质灾害形成规律与危险性评估方法研究[D];北京交通大学;2011年

6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7 孟凡奇;基于GIS的泥石流预测预报[D];吉林大学;2011年

8 李军霞;西藏隆子县滑坡灾害形成机理及非线性预测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9 黄芮;基于PPA的乌东德水电站库区泥石流流速模型建立与计算[D];吉林大学;2011年

10 文世勇;基于营养盐的赤潮灾害风险评估技术与应用研究[D];大连海事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雒燕飞;地质灾害应急地理信息数据库设计及其应用[D];山东科技大学;2010年

2 王晓初;依兰航电枢纽工程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D];哈尔滨工程大学;2010年

3 江春;小麦气象灾害风险评估及其在农业保险中的应用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0年

4 冉晓艳;基于ArcGIS Engine的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管理信息系统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0年

5 费杜秋;青藏铁路沿线滑坡危险性评估[D];青海师范大学;2010年

6 邹智斌;江西省七宝山铅锌矿尾矿库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7 周雄超;矿柱回采稳定性分析及地压显现规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0年

8 陈文雄;漾濞县地质灾害易发性分区及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8年

9 梁辉;台风区村民居住用地地质灾害风险评估[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10 许林艳;空间分析方法在地质灾害调查评估中的应用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10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许信旺;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泥石流灾害危险度评估研究[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1期

2 许信旺;怀柔县泥石流沟谷危险度FUZZY评判[J];安庆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7年04期

3 张永兴,胡居义,文海家;滑坡预测预报研究现状述评[J];地下空间;2003年02期

4 高巍,张于心,张大伟;铁路灾害风险的识别与衡量[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1998年03期

5 陈晓利;祁生文;叶洪;;基于GIS的地震滑坡危险性的模糊综合评价研究[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年03期

6 傅志军,韩景卫;我国减灾管理体制及调整初探[J];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1996年02期

7 Sridevi Jade;吴春明;;边坡不稳定性分类的统计模型[J];地质科学译丛;1995年02期

8 阮沈勇,黄润秋;基于GIS的信息量法模型在地质灾害危险性区划中的应用[J];成都理工学院学报;2001年01期

9 齐信;唐川;铁永波;梁京涛;;基于GIS技术的汶川地震诱发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以四川省北川县为例[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年02期

10 张继贤;3S支持下的滑坡地质灾害监测、评估与建模[J];测绘工程;2005年02期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N];人民日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向喜琼;区域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与风险管理[D];成都理工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贺奋琴;基于RS和GIS的水土流失因子提取与分析——以攀枝花市为例[D];成都理工大学;2004年

2 贾韶辉;基于RS与GIS技术宣汉县天台乡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彩霞;基于DEM的地形湿度指数提取与应用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06年

4 魏从玲;基于GIS的巫山县滑坡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8年

5 李强;基于GIS的重庆市北碚区滑坡灾害危险性评价[D];西南大学;2008年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马寅生,张业成,张春山,王金山;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的理论与方法[J];地质力学学报;2004年01期

2 毛学翠;;论地质灾害风险与保险[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06年04期

3 薛强;祖彪;;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山西建筑;2007年24期

4 张茂省;唐亚明;;地质灾害风险调查的方法与实践[J];地质通报;2008年08期

5 张晓巍;冯丽;熊燕;;浅谈山地城镇规划设计中地质灾害风险规避策略[J];小城镇建设;2010年05期

6 王雁林;郝俊卿;赵法锁;李芳;李明;;陕西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步研究[J];西安科技大学学报;2011年01期

7 齐信;唐川;陈州丰;邵长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12年05期

8 彭荣亮;万县市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中国地质;1996年06期

9 张业成,张梁;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地质灾害与环境保护;1996年03期

10 尚志海;王兴水;袁丽芬;;广东省紫金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J];水土保持研究;2013年0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超俊;;开展我省地质灾害风险区划初探[A];河南省地质调查与研究通报2007年卷(下册)[C];2007年

2 范远芳;张小趁;褚宏亮;翟书礼;;区域地质灾害风险静动态评估对比研究[A];第九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12年

3 王颖;唐晓慧;;辽宁省东南部地区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4 薛东剑;何政伟;陶舒;张东辉;张雪峰;;多源遥感数据在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应用(英文)[A];“中国视角的风险分析和危机反应”——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四届年会论文集[C];2010年

5 刘长礼;林良俊;姜建梅;宋超;张云;侯宏冰;王秀艳;裴丽欣;王晶晶;;地质灾害风险评估在城市土地利用规划与管制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6 刘传正;;汶川特大地震灾害与地质环境安全[A];中国科协2008防灾减灾论坛特邀报告、专题报告文集[C];2008年

7 何锋;张建;吕智超;张衍涛;冯春建;季文峰;;基于综合信息量-GIS技术耦合的埕岛油田地质灾害风险区划[A];2006年度海洋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8 郑承忠;;福建滨海火电厂灾害地质问题及风险控制的探讨[A];中国海洋学会2005年学术年会论文汇编[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通讯员 唐春燕;[N];中国气象报;2009年

2 严春银 袁正国;[N];中国气象报;2002年

3 记者 李伟锋;[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9年

4 张韩燕;[N];四川科技报;201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岳超俊;中原城市群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9年

2 魏风华;河北省唐山市地质灾害风险区划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3 张雪峰;区域性山地环境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4 薛凯喜;极端降雨诱发山地公路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应用研究[D];重庆大学;2011年

5 孟庆华;秦岭山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6 何淑军;陕西宝鸡市渭滨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估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7 薛东剑;RS与GIS在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中的应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8 牛全福;基于GIS的地质灾害风险评估方法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贾强;区域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袁蒲菁;柞水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长安大学;2015年

3 许晓霞;基于GIS的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D];陕西师范大学;2015年

4 王翔宇;甘肃省线性工程地质灾害风险评价[D];兰州大学;2013年

5 曹杰;维西县洛马河水电站库区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云南财经大学;2013年

6 孙佳伟;略阳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2年

7 陈勇;黄陵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0年

8 海香;重庆市奉节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及防灾减灾措施[D];西南大学;2008年

9 唐春;大关县地质灾害风险评价与防治对策研究[D];昆明理工大学;2007年

10 郑亚娣;陕西汉阴地质灾害风险评价研究[D];长安大学;2014年


  本文关键词:基于GIS的陇南市地质灾害风险性评价,,由笔耕文化传播整理发布。



本文编号:10880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880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316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