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海天峻地区三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发布时间:2017-10-25 02:31

  本文关键词:青海天峻地区三叠系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南祁连盆地 天峻地区 三叠系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摘要】:本文依托专题项目《秦祁昆关键层位地层学研究》开展研究工作,以秦-祁-昆造山带中段的南祁连盆地早三叠世-中三叠世的海陆交互-海相地层为研究对象,进行了比较详细的南祁连盆地中-下三叠统岩石学、沉积相及其微相、沉积旋回与沉积演化史的研究。以下是论文取得的主要成果和认识:1.据各组岩相特征及其组合将下环仓组沉积相划分为三角洲沉积相;将江河组的沉积相划分为砂质滨岸沉积相,将大加连组的沉积相划分为碳酸盐岩缓坡沉积相,将切尔玛沟组划分为混积陆棚沉积相。同时对于各组地层的岩石类型、沉积构造及其组合特征的观察与研究,较为系统地总结了天峻地区三叠系沉积相、亚相、微相的类型与识别标志。2.根据各组沉积相的研究,结合各组实测剖面的垂向叠置型式与界面标志等的识别,对各组剖面的相序结构与沉积旋回进行了系统划分与探讨。3.南祁连地区下、中三叠统在沉积充填序列上表征了印支期南祁连陆表海完整的海侵-海退过程。南祁连地区在早中三叠世时,在继承二叠纪南祁连陆表海基础上,形成了早中三叠世与南面古特提斯洋沟通不畅的受限陆表海盆地。晚三叠世,研究区内盆地的沉积环境受区域构造影响,发生了重大变化,形成了性质稳定的南祁连陆内坳陷型盆地,并沉积了晚三叠世的河-湖沉积体系的含煤三角洲。
【关键词】:南祁连盆地 天峻地区 三叠系 沉积特征 沉积演化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34.51
【目录】:
  • 摘要5-6
  • Abstract6-9
  • 第1章 绪论9-14
  • 1.1 选题背景与项目依托9
  • 1.2 研究现状与存在问题9-11
  • 1.2.1 研究现状9-11
  • 1.2.2 研究区现存问题11
  • 1.3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11-12
  • 1.3.1 剖面选择11
  • 1.3.2 研究内容与方法11-12
  • 1.4 论文研究计划安排与工作量12-14
  • 1.4.1 论文研究计划安排12-13
  • 1.4.2 论文工作量13-14
  • 第2章 区域地质概况14-19
  • 2.1 区域地理概况14-15
  • 2.2 大地构造位置及构造单元划分15-17
  • 2.2.1 大地构造位置15-16
  • 2.2.2 构造单元划分16-17
  • 2.3 构造演化17-19
  • 第3章 研究区地层特征19-29
  • 3.1 岩石地层19-24
  • 3.1.1 下环仓组(T_(1-2)XH)21-22
  • 3.1.2 江河组(T_(1-2)J)22
  • 3.1.3 大加连组(T_(1-2)D)22-23
  • 3.1.4 切尔玛沟组(T_2Q)23-24
  • 3.2 实测剖面描述24-29
  • 3.3.1 青海省天峻县织和玛乡莫力克沟三叠系剖面24-27
  • 3.3.2 青海省天峻县织和玛乡大加连沟三叠系剖面27-29
  • 第4章 岩石类型及沉积特征29-85
  • 4.1 下环仓组(T_(1-2)XH)29-42
  • 4.1.1 下环仓组主要岩石类型29-31
  • 4.1.2 下环仓组主要沉积标志31-32
  • 4.1.3 下环仓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32-40
  • 4.1.4 下环仓组剖面相序结构及沉积旋回分析40-42
  • 4.2 江河组(T_(1-2)J)42-54
  • 4.2.1 江河组主要岩石类型42-45
  • 4.2.2 江河组主要沉积标志45
  • 4.2.3 江河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45-52
  • 4.2.4 江河组剖面相序结构及沉积旋回分析52-54
  • 4.3 大加连组(T_(1-2)D)54-72
  • 4.3.1 大加连组主要岩石学类型54-59
  • 4.3.2 大加连组主要沉积标志59-60
  • 4.3.3 大加连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60-70
  • 4.3.4 大加连组剖面相序结构及沉积旋回分析70-72
  • 4.4 切尔玛沟组(T_2Q)72-85
  • 4.4.1 切尔玛沟组主要岩石类型72-76
  • 4.4.2 切尔玛沟组主要沉积标志76-77
  • 4.4.3 切尔玛沟组沉积相类型及特征77-82
  • 4.4.4 切尔玛沟组剖面相序结构及沉积旋回分析82-85
  • 第5章 南祁连盆地三叠纪沉积演化85-90
  • 5.1 早三叠世(印度期-奥伦尼克期)85-87
  • 5.2 中三叠世(安尼期)87-88
  • 5.3 晚三叠世(卡尼期-瑞替期)88-90
  • 第6章 结论90-91
  • 致谢91-92
  • 参考文献92-100
  • 图版说明100-101
  • 附录101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承国,陈昌友,陈宏杰;无为县西南部范家塘组沉积特征[J];安徽地质;2000年02期

2 房习春,李长林;金水四分场区煤系沉积特征及成因分析[J];煤炭技术;2000年03期

3 何满潮,彭涛,王瑛;软岩沉积特征及其力学效应[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6年02期

4 曹敬涛;;雷家地区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7年03期

5 杨勇;许晓宏;黄友华;;高升油田高246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8年19期

6 曹敬涛;;高升油田雷64块莲花油层沉积特征研究[J];石油天然气学报;2008年02期

7 卢秋芽;江西吉泰盆地泰和坳陷白垩纪沉积特征[J];物探与化探;1991年05期

8 阎新兴,成立人,郑丽霞;套尔河口近海区沉积特征及泥沙来源分析[J];海洋通报;1991年03期

9 陈耀泰;;粤东哑铃湾现代沉积特征及泥沙来源分析[J];热带地理;1992年02期

10 符文侠;魏成凯;焦亚宁;;辽东半岛基岩海岸地貌与沉积特征[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6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群;王明炎;李银彩;;云南某地含盐系、钾盐层沉积特征及找钾远景初步研究(1968)[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李志强;陈子q,

本文编号:109169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9169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cde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