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家峪镇黄梁根桥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设计
本文关键词:冯家峪镇黄梁根桥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设计
【摘要】:北京市山区分别属于燕山山脉和太行山脉两个山系,地势陡峻,古老地层和胶结不良的岩层分布较广,断裂构造发育,降水集中。历史上多次发生泥石流,对北京泥石流进行预测及防治非常有必要且极具现实意义,本文主要对北京市黄梁根桥沟泥石流沟道发生特征进行分析,结合当地的社会经济条件,对黄梁根桥沟沟道进行泥石流防治措施布设。研究结果主要包括以下四个方面:1)野外调查沟道基本地质、地形地貌特征,提取沟道内数字高程信息,分析沟道内泥石流的发生发育特征。结果表明,黄梁根桥沟总面积1.41kmm2,沟道平均比降为182.9‰,坡度大于25°的山地占流域面积的55%,为泥石流发育提供了有利的地形条件;地质构造发育,造成了岩石的极度破碎,沟道南坡坡向为阴坡顺向坡,基岩稳定性差,崩塌物及残坡积层的易沿着顺坡发生滑动,为泥石流发生提供较多的松散固体物,一旦降雨激发条件成熟,极易爆发泥石流。2)调查并采集沟道内物源样本,结合室内实验粒度特征分析,得知泥石流沟内物源较多,粒径较大,泥石流容重为1.55g/cm3,为稀性泥石流,20年一遇的雨重现期下泥石流洪峰流量为184.29m3/s,一次泥石流固体冲刷量为4.47万m3,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为13.4万m3,属于中型泥石流。3)冯家峪镇黄梁根桥沟泥石流防治主要包括土建工程措施及生物工程措施。本文将泥石流沟道划分为形成区、流通区、堆积区三个防治功能区。形成区主要为沟道坡度大于25°的区域,实行封育措施保护措施,修筑封育标牌;流通区主要位于主沟及支沟中段,坡度较缓,沟床宽阔,防治措施主要包括整修两侧梯田,修筑拦挡坝;堆积区位于沟口,主要修筑拦挡骨干坝措施。泥石流工程措施根据北京市泥石流防治设计相关规范,采用20年一遇暴雨重现期设计标准,共修建拦挡坝7座,可一次性拦挡泥石流固体量4.98万m3;整修梯田772m,封育标牌15块。4)对黄梁根桥沟泥石流工程项目投资进行估算,工程建设费用总投资100.48万元,其中土建工程措施总费用78.80万元,生物工程措施21.68万元。项目进度安排在2017年3月到2018年10月,工期共计14个月。
【关键词】:黄梁根桥沟 泥石流防治 拦挡坝设计
【学位授予单位】:北京林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3
【目录】:
- 摘要3-4
- Abstract4-8
- 1 绪论8-14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8-9
- 1.2 国内外泥石流研究综述9-12
- 1.2.1 泥石流预测预报9-10
- 1.2.2 泥石流灾害防治研究10-12
- 1.3 本文的研究方案及方法12-14
- 1.3.1 研究方案12
- 1.3.2 研究方法12
- 1.3.3 技术路线12-14
- 2 研究区概况14-20
- 2.1 地理位置及交通14-15
- 2.2 气候与降雨15-16
- 2.3 地形地貌16
- 2.4 构造地质16-18
- 2.5 泥石流特征18
- 2.6 人类工程经济活动18-20
- 3 研究区泥石流发生影响因素20-23
- 3.1 地形因素20
- 3.2 地质因素20-21
- 3.3 降雨因素21-23
- 4 研究区泥石流发育特征23-33
- 4.1 沟道特征23-24
- 4.2 物质来源24-26
- 4.3 粒度级配26-27
- 4.4 泥石流容重27
- 4.5 泥石流流量预测27-30
- 4.6 一次泥石流过程总量30-31
- 4.7 泥石流类型31-33
- 5 泥石流防治工程规划及设计33-45
- 5.1 设计标准33
- 5.2 防治规划原则33
- 5.3 防治方案33-34
- 5.4 土建工程措施34-42
- 5.4.1 拦挡坝布设34-35
- 5.4.2 坝体断面35-36
- 5.4.3 坝体结构36-37
- 5.4.4 拦挡坝荷载组成37
- 5.4.5 拦挡坝荷载计算37-40
- 5.4.6 拦挡结构计算40-41
- 5.4.7 工程量41-42
- 5.5 生物工程设计42-45
- 5.5.1 植被分布现状42
- 5.5.2 封育保护42-43
- 5.5.3 整修梯田43-45
- 6 投资估算以及施工进度安排45-48
- 6.1 投资编制原则及依据45-46
- 6.2 投资估算与资金筹措46
- 6.3 项目进度安排46-48
- 7 结论48-49
- 参考文献49-51
- 个人简介51-52
- 导师简介52-53
- 校外导师简介53-54
- 致谢54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唐晓春,刘会平,唐川;云南省泥石流防治模式研究[J];自然灾害学报;2001年04期
2 冯俊录;重庆市北碚醪糟坪泥石流防治工程探讨[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2003年03期
3 陈晓清,崔鹏;泥石流防治工程信息系统初探[J];自然灾害学报;2005年05期
4 陈继华;王秋军;张彦林;;泥石流防治研究[J];科技广场;2011年02期
5 马海忠;杨忠良;汪振;丁兵勇;;苗尾水电站鲁羌沟泥石流防治设计[J];大坝与安全;2012年05期
6 唐晓春,罗鉴银,谢世友,王稳地,柳素清,汪凯;泥石流防治的社会效益评估及其指标体系探讨[J];水土保持学报;1994年03期
7 王稳地,唐晓春,陈勇,谢世友,罗鉴银;流域泥石流防治效益评估模型初探[J];水土保持学报;1994年03期
8 唐晓春,,王稳地,谢世友,罗擰银,唐邦兴,柳素清,汪凯;流域泥石流防治生态效益评估的初步研究[J];中国地质灾害与防治学报;1994年04期
9 唐晓春;中国西南山区的泥石流防治及展望[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95年03期
10 李华容,唐晓春;流域泥石流防治的社会效益评估模型研究[J];水土保持学报;1995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谭炳炎;;二十世纪中国铁路沿线泥石流防治理论与实践[A];中国铁道工程地质世纪成就论文集[C];2005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张巧玲 郑千里;泥石流防治:山区建设要先过这一关[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2 本报记者 马海伊生;邛海流域官坝河山洪 泥石流防治工作扎实推进[N];凉山日报(汉);2010年
3 甘厅;要通过重建提升应对灾害的能力[N];中国矿业报;2011年
4 记者 李利军 杨爽;东川立体“水保”护航生态修复[N];云南经济日报;2012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韩生生;冯家峪镇黄梁根桥沟泥石流防治工程体系设计[D];北京林业大学;2016年
2 李珂;泥石流防治结构计算软件开发与应用[D];重庆交通大学;2008年
3 曾繁如;GIS技术在泥石流防治工程流量计算中的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09557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9557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