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
本文关键词: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
更多相关文章: 依兰—伊通断裂 活断层 运动学 应力场 ~(14)C测年 光释光测年
【摘要】:作为郯庐断裂带北段主干的依兰—伊通断裂,其纵贯中国东北人口稠密的地带,经过地区建有大量的重要建筑物。对于该断裂新构造运动规律与地震活动性的研究,不仅可以认识这一重要活动带的未来活动趋势、地震活动规律及其相关地质灾害机理,也为该断裂影响地区防震减灾、地壳稳定性评价及相关建设规划提供参考,具有重要的社会经济意义。本次工作根据DEM、遥感、重力与航磁异常平面图资料,确定了依兰—伊通断裂延伸状况与空间位置:根据地震剖面、电法剖面等地球物理资料揭示了该断裂的剖面结构与特征。通过详细的野外调查,发现该断裂内活断层广泛存在,由东、西两支北东走向的主干活断层构成,沿着古近纪地堑边界断层发育。这些活断层主要呈破碎型结构,多为逆右行平移活动。通过对这些活断层一系列实测擦痕反演应力场,显示它们多是在东西向挤压中活动的,而现今应力场转变为NEE—SWW向区域性挤压。依据本次野外观察与14C定年及光释光测年,并结合前人定年结果与近代地震分布,表明依兰—伊通西支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为全新世与晚更新世相间,而东支活断层的最新活动时代主要为早—中更新世。依兰—伊通断裂内活断层显示了明显的差异性活动,表现为西支的活动强度明显大于东支,西支的最新活动时代皆晚于东支。沿走向上,这些活断层的活动性呈强、弱相间现象,最新活动时代不断变化,且地震活动不均一分布。它们沿走向上的分段性、差异性活动主要是因为被一系列北西向断层切断而分段活动所致。
【关键词】:依兰—伊通断裂 活断层 运动学 应力场 ~(14)C测年 光释光测年
【学位授予单位】:合肥工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315.2
【目录】:
- 致谢7-8
- 摘要8-9
- ABSTRACT9-14
- 第一章 绪论14-18
- 1.1 课题来源及研究意义14
- 1.1.1 课题来源14
- 1.1.2 研究目的及意义14
- 1.2 研究现状14-15
- 1.3 研究思路和工作方法15-16
- 1.4 完成工作量16-18
- 第二章 区域地质概况18-34
- 2.1 地质背景及郯庐断裂带演化历史18-19
- 2.2 新生代地层19-23
- 2.2.1 依兰伊通地堑南段前第四纪地层(沈阳—舒兰段地层)21-22
- 2.2.2 依兰—伊通地堑北段前第四纪地层(舒兰—依兰段地层)22-23
- 2.2.3 第四纪地层23
- 2.3 岩浆岩23-24
- 2.4 依兰—伊通断裂构造结构特征24-34
- 2.4.1 依兰—伊通断裂平面特征24-27
- 2.4.2 依兰—伊通断裂剖面特征27-34
- 第三章 活断层几何学与运动学34-46
- 3.1 沈阳—四平段35-37
- 3.2 四平—舒兰段37-41
- 3.3 舒兰—依兰段41-43
- 3.4 依兰—萝北段43-46
- 第四章 应力场特征46-60
- 4.1 基本原理与工作方法46-47
- 4.2 应力场特征47-51
- 4.3 实测应力场与现代应力场的对比51-60
- 4.3.1 震源机制解51-53
- 4.3.2 钻孔崩落53-56
- 4.3.3 水压致裂56-58
- 4.3.4 古应力与现代应力场的对比分析58
- 4.3.5 动力学背景58-60
- 第五章 最新活动时代与差异性活动60-76
- 5.1 最新活动时代60-73
- 5.1.1 ~(14)C测年60-65
- 5.1.2 光释光测年65-70
- 5.1.3 前人定年与分析结果70
- 5.1.4 近代地震活动现象70-73
- 5.2 活断层差异性活动及其原因73-76
- 5.2.1 东、西支活断层差异性活动73
- 5.2.2 分段活动73-74
- 5.2.3 差异性活动及其机制74-76
- 第六章 结论76-78
- 参考文献78-86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86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程新民;;吉林省伊通地区白土山组地层的重新厘定[J];吉林地质;1990年01期
2 解习农,刘耀宗,张惠;伊通地堑层序构成及层序地层格架样式[J];现代地质;1994年03期
3 陈秉麟;依兰—伊通地区第三纪孢粉组合的地层学意义[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85年03期
4 孙晓猛;龙胜祥;张梅生;刘晓燕;郝福江;;佳木斯-伊通断裂带大型逆冲构造带的发现及形成时代[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5期
5 侯治华;任俊杰;舒赛兵;;吉林省舒兰—伊通断裂的分段及其地震活动性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09年04期
6 疏鹏;闵伟;刘玉刚;余中元;;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以来的构造活动及其地貌表现[J];震灾防御技术;2014年02期
7 黄光明;;伊通盆地白垩纪泉头期构造格架探讨[J];地质与资源;2009年01期
8 江涛;邱玉超;宋立斌;苗洪波;杨善民;张鲲鹏;;伊通盆地西北缘断裂带的性质[J];现代地质;2009年05期
9 刘殿军;魏得恩;王元生;王韧兰;安思谨;;依兰-伊通地堑南部岔路河组的建立[J];石油学报;1992年02期
10 童亨茂;伊通地堑边界断裂的性质与演化[J];地质力学学报;2002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魏兆言;刘光玉;李振连;刘佳;李东明;刘大玉;;伊通地堑下第三系敏感性油气藏压裂技术研究[A];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促进吉林经济发展——启明杯·吉林省第四届科学技术学术年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王东;四轮驱动 两冀齐飞[N];四平日报;2005年
2 通讯员 李景德 杨贵东;伊通多措并举助推民营经济腾飞[N];四平日报;2007年
3 通讯员 李景德;伊通新闻宣传工作重实效[N];四平日报;2007年
4 刘朝晖邋任立勇;“五挂马车”拉动伊通经济[N];吉林日报;2007年
5 通讯员 冬原;市关工委领导深入伊通调研新农村建设情况[N];四平日报;2009年
6 通讯员 杨贵东;市关工委主任孙述昌一行到伊通调研[N];四平日报;2010年
7 通讯员 刘朝晖 杨贵东;伊通参与上海世博会吉林活动周取得良好效果[N];四平日报;2010年
8 通讯员 祁志标 韩茹 本报记者 程超;伊通研发完成中国本土化[N];中国房地产报;2004年
9 本报通讯员 刘朝晖 杨贵东;满乡风韵 魅力伊通[N];四平日报;2010年
10 记者 宋亚光 通讯员 杨贵东 史洪亮;伊通打击侵财犯罪出新招[N];四平日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周锡明;伊通盆地深部结构地球物理特征提取与综合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5年
2 唐大卿;伊通盆地构造特征与构造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2009年
3 李恩泽;伊通—舒兰断裂带(长春段)地震活动性及对长春城市发展的影响[D];吉林大学;2012年
4 曹强;伊通盆地成藏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0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雷;伊通盆地梁家构造带构造解释与储层预测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2 张元场;伊通盆地岔路河断陷构造特征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6年
3 翟明见;依兰—伊通断裂新构造活动规律[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于光源;依兰—伊通断裂(吉林省段)活动性研究[D];吉林大学;2013年
5 李友庆;伊通板配筋应用管理软件的研究与程序开发[D];同济大学;2007年
6 邱玉超;伊通盆地基岩油气藏形成机制及分布规律[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7 郭婧;伊通盆地烃源岩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8 李默然;伊通盆地西北缘鹿乡—岔路河断陷成藏条件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5年
9 刘和芝;伊通断陷盆地重点目标刻画与评价[D];东北石油大学;2013年
10 疏鹏;依兰—伊通断裂方正段晚第四纪活动特征研究[D];中国地震局地质研究所;2014年
,本文编号:109582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0958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