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
本文关键词: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
更多相关文章: 压力场 超压成因 生烃作用 油气分布 富油凹陷 渤海湾盆地
【摘要】:含油气盆地不同类型凹陷地层压力场具有明显差异,压力场与油气富集关系密切。以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实测地层压力资料为基础,探讨了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类型及分布特征,以及超压与生烃作用、压力场与油气富集等关系。研究表明,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新生界纵向压力场大致可归为3类,即常压型、单超压型、双超压型;不同类型压力场凹陷的分布具有分区性:常压型多分布于盆地外围凹陷,单超压型在盆地广泛分布,双超压型主要分布于环渤海地区。生烃作用对凹陷超压的形成具有重要影响,超压层系与主力生烃层系相对应,凹陷充填演化历史及主力生烃层系的差异可能是形成3类凹陷压力场的主要原因。凹陷生烃层系超压与油气富集关系密切:平面上油气围绕超压中心分布,超压程度影响油气二次运移距离;纵向上油气富集层系受凹陷压力场类型控制,常压型凹陷油气主要富集于生烃层系及紧邻层系,单超压型凹陷油气富集于生烃层系及上下多套层系,而在双超压型凹陷,新近系油气富集程度较高;生烃层系超压程度影响凹陷油气富集程度,富油凹陷均为超压幅度较大的凹陷。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胜利油田分公司;
【关键词】: 压力场 超压成因 生烃作用 油气分布 富油凹陷 渤海湾盆地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1ZX05006-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No.41372132)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引用:蒋有录,王鑫,于倩倩,王永诗,刘华,景琛.渤海湾盆地含油气凹陷压力场特征及与油气富集关系[J].石油学报,2016,37(11):1361-1369.Cite:Jiang Youlu,Wang Xin,Yu Qianqian,Wang Yongshi,Liu Hua,Jing Chen.Pressure field characteristics of petroliferous depres-sions an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杨丽英,张放东,邓已寻,库国正;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油气富集因素分析[J];国外油田工程;2004年06期
2 金强;关于东部油气富集盆地勘探可持续性的一些思考[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2年01期
3 杨淑卿,杨虹;埕岛三维地震参数提取及油气富集预测[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93年S1期
4 钟漫;;深部构造与油气富集[J];海相油气地质;1999年02期
5 贺小强;张绍俭;高文龙;李雷振;;莫里青油田油气富集因素分析[J];科技创新导报;2008年26期
6 石达仁;张涛;胡佑华;刘国华;;川北阆中-南部地区大安寨段油气富集带预测[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3年01期
7 朱林;周文;李生福;;镇泾长8油藏裂缝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分析[J];四川文理学院学报;2012年02期
8 潘泽雄;潘磊;闻涛;;江陵凹陷复1断块油气富集原因分析[J];天然气技术;2010年03期
9 高如曾;;预测油气富集的数理统计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1984年04期
10 陈国威;董刚;龚建明;;从地质演化特征探讨墨西哥湾地区油气富集的基本规律[J];海洋地质动态;2010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云金表;;喜马拉雅构造运动在准噶尔盆地油气富集成藏中的作用[A];中国西部复杂油气藏地质与勘探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刘岩;低渗储层裂缝特征及其对油气富集的控制作用[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王导丽;鄂尔多斯盆地康台区长6储层特征及其与油气富集关系[D];西安石油大学;2011年
2 卢德根;镇原—泾川区块延长组长8_1储层油气富集因素研究[D];西北大学;2010年
3 庞玉茂;冀中坳陷地质结构特征及对油气成藏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2年
,本文编号:1106914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0691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