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三轴试样破坏后应变局部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1 09:26

  本文关键词:三轴试样破坏后应变局部化影响的实验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三轴试验 表面变形场测量 剪切带 应力应变关系 临界状态


【摘要】:几乎所有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研究都是以试验得到的土样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为依据的。在此情况下,应力应变关系曲线反映的是土样整体的变形特征,土样被认为是单元体。在土的三轴试验中引入土样全表面变形场(局部变形)测量技术,通过测量在土样表面标定的特征点的变形过程,得到土样表面的局部变形特征。发现土样在发生剪切破坏后,剪切带内和带外的变形特点截然不同。根据剪切带的发生和发展情况,土样的变形可以分成破坏前、破坏和破坏后3个阶段,在不同阶段土样表现出不同的变形性质。在破坏前阶段,土样变形大体均匀,此时整体的应力应变曲线具有代表性;在破坏阶段,土样在某一点(或几个点)开始出现破坏并逐渐发展,最后形成贯穿的剪切带,观测到的变形是剪切带内和剪切带外的土体变形的综合结果;在破坏后阶段,荷载(应力)不再增加,剪切带外的上下两部分土体就像刚体一样变形不再增长,观测到的土样"变形"仅仅来自于土样沿着剪切带的滑动。此时不能根据土样沿剪切带的摩擦滑移直接定义土样应变。土样整体的应力应变关系曲线是土样作为结构体的响应,不是单元体的响应。据此认为:土的本构关系模型研究应该包括土体未发生破坏时的应力应变关系、破坏准则和破坏后沿剪切带的摩擦滑动性质,模型研究的重点在于破坏前阶段的应力应变关系的描述。所谓的临界状态其实是土样沿剪切带的类似于刚体滑动的状态。
【作者单位】: 大连理工大学工程力学系;工业装备结构分析国家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309047)
【分类号】:TU411
【正文快照】: models for soils should include the stress-strain relationshipof soils in the pre-failure state,failure criterion and frictional───────sliding characteristic along the shear band in post-failure state.The important point of establishing the consti

【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沈珠江;土的三重屈服面应力应变模式[J];固体力学学报;1984年02期

【共引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建国,范镜泓;剪缩土的内时本构模型[J];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1年04期

2 张彬,王钊,彭亚明,张伟,马天骏;土本构模型研究的现状及展望[J];桂林工学院学报;2003年03期

3 李守巨;于申;李德;武力;;遗传算法的堆石料非线性本构模型参数反演方法[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年09期

4 李守巨;于申;崔娟;曹丽娟;;盾构机切刀切土过程的有限元模拟分析[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13年06期

5 赖榕洲;吴能森;;刍议邓肯-张模型的改进性研究[J];河南城建学院学报;2013年06期

6 王俊杰,朱俊高,魏松;刚性挡土墙被动土压力的计算及影响分析[J];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2004年11期

7 钱德玲,崇劲松;用球形孔扩张理论估算支盘桩扩孔挤压效应[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1期

8 朱宁;施建勇;;静压桩桩端扩张压力分析[J];河海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1期

9 兰四清,王建华;柱孔扩张问题的解析解及应用[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年03期

10 胡群芳,李清富,刘文;土的本构模型研究现状与趋势[J];河南建材;2005年01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牛志伟;李同春;李宏恩;;基于广义塑性理论的土体液化分析方法[A];现代水利水电工程抗震防灾研究与进展(2011年)[C];2011年

2 黄文雄;;亚塑性理论框架中粗粒土的本构模拟[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3 周桂阳;宰金珉;张树俊;;基于希尔挤出图的理想松散土地基极限承载力精确解[A];第16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Ⅱ册)[C];2007年

4 邹兵华;朱永刚;李占斌;袁洁;;黄土区小流域坡沟系统滑坡侵蚀定量研究[A];中国水土保持学会规划设计专业委员会2009年年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9年

5 魏汝龙;沈珠江;;室内试验与本构关系[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四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选集[C];1983年

6 俞茂宏;杨松岩;;双剪统一多重屈服面理论[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陈书宇;;岩土工程中的有限单元法研究[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九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下册)[C];2003年

8 张明;赵有明;刘国楠;;真空预压法加固软基卸荷时机预测方法研究[A];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理论与实践——第七届全国工程排水与加固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徐日庆;王兴陈;朱剑锋;;考虑孔隙率的干砂应力条件[A];第十一届全国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1年

10 章定文;刘松玉;;三向应力下土体水力劈裂的破坏机理及其适用性探讨[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辉;超高层建筑桩基础承载性能的试验研究与模拟分析[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2 徐浩峰;含生物气非饱和软土的固结理论研究[D];浙江大学;2011年

3 王宏祥;高寒湿地公路软基处理新方法与机理研究[D];天津大学;2009年

4 苏晓成;路基结构的动力稳定性研究[D];天津大学;2010年

5 郑冰;多元复合地基与筏形基础及上部结构共同作用分析[D];重庆大学;2011年

6 乔菁;粉煤灰空心球/聚脲复合材料粘弹性研究[D];哈尔滨工业大学;2011年

7 陈页开;挡土墙上土压力的试验研究与数值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8 李小勇;土工参数空间概率特性及软粘土地基固结概率分析[D];浙江大学;2001年

9 张旭辉;锚管桩复合土钉支护稳定性研究[D];浙江大学;2002年

10 姜珂;考虑软粘土结构性损伤的静压桩沉桩规律分析[D];浙江大学;2003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桑伟锋;真空预压加固吹填土的室内模拟试验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2 卞锋;高土石坝地震动力响应特征弹塑性有限元分析[D];清华大学;2010年

3 郝林南;多因素作用下广西黏土抗剪强度试验研究[D];天津大学;2012年

4 丁丽宏;广义塑性力学数学力学基础及一个土体的三屈服面模型[D];宁夏大学;2003年

5 文建鹏;长沙典型粉质粘土的三轴试验及本构模型研究[D];中南大学;2004年

6 杨全虎;基于多孔介质理论的饱和软土弹塑性固结沉降研究[D];重庆大学;2004年

7 李如梦;考虑结构性的黄土弹塑性本构关系探讨[D];兰州理工大学;2005年

8 周桂成;膨胀土力学参数的试验研究[D];长沙理工大学;2006年

9 王伟;粉煤灰的工程特性及子坝加高稳定性分析[D];四川大学;2006年

10 李治;模拟基坑应力路径的真三轴平面应变试验研究[D];河海大学;2006年

【二级参考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殷有泉;岩体介质渐进破坏的弹塑性本构关系[J];固体力学学报;1981年01期

2 沈珠江;;摩尔-库伦材料的屈服理论[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1年02期

3 沈珠江;盛树馨;;土的应力应变理论中的唯一性假设[J];水利水运科学研究;1982年01期

4 沈珠江;土的弹塑性应力应变关系的合理形式[J];岩土工程学报;1980年02期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宋鸿林;剪切带研究现状及内容[J];地质科技情报;1982年01期

2 王焕金;;对《剪切带的几何特征》一文的几点意见[J];地质论评;1985年06期

3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关于热-塑剪切带的演变[J];力学学报;1986年S2期

4 J.Ingles;王焕金;;韧性单剪剪切带中的理论和天然应变模式[J];地震地质译丛;1987年02期

5 Hudleston,P.J.;赵国春;;剪切带中的褶皱[J];世界地质;1991年01期

6 宣贵金,刘同凯;万家寨水利枢纽坝基剪切带岩样钻取技术[J];西部探矿工程;2002年S1期

7 J.G.Ramsay;徐树桐;;剪切带的几何性质[J];地震地质译丛;1982年05期

8 张术清;;剪切带的研究现状及其意义[J];世界地质;1984年02期

9 卢华复;董火根;吴葆青;候玉宾;;脆性剪切带中的R面和P面[J];天然气工业;1985年04期

10 白以龙;郑哲敏;俞善炳;;热塑剪切带后期演变的准定常近似[J];固体力学学报;1987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余天堂;龚志伟;;土体剪切带演化的扩展有限元法模拟[A];中国力学大会——2013论文摘要集[C];2013年

2 董建国;徐建明;;影响剪切带形成的因素的探讨[A];2004年度上海市土力学与岩土工程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4年

3 孙强;胡秀宏;赵海军;;基于力矩与地下水的粘性土剪切带倾角分析[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4 张义同;齐德tD;杜如虚;任述光;;基于颗粒流模型和两相平衡的砂土剪切带预测[A];中国化学会、中国力学学会第九届全国流变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8年

5 康继武;;煤层中顺层剪切带及其构造群落以及它们在瓦斯地质研究中的意义[A];瓦斯地质新进展[C];2001年

6 董建国;陈祥达;袁聚云;;上海黏性土剪切带形成的数值模拟分析[A];第九届全国岩土力学数值分析与解析方法讨论会论文集[C];2007年

7 崔军文;;哀牢山韧性平移剪切带的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C];1989年

8 王泽利;王志华;王为湖;刘继权;洪德成;庄立建;张振山;;胶西北河东金矿床剪切带控矿机制分析[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9 王居里;王守敬;;含金剪切带蚀变特征及其与金成矿的关系——以新疆天格尔金矿带为例[A];第八届全国矿床会议论文集[C];2006年

10 张翼飞;;云南东川昆阳群中含金剪切带型金矿简介[A];峨眉地幔柱与资源环境效应学术研讨会论文及摘要[C];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王晓颖;锆及锆合金动态力学性能和绝热剪切行为研究[D];燕山大学;2015年

2 刘明涛;剪切带演化模型及其在模拟柱壳内外爆剪切失稳中的应用[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4年

3 叶朝汉;软土剪切带试验及其应用的研究[D];同济大学;2007年

4 喻葭临;土中剪切带扩展机理研究和扩展过程模拟[D];清华大学;2009年

5 董汉文;东喜马拉雅构造结墨脱剪切带的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黄文博;砂土介质剪切带演化及其特征的离散元方法模拟[D];华南理工大学;2015年

2 商立凯;饱和度和成样方法对细砂应力应变特性及剪切带的影响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丽娟;砂土平面应变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5年

4 王广;内蒙古苏尼特左旗巴彦乌拉韧—脆性剪切带变形特征[D];石家庄经济学院;2015年

5 张卫中;岩石变形剪切带形成过程的实验研究及数值模拟[D];重庆大学;2004年

6 曾毅;两种动态加载条件对7075铝合金中剪切带自组织与损伤的影响[D];中南大学;2008年

7 王志新;平面应变条件下的裂隙性黄土剪切带试验研究[D];长安大学;2008年

8 孙晓东;Vit1非晶合金的高压扭转变形及剪切带演化[D];燕山大学;2014年

9 刘会彬;西秦岭北缘新阳—元龙韧性走滑剪切带特征及其地质意义[D];长安大学;2007年

10 高军程;基于数字图像测量系统的成样方法对细砂各向异性及剪切带影响的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17079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7079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c7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