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通化—白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发布时间:2017-11-12 17:04

  本文关键词:通化—白山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及合理开发利用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通化白山地区 地下水资源评价 水质评价 合理开发利用


【摘要】:本文依托项目《吉林省水利科学研究院1:5万水文图集编制》,针对通化--白山地区地下水资源和可持续开发利用展开专题研究。通化市和白山市位于中国东北东部,吉林省东南部,长白山区横贯两市,基岩山区范围大,情况复杂。区内气候四季分明,年内降水量和径流量时空分配不均,其中70%-80%降水量出现在汛期的6-9月,而在冬季则很少有降水补给,导致季节性缺水。并且随着两市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工业化、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加上地域性、季节性、资源性和水质性缺水等诸多因素的存在,对水的需求将随着经济的跳跃式发展而出现急剧增长。因此,对地下水资源进行评价,分析地下水的开发利用现状,提出地下水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对策十分必要。通化白山地区的地下水类型主要有四种: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碎屑岩孔隙裂隙水、碳酸盐岩裂隙溶洞水、玄武岩孔洞裂隙水。本区地下水的主要补给来源为大气降水,在经过短暂的地下径流后,在山麓地带以泉的形式转化为地表水排泄。本次地下水资源评价范围为整个通化市和白山市,面积32952 km2。根据研究区情况,对研究区进行了地下水资源计算分区的划分。研究区内以松花江流域和辽河流域这两个一级流域,根据水系分布特征和岩性等条件划分为2个计算区(松花江区,辽河区),4个计算亚区,17个计算段,以此作为水资源计算的基本分区。降水资料选取1956-2011年连续观测资料,得出多年平均入渗补给量。以水量均衡法为主,计算出研究区降水入渗补给量为37.10×108m3,研究区灌溉渗漏补给量为0.60×108m3,总补给量为37.70×108m3;因研究区为山丘区,通过基流切割法进行排泄量计算,计算得到河川基流量为37.20×108m3,人工开采量为0.49×108m3,侧向径流量为69.2×104m3,总排泄量为37.70×108m3,基本保持平衡状态。采用开采系数法,对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进行计算,计算结果为18.38×108m3。对研究区地下水化学特征进行分析。地下水TDS低,一般小于0.3g/L,p H值在6.5-8.0之间,多为中性,总硬度低的特点,水化学类型以重碳酸钙钠型水(HCO3-Ca·Na)和重碳酸钙镁型水(HCO3-Ca·Mg)为主。利用地下水质量综合评价法,综合污染指数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对通化白山地区地下水质量进行评价。对研究区长观井和野外采集水样的水质进行评价,由地下水环境质量评价结果可知,地下水水质较好。主要超标离子有氨氮(3NH-N),硝酸盐氮(3NO N--),亚硝酸盐氮(2NO N--)等。“三氮”超标,多集中在地势低洼、居民点集中的地方,在农业生产中,化肥与农药被大范围使用导致污染。对地下水开发利用现状进行评价,根据地下水资源量和地下水可开采资源量以及现状人工开采量,对地下水开采潜力进行分析,并对地下水合理开发利用提出建议和意见。对研究区未来的生活用水量、工业需水量、农业需水量等需水量进行预测,并对未来降水量进行预测,降水资料选取1956-2011年降水观测数据,利用P-Ⅲ型曲线进行频率分析,得出保证率为P=25%,P=50%,P=75%,P=95%的降水保证率下的降水量。并根据未来需水量和未来降雨量,对未来地下水开发利用提出新方案。通过对研究区地下水资源量评价和水质评价以及开发利用评价结果,提出地下水资源保护意见为合理开采地下水,加强保护生态环境,加强水污染的监管,加强水资源法律的宣传等。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1.8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兰芝 ,段秀铭;《山东省地下水资源评价》通过国土资源部评审[J];山东地质;2002年06期

2 单延功;沭阳县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利用[J];江苏水利;2005年04期

3 ;《地下水文学初步与地下水资源评价》正式出版[J];水科学进展;2009年06期

4 鲍士敏;;地下水资源评价、合理开采与保护专题学术会议在南京召开[J];工程勘察;1982年02期

5 郑世燕;;地下水资源评价学术会议[J];煤炭科学技术;1979年03期

6 ;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经验交流会在京召开[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2年01期

7 卢金凯;;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经验交流会简讯[J];地质论评;1982年01期

8 淼;全国地下水资源评价成果汇总工作已完成[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5年04期

9 李世忠;张淑绒;;关于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几个观点[J];地下水;1990年03期

10 汪家权;朱湖根;;地下水资源评价的现状与发展[J];地下水;1993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胡林金;贺同良;胡尚志;;引河水灌溉的干旱区地下水资源评价方法探讨[A];2012全国水资源合理配置与优化调度技术专刊[C];2012年

2 林向芳;王峰;;水位削减法在地下水资源评价中的应用[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3 朱延华;李静;张兆吉;;黄淮海平原地下水资源评价研究[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4)[C];1988年

4 “七五”国家重点科技攻关项目“57-01-03”课题组;朱延华;刘淑芬;;华北地区地下水资源评价[A];中国地质科学院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文集(9)[C];1993年

5 彭玉怀;杨兆军;陈伟;王少龙;何兵;吴兴付;;安徽省地下水资源评价及战略研究[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徐世明;;吉林省三岔河镇地下水资源评价[A];中国水利学会2005学术年会论文集——节水型社会建设的理论与实践[C];2005年

7 马传明;宁立波;王现国;彭涛;;中牟县浅层地下水资源评价[A];2006年中国可持续发展论坛——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会2006学术年会经济高速增长与中国的资源环境问题专辑[C];2006年

8 赖树钦;;福建省地下水资源评价[A];加强地质工作促进社会经济和谐发展——2007年华东六省一市地学科技论坛论文集[C];2007年

9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研究所 三、公开出版物[A];中国地质科学院文集(1983中英文合订本)[C];1983年

10 魏晓妹;降亚楠;李彦刚;;基于GIS的灌区地下水资源评价与开发潜力研究[A];现代节水高效农业与生态灌区建设(下)[C];2010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记者张传玖;全国新一轮地下水资源评价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3年

2 记者夏s,

本文编号:117679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7679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aa9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