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塔里木盆地塔河10区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

发布时间:2017-11-13 12:17

  本文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塔河10区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


  更多相关文章: 深部岩溶储层 断裂分期 断裂分级 碳酸盐岩储集体 岩溶作用


【摘要】:随着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碳酸盐岩油藏勘探与开发的进展,断裂对碳酸盐岩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通过岩心、薄片、钻井和测井等资料,分析溶蚀洞穴型、溶蚀孔缝型和裂缝型3类储集体特征;从构造演化特征方面对断裂进行分期,根据断裂期次、规模及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将断裂分为Ⅱ级、Ⅲ1级和Ⅲ2级,并系统探讨了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发育和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综合分析结果表明,塔河油田10区奥陶系主要发育加里东中晚期、海西早期和海西晚期3期断裂,其中海西期断裂对岩溶储层的形成和发育起着决定作用,Ⅱ级和Ⅲ1级断裂对岩溶储层发育和油气成藏控制作用最为重要。断裂不仅促使表层岩溶作用发生和岩溶储层形成,控制古地貌的形态、古水系分布和热液岩溶作用的发生,促进深部岩溶作用发生和裂缝的发育,同时断裂对油气运移和聚集也起着重要的控制作用。该认识对碳酸盐岩油气进一步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参考作用。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西北油田分公司;中国石油新疆油田分公司石西采油厂;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复杂油气藏精细表征及剩余油分析预测”(编号:2011ZX05009-003)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编号:41202092)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研究生创新工程项目(编号:YCXJ2016003)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ral Gas Geoscience,2016,27(5):790-798.[韩长城,林承焰,任丽华,等.塔里木盆地塔河10区奥陶系断裂特征及对岩溶储层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地球科学,2016,27(5):790-798.]0引言随着塔里木盆地油气勘探与开发的进展,碳酸盐岩岩溶储层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十几年来众多学者对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杜民;;溱潼凹陷阜一段古地貌特征及其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科技创新导报;2012年09期

2 刘俊;杨洪;沈华;李华滨;赵国霞;;构造对沉积的控制作用[J];中国矿业;2006年11期

3 荀威;刘全稳;刘思疑;李理;;中拐地区花状构造对油气的控制作用[J];天然气勘探与开发;2009年04期

4 刘照祥,金玉声;浅析北北西向断裂对矿产的控制作用[J];青海地质;2001年02期

5 孙建军;;不同类型断—砂配置输导的油气特征及成藏控制作用[J];东北石油大学学报;2013年01期

6 李鹤永,刘震,马达德,李潍莲,张延华,张永庶;柴西地区古流体势场演化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3期

7 李小明;王强;洪益清;阎海珠;刘德民;;区域构造对开滦矿区东欢坨矿煤系的控制作用[J];中国煤炭地质;2008年10期

8 罗群,白新华;汤原断陷断裂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J];长春科技大学学报;1999年03期

9 李海云;雷善耿;;对海南省戈枕断裂带区内成矿控制作用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1年05期

10 胡欣蕾;付广;;油源断裂对下生上储式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以南堡凹陷中浅层为例[J];断块油气田;2014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9条

1 陈聃;;非延性耗能及其对结构地震反应的控制作用[A];中国地震学会第二届代表大会暨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C];1984年

2 何治亮;高山林;;中国西部燕山中期运动及其对盆地改造与成藏的控制作用[A];中生代以来中国大陆板块作用过程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3 孟宪刚;;辽西医巫闾山北段中生代构造特征及其对金矿形成富集与分布的控制作用[A];中国地质科学院“九五”科技成果汇编[C];2001年

4 张金川;张一伟;;孔隙介质条件对天然气成藏的控制作用[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5 苗洪波;姚丹丹;李楠;;松辽盆地中断层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6 王秀娟;吴时国;王大伟;姚根顺;龚跃华;杨胜雄;;流体运移的控制作用及其与天然气水合物成藏的关系[A];中国地球物理·2009[C];2009年

7 陈均亮;朱德峰;张晓冬;;三角形块体沉积和变形模式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A];第三届全国沉积学大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4年

8 岳文浙;刘凤美;魏乃颐;宋炜;李启全;;江西九江—瑞昌地区石炭纪沉积作用、沉积相及其对矿产的控制作用(研究报告)[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30)[C];1987年

9 陈均亮;吴河勇;朱德峰;林春华;;三角形块体反转形成机制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A];构造地质学新理论与新方法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3条

1 江波;柴西第三系构造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5年

2 马锋;塔里木盆地塔中Ⅱ号构造带演化及其对油气藏的控制作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吴斌;塔东地区关键构造体制变革、成因机制及其对油气的控制作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4条

1 杨文敏;塔南凹陷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与分布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2 周亮;方正断陷断裂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3 郭杜军;松辽盆地肇41-州58区块断裂特征及其对油气成藏的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4 姜超;源外隆起区成藏要素空间匹配关系及其控制作用[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本文编号:1180653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180653.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e209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