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
本文关键词:长武黄土塬区土地利用变化对潜水补给的影响
更多相关文章: 土地利用/覆被变化 土壤水分 潜水 稳定同位素 黄土塬区
【摘要】:通过长武黄土塬区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下深剖面土壤水分的长期定位监测以及氢氧稳定同位素示踪技术的使用,分析了该区域土地利用变化对地下潜水补给的影响。结果表明:1降水补给地下水过程中存在着活塞流和优先流两种机制,由活塞流补给的地下水量,以休闲地居高,低产农田次之,最后是高产农田;2随着该区域农田生产力大幅提升以及大面积农田转换为果园,地下水活塞流补给量逐年减少,加之地下水开采量增加,导致地下水位逐年下降,年均降幅达0.3 m;3同位素证据表明,目前长武塬区地下水补给以优先流形式为主。为了实现黄土塬区潜水资源的有效补给与可持续利用,需要合理调控土地利用结构,保持适度生产力水平。
【作者单位】: 平顶山学院;西北农林科技大学黄土高原土壤侵蚀与旱地农业国家重点实验室;中国科学院水利部水土保持研究所;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41401015) 平顶山学院高层次人才科研启动基金(PXY-BSQD-2014009)~~
【分类号】:P641.8
【正文快照】: 土地利用与覆被变化是影响区域水文循环和水资源演变过程的主要驱动力之一[1]。Bronstert等[2]总结了区域尺度上影响水文循环过程的土地利用变化,包括植被变化(如毁林和造林、草地开垦等)、农业开发活动(如农田开垦、作物耕种和管理方式等)、道路建设以及城镇化等。由于不同植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王佳武;但永平;程晓露;韩军;;应用“形状贴近度”分析法估算黄土塬区潜水补给时间[J];陕西地质;2010年02期
2 张维祥,胡双熙;陇东黄土塬区黑垆土形成的时代与过程[J];科学通报;1989年16期
3 程建远,张广忠,胡继武;黄土塬区的三维地震勘探技术[J];中国煤田地质;2004年06期
4 张帆;李刚;徐磊磊;;陕西长武地区巨厚黄土塬激发技术研究[J];海洋地质动态;2009年04期
5 刘万锋;胡爱萍;;黄土塬区雨水下渗对工程地质的影响[J];中国建材科技;2008年01期
6 王佐强;关继荣;刘惠清;;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在宁夏山地黄土塬区的应用[J];煤炭技术;2008年09期
7 许彩琦;黄璇;;黄土塬沟壑区地震野外资料采集方法研究[J];中国煤炭地质;2009年S2期
8 马笑飞;;渭北黄土塬区成井质量的探索[J];地下水;2010年05期
9 刘继光;马伏生;严建民;;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6期
10 冯西会;王中锋;李米田;朱芳香;;巨厚黄土塬区三维地震勘探技术应用[J];陕西煤炭;2008年02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程建远;郗昭;;黄土塬区深部煤炭地层平均速度变化规律研究[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2 唐汉平;蔡文芮;李林元;朱书阶;;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技术与应用[A];第3届全国煤炭工业生产一线青年技术创新文集[C];2008年
3 叶红星;;黄土塬地震激发条件选择[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4 王世洪;张友焱;齐小平;文百红;夏响华;张宗元;;遥感化探信息在黄土塬区油气勘探中的综合应用及效果[A];第五届全国油气化探学术会议材料汇编[C];2004年
5 郗昭;程建远;宋国龙;杨光明;蔡文芮;;地震勘探在黄土塬区深部煤炭资源勘查中的应用[A];矿山地质灾害成灾机理与防治技术研究与应用[C];2009年
6 张月增;;黄土塬区地震勘探测量方法研究[A];中国地质学会、中国煤炭学会、中国煤田地质专业委员会2005年会论文集[C];2005年
7 邬达理;;黄土塬地区的一次静校正处理及质量控制[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22届年会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8条
1 宋尚智 黄委西峰水土保持科学试验站高工;黄土塬区的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N];黄河报;2013年
2 郭望邋何登贵;推开黄土塬上希望之门[N];中国石化报;2008年
3 武勇 王继发;破解黄土塬油气勘探世界级难题[N];中国矿业报;2001年
4 本报记者 王喜春;奋战黄土塬[N];中国石化报;2011年
5 张海舟 王文忠 李学仁;黄土塬物探会诊 众专家把脉支招[N];中煤地质报;2009年
6 范立民 李岳鹏;陕西局两项成果获陕西省科学技术奖[N];中煤地质报;2005年
7 蒋颖颖 魏桂花;甘肃局一技术研究成果国内领先[N];中煤地质报;2013年
8 束荣华 杨哲;特色技术“抠出”鄂尔多斯油气[N];中国石化报;2011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韩晓阳;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水-碳通量特征及产量时程演变趋势[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陈曦;基于环境示踪剂的黄土高塬沟壑区水循环机制的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2 曹跃辉;鄂尔多斯盆地黄土塬区陇东-镇北地区非纵地震采集方法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3 王石言;黄土塬区苹果园土壤水文特征及蒸散规律[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育部水土保持与生态环境研究中心);2016年
4 王庆涛;黑方台灌区灌溉渗透作用模拟分析[D];西安科技大学;2015年
5 苑旭;黄土塬区农田生态系统蒸散与能量平衡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6年
6 郗昭;黄土塬区地震波场的数值模拟与实例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0年
7 郭子华;巨厚黄土塬区激发问题正演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2年
8 银燕慧;黄土塬山地地震资料处理方法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06年
9 高国成;柯克亚周缘地区黄土塬采集技术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10年
10 钱春华;黄土塬地区强横向变速构造成像方法应用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2977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297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