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与筇竹寺组页岩含气性差异及成因

发布时间:2017-12-02 22:04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与筇竹寺组页岩含气性差异及成因


  更多相关文章: 页岩含气性 不整合面 排烃作用 有机孔 五峰组—龙马溪组 筇竹寺组 四川盆地及其周缘


【摘要】:四川盆地及其周缘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和筇竹寺组页岩是同时期进行页岩气勘探开发的2套重点层位,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气勘探取得了重大突破,而筇竹寺组页岩气勘探效果却不理想。利用四川盆地及其周缘野外露头资料、已钻页岩气井生产资料以及前人研究成果,总结了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的地质特征,并分析了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与筇竹寺组页岩的含气性差异及其主要原因。研究认为,四川盆地及其周缘海相页岩最显著的特征为"高演化"和"强改造",这与北美海相页岩差异明显。统计大量页岩气井生产情况发现,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产气情况明显好于筇竹寺组页岩。筇竹寺组页岩压力系数较低,有机孔发育程度较差,相邻储层沥青分布广泛,这些都证实了桐湾期不整合面对筇竹寺组页岩含气性的破坏作用。震旦系顶桐湾期不整合面形成的排烃"通道"从生烃期开始的长期排烃,使层内残留烃量减少,是筇竹寺组页岩含气性较差的主要原因。
【作者单位】: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成都理工大学);成都理工大学能源学院;中国地质调查局成都地质调查中心;
【基金】:国土资源部地质调查项目“四川盆地及邻区页岩气保存条件研究”(编号:1212011500440102) 国家重大科技专项“海相页岩气储层评价方法研究”(编号:2016ZX05025002-005)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页岩气储层特征及评价技术研究”(编号:2013AA064501) 油气藏地质及开发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项目“四川盆地海相页岩气地质特征评价”(编号:2015ZZ05)联合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页岩气是一种重要的非常规清洁能源,其勘探开发在我国尚处于初级阶段,目前的勘探开发状态为:海相好于海陆过渡相和陆相,而海相页岩气的突破又集中于南方下古生界海相页岩[1-4]。从2010年开始围绕南方地区五峰组—龙马溪组和筇竹寺组(在盆地内称为筇竹寺组,盆地周缘部分地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刘树根;马文辛;LUBA Jansa;黄文明;曾祥亮;张长俊;;四川盆地东部地区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储层特征[J];岩石学报;2011年08期

2 张春明;姜在兴;郭英海;张维生;;川东南—黔北地区龙马溪组地球化学特征与古环境恢复[J];地质科技情报;2013年02期

3 张小龙;李艳芳;吕海刚;闫建萍;妥进才;张同伟;;四川盆地志留系龙马溪组有机质特征与沉积环境的关系[J];煤炭学报;2013年05期

4 王适择;李忠权;郭明;李洪奎;;川南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裂缝发育特征[J];科学技术与工程;2013年36期

5 周恳恳;牟传龙;梁薇;葛祥英;;湘西北龙山、永顺地区龙马溪组潮控三角洲沉积的发现——志留纪“雪峰隆起”形成的新证据[J];沉积学报;2014年03期

6 刘树根;王世玉;孙玮;冉波;杨迪;罗超;叶sズ,

本文编号:124640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4640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539be***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