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
本文关键词: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鄂尔多斯盆地 延长油区 山西组 沉积体系 沉积微相
【摘要】:多年来的勘探及开发证明了山西组是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最重要的产层之一,延气2井区块是延长探区重要的勘探地区,针对上古生界气藏在(研究区)认识程度非常低的现状,利用地震资料对该区山西组地层进行沉积研究的更少。本文在前人的研究基础之上,根据现有的勘探资料,综合利用测井、地震、地质资料相结合的方法,以地层学、储层沉积学、地震沉积学、石油地质学等学科理论为指导,通过对延气2井区山西组地层进行精细划分对比、地震相分析、沉积相分析。对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进行了沉积体系研究。研究成果为进一步勘探开发提供依据。本文主要研究内容和认识如下:(1)对研究区17口井的山西组进行层位划分,将山西组划分为两个大段山一段和山二段,自上向下划分为6个亚相,并且对每个亚段砂体展布进行分析。(2)研究区上古生代发育三角洲沉积体系,其中主要以三角洲前缘亚相为主,进一步分析可以划分水下分流河道、水下分流间湾、河口坝、间湾沼泽等微相。(3)识别出4种主要地震相类型:同相轴差-中连续性、可变振幅相,同相轴中连续、弱振幅相,同相轴高连续、强振幅相,充填相,为沉积相的平面研究提供重要依据。(4)研究区的水下分流河道是良好的天然气的储集层,从各亚段砂体展布可以看出,水下分流河道砂体呈现南北向条带状展布。几套厚的砂体主要是多期河道叠置而成,在对沉积微相和砂体展布分析的基础上,绘制并建立研究区的沉积模式。
【学位授予单位】:西安石油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吴风云,邵东波,孙丛博;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小层划分与对比[J];录井工程;2005年02期
2 刘绍忱;陕西洛河剖面中的山西组[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1年04期
3 程昭斌;汤友谊;曹廷会;李进保;曾豫凤;;河南登封煤田马岭山井田山西组煤、岩层对比(续)[J];焦作矿业学院学报;1989年02期
4 张泓,沈光隆;晋北山西组具异型叶的“畸楔叶”组植物[J];古生物学报;1990年03期
5 牛百礼,焦清典,张士;嵩箕地区山西组的新认识[J];河南地质;1995年01期
6 王军,沈光隆,孙柏年;新新矿区山西组植物古生态学研究[J];煤田地质与勘探;1996年05期
7 张士;梁会民;;Cathaysiopteris whitei在河南禹县山西组的发现及其分布[J];河南地质;1989年03期
8 沙亚南,张宏,郭英海,李壮福,张天模;开平-涧河地区山西组的沉积与聚煤研究[J];中国矿业大学学报;2000年02期
9 彭海艳;刘家铎;陈洪德;刘文均;叶黎明;龚剑玄;;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天然气聚集研究[J];石油物探;2008年05期
10 万方来;章倩倩;周林;吴俊;李强;卢伟;;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沉积物源分析[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2年16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王岚;赵政璋;邹才能;;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2 朱静;余芳;;鄂尔多斯盆地子洲-清涧地区山西组沉积相研究[A];第九届全国古地理学及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集[C];2006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山西煤田地质局114队 安俊元;山西赵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环境及其演化[N];山西科技报;2003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田雯;鄂尔多斯盆地东南部二叠系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16年
2 朱红涛;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与沉积模式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周晓;延长东区上古生界山西组气层识别与综合评价[D];西安石油大学;2015年
2 吕恒宇;大牛地气田大47-大70井区山西组储层特征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3 时尚科;古交杨庄勘探区山西组沉积演化及聚煤规律[D];中国矿业大学;2016年
4 杨杰;鄂尔多斯盆地延气2井区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6年
5 叶黎明;鄂尔多斯盆地东部山西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06年
6 鲁飞;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山西组天然气储层特征及评价[D];西北大学;2012年
7 王力;鄂尔多斯盆地榆林地区山西组二氧化碳地质封存数值模拟研究[D];西北大学;2014年
8 梁积伟;鄂尔多斯盆地东北部山西组高分辨层序地层及沉积微相研究特征研究[D];西北大学;2004年
9 蒋金晶;延长气田山西组沉积相及储层研究[D];长江大学;2012年
10 王岚;鄂尔多斯西缘地区二叠系太原组、山西组沉积体系研究[D];西北大学;2005年
,本文编号:1246570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4657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