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能量法的尾矿土动孔压模型研究
本文关键词:基于能量法的尾矿土动孔压模型研究
更多相关文章: 孔隙水压力 能量模型 饱和尾矿土 循环应力比 固结应力比
【摘要】:通过应力控制式动三轴不排水循环剪切试验,对饱和尾矿土在循环应力比、轴 径向固结应力比等因素下孔隙水压力与累积能量耗散关系进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孔隙水压力增长与塑性应变累积能量耗散和土体黏滞累积能量耗散密切相关。当循环应力比cR介于0.205~0.238、轴 径向固结应力比cK介于1.0~1.3时,孔隙水压力 能量之间存在临界状态。通过非线性回归分析初步建立了循环应力比和轴 径向固结应力比条件下饱和尾矿土的孔隙水压力能量模型,从变化机理上阐述孔隙水压力的变化规律并消除了周次的不确定性对于孔隙水压力模型的影响,对预测循环荷载作用下饱和土的孔隙水压力具有借鉴意义。
【作者单位】: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华南理工大学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广东省重工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
【基金】: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项目(2014ZZ0011) 亚热带建筑科学国家重点实验室自主研究课题(2013ZC18)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51508200) 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015A030310397) 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2014M562180)
【分类号】:TU43
【正文快照】: 循环荷载作用下,孔隙水压力的变化是土主要的动力反应。在不排水循环剪切条件下,孔隙水压力不断变化,引起土中有效应力变化,从而导致土在振动过程中或振动之后强度丧失和变形开展[1]。因此,研究孔隙水压力在循环荷载作用下的变化模式一直是土动力学研究中的一个关键问题。关于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毛昶熙;段祥宝;;关于“静孔隙水压力与超静孔隙水压力”的讨论[J];岩土工程学报;2013年05期
2 甘德福;;野外孔隙水压力量测仪器简介[J];勘察技术资料;1978年S2期
3 窦宜;;周期性降水过程中地层内孔隙水压力的测量及分析[J];上海地质;1981年02期
4 Leonardo Zeevaert;方达欧;;细砂中地震孔隙水压力的分析与现场观测的对比[J];世界地震工程;1985年02期
5 邢开第;孔隙水压力测头在滑坡中的应用[J];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86年06期
6 张建民;谢定义;;砂土振动孔隙水压力理论及应用研究进展(下)[J];世界地震工程;1992年01期
7 许江;杨红伟;李树春;姜永东;;循环加、卸载孔隙水压力对砂岩变形特性影响实验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9年05期
8 钟佳玉;郑永来;;孔隙水压力传感器的改装设计[J];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年10期
9 许江;张媛;杨红伟;汪金能;;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砂岩变形损伤的能量演化规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10 郭超;张永兴;罗俊财;周志明;张伯虎;厉金龙;谢文亭;吴德军;;孔隙水压力作用下偏心裂纹板的弹塑性分析[J];土木建筑与环境工程;2011年04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建民;谢定义;刘家沛;;饱和砂层震动孔隙水压力二维扩散解析理论的研究[A];第一届华东岩土工程学术大会论文集[C];1990年
2 孙保卫;魏海燕;;建筑场地孔隙水压力分析在工程中的应用[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八届土力学及岩土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9年
3 李玉寿;杨永杰;杨圣奇;马占国;;三轴及孔隙水作用下煤的变形和声发射特性[A];2010年海峡两岸材料破坏/断裂学术会议暨第十届破坏科学研讨会/第八届全国MTS材料试验学术会议论文集[C];2010年
4 杜尧俊;;有孔隙水压力的花岗岩破裂试验中孔隙水压力的模拟问题[A];第五届全国构造物理、第三届全国高温高压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C];1992年
5 祝介旺;李新年;王思强;杨志法;;黄河冲洪积土强夯作用下孔隙水压力增长与消散规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6 吴京平;王淑云;;粘土中孔隙水压力-圆锥触探试验结果的解释及分析[A];中国土木工程学会第七届土力学及基础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C];1994年
7 薛里;张志毅;杨年华;孟海利;任亮平;;爆炸动力固结法加固软土地基孔隙水压变化规律[A];中国爆破新技术Ⅱ[C];2008年
8 高玉峰;张健;沈扬;;不同频率波浪荷载作用下饱和粉土孔隙水压力特性试验研究[A];第一届全国岩土本构理论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9 张定;徐金明;刘丽波;朱春伟;;强夯作用下软土中的孔隙水压力研究[A];第八届全国结构工程学术会议论文集(第Ⅰ卷)[C];1999年
10 王育兴;孙钧;;打桩施工对周围土性及孔隙水压力的影响[A];盛世岁月——祝贺孙钧院士八秩华诞论文选集[C];2006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5条
1 李静;粘性土弱透水层孔隙水地球化学特征及其环境指示[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2 何杨;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砂土孔隙水压力及体变特性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7年
3 赵秀绍;CFG桩施工引起工程环境问题的试验研究与有限元分析[D];中国地质大学;2006年
4 周青春;温度、孔隙水和应力作用下砂岩的力学特性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6年
5 解家毕;带桩多高层建筑共同作用分析方法及其在纠偏中的应用[D];武汉大学;2004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张永胜;离子型稀土原地浸矿滑坡监测与预警模型研究[D];江西理工大学;2015年
2 刘晓通;组合桩地基抗液化特性研究[D];河南大学;2015年
3 万良勇;不同类型孔隙水压力的动力效应研究[D];西安理工大学;2002年
4 洪帅;循环孔隙水压力作用下饱和砂土变形的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5 雷俊;卸荷作用下软土回弹变形及孔隙水压力变化规律的试验研究[D];武汉科技大学;2010年
6 冯苍旭;土壤孔隙水压力检测系统试验研究及关系模型建立[D];河北农业大学;2004年
7 刘艳华;复杂应力条件下饱和松砂振动孔隙水压力的能量模式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2005年
8 郭成成;孔隙水压力对沥青路面性能的影响及其监测研究[D];南京航空航天大学;2013年
9 杨兵;软基在爆炸荷载作用下的反应分析[D];铁道部科学研究院;2002年
10 孙田磊;10000kN·m高能级强夯置换孔隙水压力、土压力及深层土体位移试验研究[D];华南理工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27209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720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