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中、北拉萨地体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本文关键词: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中、北拉萨地体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
更多相关文章: 晚白垩世早期 岩浆带 雄马岩体 尕尔穷闪长玢岩 地壳拆沉 新生下地壳
【摘要】:近来沉积学和构造方面的研究表明,青藏高原南缘拉萨地体西北部在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已经发生了抬升。由于构造事件总是伴随有岩浆事件的发生,但目前对晚白垩世时期与地壳抬升相对应的岩浆作用方面的研究显得明显不足。因此,我们对拉萨地体中北部晚白垩世尕尔穷地区闪长玢岩及措勤地区雄马岩体进行了详细的岩相学、锆石U-Pb年代学、地球化学以及Sr-Nd同位素的研究;并广泛收集拉萨地体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前人的研究成果,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探讨拉萨地体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岩浆构造演化的动力学背景。主要获得以下认识:(1)位于中拉萨地体北部的的尕尔穷闪长玢岩,形成于84.6Ma,其具有相对较高的MgO(3.56 wt.%)、Cr(150 ppm)、Ni(70 ppm)、Sr(405 ppm)和低Y(13 ppm)含量以及高的Sr/Y比值,这些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尕尔穷闪长玢岩类似于高镁埃达克质岩石。结合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中拉萨地体处于羌塘-拉萨地体后碰撞环境,我们认为尕尔穷闪长玢岩可能是中拉萨地体加厚下地壳拆沉形成的母岩浆,上升与地幔橄榄岩反应生成,然而相比于中拉萨地体Sr-Nd同位素(87Sr/86Sr(i)=0.7402,εNd(t)=-15.4),尕尔穷闪长玢岩具比较亏损εNd(t)(+1.65~+2.0)及锆石的εHf(t)(+5.2~+9.9)值。这些亏损的Sr-Nd同位素组成指示中拉萨地体下部可能存在新生下地壳,而这种新生下地壳的拆沉部分融熔的模式,能更好的解释具有相对亏损的同位素特征尕尔穷闪长玢岩。这一推论与最近报导的中拉萨地体阿张地区埃达克质岩石具有极其亏损的εNd(t)(+2.5~+5.6)及锆石的εHf(t)(+8.9~+12)指示中拉萨地体下部存在着新生下地壳的结论相一致。(2)中拉萨地体措勤地区雄马岩体主要由花岗岩及包体组成。锆石U-Pb年代学表明,雄马岩体(寄主花岗岩与包体)的形成时间为~88 Ma。雄马包体具有典型的岩浆结构,与寄主花岗岩为截然的接触关系。包体存在钾长石斑晶及针状磷灰石,表明包体是由于镁铁质岩浆和酸性岩浆在混合过程中,由于二者混合不均一形成。包体具有较低的SiO2(48.9~52.76%),较高的MgO(4.47~4.65%)、fe2o3(9.52~9.94%)以及tio2(1.1~1.3%)含量和较高的mg#(47~49)值,表明其来源于地幔端元。同时这些包体具有较低的nb/u(0.8 8.4)、ce/pb(3.8 7.9)比值,明显不同于morb和oib(morb及oib,nb/u=47及ce/pb=25),指示它们并非是源于软流圈地幔的产物。结合这些包体显示富集轻稀土元素(lrees)及大离子亲石元素(如rb、ba和sr),亏损的重稀土元素(hrees)及高场强元素(nb、ta、ti),以及相对富集的锆石εhf(t)(-11.9~-0.1),一致表明雄马花岗岩包体的源区来源于早期富集地幔端元。然而,雄马花岗岩为准铝质-弱过铝质花岗岩,不含富铝质矿物,此外其较低的锆石饱和温度,为典型的i型花岗岩。雄马i型花岗岩具有高sio2(65.95~68.43%)和相对低的mgo(1.17~1.55wt.%)含量,表明雄马花岗岩是由中拉萨地体下地壳的部分熔融形成,然而相比于中拉萨地体下地壳相对富集的同位素(87sr/86sr(i)=0.7402;εnd(t)=-15.4;εhf(t)=-17.3~-2.5),雄马花岗岩具有较亏损的同位素特征87sr/86sr(t)(0.7106~0.7110),εnd(t)(-7.4~-6.3)及锆石的εhf(t)(-12.8~-6.0)值,结合雄马花岗岩出现大量的mme包体,我们认为雄马花岗岩是由于中拉萨地体的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与富集地幔的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混合形成。简单的俩端元模拟显示:雄马花岗岩可以由80%中拉萨地体下地壳(50%古老下地壳加上50%新生下地壳)部分熔融产生的酸性岩浆与20%富集地幔部分熔融产生的基性岩浆混合形成。(3)拉萨地体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广泛发育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拉萨地体西北部和东南部。东南部岩浆带平行展布于雅鲁藏布江缝合带,主要为钙碱性花岗岩、闪长岩以及具有岛弧玄武岩(iab)特征的基性岩(辉长岩和角闪岩),它们很可能是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的产物。拉萨地体西北部的岩浆带主要由一些零星分布的花岗岩(部分具有埃达克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闪长岩、安山岩以及少许具有岛弧或oib特征的基性岩。考虑到西北部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岩浆带有着不同于东南部岩浆带的空间分布及岩石类型,结合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西北部岩浆带距离新特提斯洋较远(350km),因此我们认为西北部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岩浆带受控的构造因素与新特提斯洋北向俯冲无关。结合区域演化背景,我们认为其岩石形成应处在羌塘-拉萨地体碰撞后的伸展拆沉环境,并且下地壳可能发生拆沉,中北拉萨地体加厚下地壳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发生拆沉,暗示着中北拉萨地体在晚白垩世早期可能已经发生了抬升。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542;P534.53
【相似文献】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资奎;张蜀康;王强;汪筱林;;鲁东晚白垩世中-晚期恐龙多样性事件:恐龙蛋化石提供的证据[J];科学通报;2014年07期
2 孙启高;定量研究晚白垩世以来陆地生态系统演化格局和过程的新进展[J];生态学报;2001年04期
3 吴浩若;藏南晚白垩世赛诺曼期放射虫的新属种[J];微体古生物学报;1986年04期
4 陆人雄;粤西晚白垩世含锡花岗(斑)岩特征[J];矿产与地质;1992年04期
5 阴家润;田莹;张毅;;晚白垩世菊石化石与加拿大彩斑宝石[J];自然杂志;2008年03期
6 石一;;晚白垩世的生物绝灭[J];化石;1986年04期
7 张翼翼;;松辽盆地松科1井南孔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划分[J];地层学杂志;2013年04期
8 李曼英;安徽宣州晚白垩世和古近纪孢粉组合[J];微体古生物学报;2005年01期
9 邹松林;王强;汪筱林;;江西萍乡地区晚白垩世副蜂窝蛋类一新蛋种[J];古脊椎动物学报;2013年02期
10 王开发,张玉兰,蒋辉;山东诸城晚白垩世孢粉组合的发现及其地质意义[J];地质科学;1982年03期
中国重要会议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10条
1 赵静;包丽娜;乔秀云;万传彪;万晓樵;;松辽盆地晚白垩世藻类化石组合及其古环境分析[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杜凤军;贾共祥;刘伟;;西藏尼玛一带晚白垩世孢子花粉组合的发现及其意义[A];青藏高原及邻区地质与资源环境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3年
3 尹秀珍;万晓樵;;松辽盆地中部晚白垩世早期古湖泊生产力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4 张显球;李永丰;郑胜方;黎三松;;南雄盆地西部地区晚白垩世地层[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5 赵丽君;蔡正全;;浙江晚白垩世发现—长尾鸟化石[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6 赵丽君;蔡正全;;浙江晚白垩世发现一长尾鸟化石[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1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1年
7 乔秀云;万传彪;;松辽盆地西部晚白垩世嫩江组三段孢粉组合[A];第八届古地理学与沉积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集[C];2004年
8 王大宁;孙秀玉;赵英娘;;青海、新疆部分地区晚白垩世—第三纪孢粉植物群[A];中国地质科学院地质研究所文集(15)[C];1986年
9 牛桂丽;翁霞;朱红卫;南科为;;河南南襄盆地邓州凹陷晚白垩世孢粉化石[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10 赵喜进;王克柏;陈树清;邢海;;北美和东亚地区晚白垩世地层中发现的Edmontosaurus和Shantungosaurus的形态学相似性与系统发育关系(英文)[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26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中国重要报纸全文数据库 前1条
1 通讯员 陈一点邋记者 严红枫;浙江东阳市被命名为“中国恐龙之乡”[N];光明日报;2008年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2条
1 高远;晚白垩世松辽盆地古气候演化[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全成;黑龙江嘉荫沿江地区晚白垩世植物群及地层[D];吉林大学;2005年
中国硕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 前7条
1 曹勇;拉萨地块晚白垩世沉积岩—火山岩古地磁结果及其古地理意义[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任荣;西藏亚东晚白垩世介形虫化石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邓远;准噶尔盆地北部晚白垩世—古近纪地层特征及沉积演化[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4 雷鸣;晚白垩世早期(约90Ma)中、北拉萨地体岩浆活动及构造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16年
5 高立祥;晚白垩世西峡盆地沉积与构造环境分析[D];河南理工大学;2010年
6 公繁浩;黑龙江嘉荫晚白垩世银杏属(Ginkgo)植物化石[D];吉林大学;2007年
7 Ivan Bolotsky(伊万·包罗斯基);黑龙江(阿穆尔)地区晚白垩世暴龙类恐龙(虚骨龙类)[D];吉林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289298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2892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