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家坡崩滑体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案研究
本文关键词:彭家坡崩滑体形成机理及治理方案研究 出处:《西南交通大学》2016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崩滑体是指由于斜坡上岩土介质在内外地质营力及各种诱发因素综合作用下,坡体内脆弱结构面强度降低,岩土体失稳而作整体或部分向下或向前滑动及坠落的现象,其变形破坏过程既包含沿软弱结构面的整体性滑移,也包含局部破碎岩土体的崩塌坠落运动。本文以四川省旺苍县五权镇彭家坡崩滑体为研究对象,在现场勘查资料的基础上,深入研究了该崩滑体的形成机理,分析崩滑体的稳定性,确定崩滑体破坏模式。在此基础上提出多种应急治理方案,并进行对比优选确定最佳治理方案。最后,利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应急治理方案进行验证。通过研究,主要获得以下成果:(1)崩滑体主要危害特征旺苍县五权镇彭家坡崩滑体总方量50.32万m3。2011年3月22日产生39.2万m3的崩滑变形,致使五(权)-大(河)公路阻断、五郎河道变窄。目前坡体上残留的11.12万m3物质受岩体裂隙和层面影响形成3处危岩体,稳定性较差,随时有崩塌掉块甚至大规模崩滑的可能,直接影响五大公路抢通保通和将来行人行车安全以及五郎河的正常行洪和下游五权场镇安全。(2)崩滑体形成的主要因素①斜坡中部为采矿区,采矿活动自上世纪80年代开始至今,长期的开采使斜坡中部形成高60-80m坡度近90。的高陡临空面,破坏了斜坡的稳定性,为崩塌形成了创造了良好的临空面。②降雨的浸润软化基岩层间泥化夹层,区内危岩体构造上位于接近背斜南东翼,接近背斜轴部,受背斜的影响岩体中裂隙发育,岩体较破碎成块状,在重力的作用下脱离母体,沿着层间软弱泥化夹层形成滑移式崩塌。(3)崩滑体稳定性分析①危岩体稳定性的定性评价结论表明,Wyl危岩体、Wy2危岩体、Wy3危岩体天然条件下处于欠稳定和不稳定状态,在暴雨暴雨或地震等外力作用下可能失稳发生崩塌。②崩滑堆积体物质成分为块碎石土,块石含量70-80%,块径一般0.4-1.5m,大的约4m;崩落最远距离顺斜坡约210m。崩滑堆积体处于稳定状态,崩滑体大部分堆积于斜坡中下部缓坡处和东西侧冲沟沟口,受连续降雨以及两侧冲沟水的影响,有可能再次产生灾害,影响五郎河的正常行洪和下游五权场镇的安全。(4)治理工程措施抗滑键+主动防护网+锚索锚固+清危+削坡+挡土墙。崩滑体地质灾害复杂,应采取多种治理方案进行综合治理。经计算研究得:在Wyl危岩体前缘坎下设置抗滑键,防止Wyl危岩体整体滑动,由于危岩体发育多条破裂面,所以需对Wyl危岩体和Wy2危岩体锚索锚固;由于Wy3危岩体稳定性较差,施工难度大,施工安全系数低,但体积较小,故对Wy3危岩体采取整体爆破清除;坡下公路掩埋区采取1:1.5削坡,设置2-4个施工马道;坡脚处设置挡土墙。
【学位授予单位】:西南交通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6
【分类号】:P6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陈生水,邹广电,徐光明;丰都楠竹崩滑体防治方案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11期
2 王武刚;吴珊;王振福;;镇坪县宝塔梁崩滑体成因分析[J];陕西地质;2009年01期
3 王运生,陆彦;四川雷波县黄琅崩滑堆积及其环境效应[J];山地学报;2000年S1期
4 刘唐生,王生力;黄河上游地质环境的演化与崩滑体成因探讨[J];大地构造与成矿学;2002年02期
5 刘唐生;黄河上游崩滑体成因与稳定性综述[J];地学前缘;2002年02期
6 池秀文,秦莹,夏元友;崩滑体稳定性计算及防治方法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年06期
7 周青春;余仁强;袁卫兵;;全长粘结锚杆在崩滑体治理工程中的应用[J];岩土力学;2005年S2期
8 李文俊;;山西某选煤厂崩滑体勘探设计及施工实录[J];四川建材;2009年03期
9 刘秋生;王俊杰;王婷;;公路崩滑体路基病害及治理[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9年02期
10 高超;;基于优选组合模型的崩滑体变形预测[J];河南建材;2011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庆峰;杜胜华;武卫星;;秭归县卡子湾崩滑体稳定性评价及防治对策[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2 姚清林;;如何鉴别黄土区的古崩滑[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石林;吴玉华;刘世凯;;长江三峡工程库区古崩滑体利用现状及蓄水后利用的可能性分析[A];岩土工程论文集[C];1995年
4 许强;黄润秋;;“5·12”汶川大地震诱发大型崩滑灾害动力特征初探[A];汶川大地震工程震害调查分析与研究[C];2009年
5 崔政权;;三峡地区岸坡的变形、失稳动力源及诱发因素[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王立朝;胡瑞林;张作辰;张鸿儒;;黄土坡滑坡区临江崩滑体塌岸预测与防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三卷(地球环境·工程地质与灾害)[C];2003年
7 崔芳鹏;胡瑞林;殷跃平;许强;张明;;纵横波时差耦合作用的斜坡崩滑效应离散元分析——以北川唐家山滑坡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贾俊;黄润秋;巨能攀;赵建军;李果;;强震作用下陡倾顺层岩质边坡失稳机制研究[A];2010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暨“工程地质与海西建设”学术大会论文集[C];2010年
9 李腾飞;李晓;李守定;赫建明;马超锋;;地下采掘诱发斜坡失稳破坏机制研究——以武隆鸡尾山崩滑为例[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12年度(第12届)学术论文汇编——工程地质与水资源研究室[C];2013年
10 陈国金;;三峡工程库区岸坡潜在滑移问题探讨[A];2003年湖北省减轻自然灾害白皮书——湖北省2003年重大自然灾害合趋势分析会商会论文集[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5条
1 本报通讯员 晓泉;为了109名群众[N];人民代表报;2007年
2 通讯员 肖永奎 记者 王夙志;五峰黄家台发生崩滑地质灾害[N];三峡日报;2007年
3 田田;引入地震监测技术加固三峡地灾防线[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2年
4 本报记者 夏s,
本文编号:1322663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3226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