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
本文关键词: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 出处:《石油勘探与开发》2016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更多相关文章: 四川盆地 长宁地区 志留系龙马溪组 页岩气 碳同位素组成
【摘要】:为了研究四川盆地长宁地区志留系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特征,以及该区过成熟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倒转成因,对长宁地区15个页岩气样的地球化学特征进行综合分析。通过测试烷烃气组分和碳同位素组成,结合四川盆地涪陵和威远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研究,长宁地区龙马溪组页岩气CH4含量为97.11%~99.45%,湿度平均为0.49%,δ13C1值异常重,平均可达-28.2‰,δ13C2平均为-33.2‰,气源母质为腐泥型,属于油型干气。随热演化程度增加,页岩气湿度逐渐降低,甲烷碳同位素组成整体变重,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组成会发生反转,但长宁地区过成熟页岩气的乙烷和丙烷碳同位素组成处于反转后阶段,不会持续变重。综上,长宁地区页岩气甲烷碳同位素组成的重异常、碳同位素(δ13C1δ13C2δ13C3)的完全倒转现象,主要由过成熟阶段的二次裂解效应及乙烷瑞利分馏条件下与水、含铁金属发生反应等次生作用所导致,高地温条件也是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isotopic composition of shale gas and carbon isotopes in Longmaxi Formation in Changning area of Sichuan Basin , the geochemical characteristics of 15 shale gas samples in Changning area are analyzed synthetically .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中国煤成气地球化学与成藏机制规律研究”项目(2014B-0608) 中国南方海相页岩气高效开发的基础研究“页岩气优质储层形成机制与定量表征”(2013CB228001)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0引言四川盆地长宁地区于2011年11月开始产页岩气,至2015年4月其日产气逾170×104 m3[1],与威远、昭通地区共建成页岩气产能26×108 m3/a[2]。目前,该地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页岩气碳同位素组成分析的相关研究鲜有发表,且实验数据公布较少。页岩气普遍存在碳同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宁有丰,刘卫国,张庆乐;植物体燃烧前后碳同位素组成的变化[J];地球化学;2004年05期
2 刘宗秀;顾兆炎;吴乃琴;许冰;;食物控制的陆生蜗牛碳同位素组成[J];科学通报;2006年20期
3 王晓锋;刘文汇;徐永昌;郑建京;张殿伟;;有机质碳同位素热力学分馏与天然气碳同位素组成[J];沉积学报;2012年03期
4 王关玉,陈成业;层控菱铁矿的氧、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成因意义[J];沉积学报;1986年02期
5 Alan T.James;张志强;;运用湿气组分的碳同位素组成进行储集气对比[J];天然气地球科学;1991年03期
6 王可法;海相碳酸盐碳同位素组成及其意义[J];地质地球化学;1994年05期
7 关平,刘文汇,徐永昌,黄第藩;原油单体烃碳同位素组成模型的建立及应用[J];自然科学进展;2003年07期
8 段毅,张辉,郑朝阳,吴保祥,郑国东;沼泽沉积环境中植物和沉积脂类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关系研究[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12期
9 刘本立,陈成业;我国某些菱铁矿矿床的氧和碳同位素组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1年04期
10 施光春;现代沉积物有机碳同位素组成[J];东海海洋;1985年0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李嘉竹;王国安;刘贤赵;李潇云;;中国北方地区植物碳同位素组成随温度的变化及其在古植被重建中的应用[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2 上官志冠;;我国现代岩浆来源气体的氦碳同位素组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3 许冰;顾兆炎;刘强;胡滨;;广西晚泥盆系石灰岩碳同位素组成与全球的一致性[A];第六届全国环境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4 宁有丰;刘卫国;安芷生;;植物-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5年
5 宁有丰;刘卫国;安芷生;;植物-土壤有机质转化过程中的碳同位素组成变化[A];第八届全国同位素地质年代学、同位素地球化学学术讨论会资料集[C];2005年
6 刘观亮;韩友科;翟丽娜;高善继;汪雄武;连大炜;苗青;车锋;;金刚石碳同位素组成和成因[A];中国地质科学院宜昌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20)[C];1995年
7 段毅;张辉;郑朝阳;吴保祥;郑国东;;沼泽沉积环境中植物和沉积脂类单体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成因关系研究[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8 周会;刘丛强;李心清;闫慧;;贵阳花溪河蚬壳体氧、碳同位素组成的特征[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9 马剑英;陈发虎;江小雷;夏敦胜;张慧文;孙惠玲;;干旱区荒漠植物与表土碳同位素组成研究[A];中国地理学会2007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7年
10 王国安;韩家懋;周力平;;中国北方C_3植物碳同位素组成与年均温度关系[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2002学术论文摘要汇编[C];200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苏瑞侠;季风气候对南海北部珊瑚钙化和氧碳同位素组成的影响[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广州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2 朱书法;贵州典型陆地生态系统土壤中有机碳含量及碳同位素组成[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地球化学研究所);200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4条
1 朱莉莉;陆生蜗牛壳体稳定同位素组成及其环境意义[D];南京大学;2014年
2 任照芳;基于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的环境空气中非甲烷烃来源及光化学寿命的初步研究[D];太原理工大学;2010年
3 李嘉竹;陆地C_3、C_4草本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及其对温度变化的响应研究[D];鲁东大学;2009年
4 黄雅娟;兰州市植物稳定碳同位素组成特征及其影响机理[D];兰州大学;2009年
,本文编号:1420456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2045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