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天文地层学与旋回地层学的关系、研究进展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24 09:11

  本文关键词: 天文地层学 旋回地层学 轨道参数 气候替代性指标 (亚)米兰科维奇周期 页岩气 出处:《岩性油气藏》2017年01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旋回地层学很大程度上解释了许多地质学领域的问题,尤其是为百万年级别及以下级别的地层划分提供了新的途径;但由于旋回地层学的概念没有突出地球轨道参数对地层旋回性的影响,不能与其他驱动力导致的地层旋回相区别而产生了一些混淆,故有学者提出了"天文地层学"。通过调研大量文献,总结了天文地层学的内涵、发展过程及与旋回地层学的关系,指出利用测井时频分析、谱分析、数字滤波等方法研究天文地层学具有明显的优势,能够提取与地球轨道参数相关的地层响应信息,进而能够对百万年级别及以下级别的地层年代加以确定。随着非常规油气勘探与开发的深入,天文地层学研究将进一步向具有更高精度的亚米兰科维奇旋回尺度发展,以适应当前厚层泥页岩油气勘探与开发在地质分层上的需要。
[Abstract]:Cyclic stratigraphy to a large extent explains many problems in the field of geology, especially provides a new way for stratigraphic division at the level of millions of years and below; However, because the concept of cyclic stratigraphy does not highlight the influence of Earth orbit parameters on stratigraphic cyclicity, it cannot be confused with the stratigraphic cycle caused by other driving forces. Therefore, some scholars have put forward "Astronomical stratigraphy". By investigating a large number of documents, this paper summarizes the connotation, development process and relationship with cyclic stratigraphy, and points out the use of logging time-frequency analysis and spectral analysis. Digital filtering and other methods to study astronomical stratigraphy have obvious advantages, and can extract the stratum response information related to the Earth orbit parameters. Thus, the stratigraphic age of millions of years and below can be determined, along with the depth of unconventional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he astronomical stratigraphic study will be further developed to the Yami Rankovic cycle scale with higher accuracy to meet the needs of the present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of thick shale oil and gas in geological stratification.
【作者单位】: 西南石油大学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西南石油大学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中国石化胜利油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重庆科技学院复杂油气田勘探开发重庆市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页岩气储层微观结构及岩石物理响应数值模拟研究”(编号:41202110) 四川省应用基础研究计划项目“泥页岩地层周期及高分辨率沉积旋回测井识别研究”(编号:2015JY0200) 天然气地质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湖相泥页岩地层岩相测井定量识别方法研究”(编号:2015trqdz07) 重庆市科学技术委员会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项目“页岩气储层可压裂性的测井评价方法研究”(编号:cstc2012jj A90009)联合资助
【分类号】:P539
【正文快照】: 0引言旋回地层学(Cyclostratigraphy)作为地质学领域的分支学科一直是地层学、沉积学、层序地层学关注的热点。自旋回地层学概念提出以后,国内外许多学者对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1-2],但“旋回”一词被广泛应用于地质学的各分支学科中,因而产生了一些混淆,尤其是和层序地层学中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5条

1 黄春菊;;旋回地层学和天文年代学及其在中生代的研究现状[J];地学前缘;2014年02期

2 张海峰;张林晔;姚益民;张守鹏;;东营凹陷沙河街组四段滩坝砂米氏旋回层序划分与对比[J];地层学杂志;2008年03期

3 汪品先;;地质计时的天文“钟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1期

4 龚一鸣,徐冉,汤中道,李保华;广西上泥盆统轨道旋回地层与牙形石带的数字定年[J];中国科学(D辑:地球科学);2004年07期

5 刘立,薛林福;旋回地层学的基本原理与研究方法[J];世界地质;1994年03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马坤元;李若琛;龚一鸣;;秦皇岛石门寨亮甲山奥陶系剖面化学地层和旋回地层研究[J];地学前缘;2016年06期

2 邹卓延;黄春菊;李明松;张杨;;晚渐新世-早中新世气候变化在赤道大西洋的天文响应[J];中国科学:地球科学;2016年09期

3 吴峰;郭来源;张道军;解习农;尤丽;杜学斌;何云龙;商志垒;许马光;;基于高精度岩心扫描元素数据的高频层序划分:以西科1井第四系生物礁滩体系为例[J];地质科技情报;2016年05期

4 ZOU ZhuoYan;HUANG ChunJu;LI MingSong;ZHANG Yang;;Climate change response to astronomical forcing during the Oligocene-Miocene transition in the equatorial Atlantic(ODP Site 926)[J];Science China(Earth Sciences);2016年08期

5 唐凯;唐正宏;陶金河;;地球运动的长期演化研究进展[J];天文学进展;2016年02期

6 薛武强;李波;颜佳新;Brooks B.Ellwood;Jonathan H.Tomkin;王艳;朱宗敏;;华南二叠系卡匹敦阶高分辨率浮点年代标尺[J];地球物理学报;2015年10期

7 范文博;;前寒武纪旋回地层学研究进展与展望[J];地质科学;2015年04期

8 尹青;伊海生;夏国清;李宏伟;姚磊;;基于测井曲线频谱分析在伦坡拉盆地古近系米氏旋回层序及可容空间变化趋势中的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5年03期

9 王大伟;吴时国;王英民;姚根顺;秦志亮;;琼东南盆地深水重力流沉积旋回[J];科学通报;2015年10期

10 徐冉;龚一鸣;谭雪娇;曾剑威;;广西桂林杨堤晚泥盆世弗拉期-法门期之交上、下 Kellwasser 事件的差异与海洋生产力变化[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5年02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吴怀春;张世红;冯庆来;方念乔;杨天水;李海燕;;旋回地层学理论基础、研究进展和展望[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11年03期

2 王成善;曹珂;黄永建;;沉积记录与白垩纪地球表层系统变化[J];地学前缘;2009年05期

3 龚一鸣;杜远生;童金南;张克信;冯庆来;谢树成;胡斌;齐永安;张国成;;旋回地层学:地层学解读时间的第三里程碑[J];地球科学(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8年04期

4 徐道一;姚益民;张海峰;韩延本;尹志强;何青芳;边雪梅;;山东东营凹陷渐新统东营组的天文地层研究[J];地层学杂志;2007年S2期

5 徐道一;张海峰;韩延本;尹志强;李保利;姚益民;;陆相沉积的天文地层研究方法简介——以井下地层为例[J];地层学杂志;2007年S2期

6 李保利;姚益民;张守鹏;张海峰;;山东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纹层年龄估算方法探讨[J];地层学杂志;2007年S2期

7 徐道一;韩延本;李国辉;尹志强;;天文地层学的兴起[J];地层学杂志;2006年04期

8 张海峰;;以米氏旋回为标尺进行高级别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以准噶尔盆地中Ⅰ区块为例[J];油气地质与采收率;2006年04期

9 汪品先;;地质计时的天文“钟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6年01期

10 朱剑兵;纪友亮;;红柳地区垦东6井声波测井资料识别层序地层单元界面的数学方法[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本文编号:145968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5968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b99f***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