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噶尔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储层综合研究
发布时间:2018-01-24 10:00
本文关键词: 石炭系火山岩 岩相 裂缝 储层评价 中拐凸起 综合研究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博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火山岩储层是近年来油气勘探重要的新领域,开展火山岩储层综合研究具有重要理论价值和现实指导意义。本文以准噶尔西北缘中拐凸起石炭系火山岩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地质、测井、钻井、实验测试等资料,对中拐凸起火山岩储层的岩性岩相特征及展布、裂缝特征及发育规律、储层特征及成因、储层主控因素等方面进行系统的研究,优选并建立了火山岩储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储层进行了分类和综合评价,最终结合油气成藏规律及生产实际,明确了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论文主要取得了如下研究成果:(1)在对火山岩岩性识别技术对比优选的基础上,提出了基于岩心(薄片)标定常规测井参数的遗传BP神经网络技术识别火山岩岩性。利用岩心(薄片)样本标定常规测井参数,利用遗传BP神经网络技术对样本参数进行训练,建立常规测井参数与岩性的映射关系。该方法岩性识别率高,适用于复杂火山岩岩性识别与解释,是开展火山岩相划分与储层研究的重要前提和基础。(2)石炭系火山岩储层以火山熔岩(安山岩和玄武岩)和火山碎屑岩(火山角砾岩和凝灰岩)为主,岩相以喷溢相和爆发相为主;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和喷溢相安山岩是储层发育的最有利岩相,主要分布于中拐凸起中部及中拐五八区。(3)石炭系火山岩裂缝发育,以构造成因的高角度缝和直立缝为主,裂缝发育密度小,较闭合,充填程度高,延伸方位以NE(50°±15°)和近EW(85°±10°)向最为发育,裂缝发育期次共有四期;裂缝发育主要受岩性及构造影响,火山角砾岩及安山岩中裂缝最为发育,横向上断裂带附近、纵向上风化面附近地带裂缝最为发育。(4)通过开展裂缝预测与评价研究,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火山岩裂缝综合预测与评价技术。首先利用基于地质类比、基于岩石破裂程度理论及地震属性提取等手段预测火山岩裂缝发育分布,对不同手段的裂缝预测结果进行权系数确定,采用权重理论开展裂缝综合预测与评价;结合裂缝有效性研究成果,明确有效裂缝发育分布范围,克服了单一手段预测裂缝的局限性,有效提高了裂缝预测的精度。(5)火山岩储层具有裂缝-孔隙双重介质特征,储集空间以次生孔隙和裂缝为主,次生孔隙主要由风化淋滤作用和埋藏溶蚀作用产生,裂缝主要由构造运动产生;储层以偏细态型(Ⅱ类)孔隙结构为主;储层发育经历了3种成岩作用和5个演化阶段。储层发育受岩性岩相、构造运动、风化淋滤及成岩作用影响,岩性岩相决定了火山岩的基本储集性能和孔隙类型,是储集空间后期演化的基础;风化淋滤作用可有效改善次生孔隙的发育程度,有利于形成有效储层;构造运动强化了裂缝发育程度,改善了储层物性;成岩作用决定了原生孔隙的保存、次生孔隙的形成,尤其表生期风化淋滤和埋藏期溶蚀作用对储层改善具有重要影响。(6)建立了针对准噶尔西北缘火山岩储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根据储层主控因素的研究,选取控制储层发育的定性参数和定量参数建立了火山岩储层的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对火山岩储层进行分类和评价。分类和评价结果表明,I类储层纵向上主要发育于靠近断裂带的风化壳顶面附近,平面上主要分布于古构造高部位、断裂发育区的爆发相火山角砾岩和喷溢相安山岩中;II类储层纵向上距风化壳顶面稍远,平面上主要发育于古构造构造相对高部位、距断裂带稍远的喷溢相安山岩和爆发相凝灰岩中;III类储层主要发育于玄武岩和花岗岩中,储层性能最差,基本无经济开采价值(7)石炭系火山岩油气分布主要沿三带(靠近断裂带、构造高部位地带、有利岩相发育带)、一面(不整合面附近)分布的规律,结合储层综合评价结果及勘探实际,确定了下一步有利勘探目标区,研究结果对研究区火山岩油气勘探开发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Abstract]:In this paper , a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based on core ( sheet ) calibration routine logging parameters is used to identify volcanic rocks . ( 4 ) By carrying out the research on fractur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 the comprehensive prediction and evaluation technology of volcanic rock fracture is further developed and perfected . First , based on the geological analogy , based on the theory of rock rupture degree and the extraction of seismic attributes , the authors predict the distribution of fractures . ( 6 )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for volcanic rock reservoirs in the northwestern margin of Junggar basin is established . According to the research of reservoir main control factors , the qualitative and quantitative parameters of controlling reservoir development are selected to establish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volcanic rock reservoir .
【学位授予单位】:成都理工大学
【学位级别】:博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13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周波,李舟波,潘保芝;火山岩岩性识别方法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5年03期
2 陈军;范晓敏;莫修文;;火山碎屑岩岩性的测井识别方法[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7年S1期
3 张莹;潘保芝;;基于主成分分析的SOM神经网络在火山岩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测井技术;2009年06期
4 张敏;李建明;朱望明;;储层裂缝的观测内容和探测方法[J];断块油气田;2009年05期
5 余淳梅,郑建平,唐勇,杨召,齐雪峰;准噶尔盆地五彩湾凹陷基底火山岩储集性能及影响因素[J];地球科学;2004年03期
6 杨懋新;松辽盆地断陷期火山岩的形成及成藏条件[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2年05期
7 王建国;耿师江;庞彦明;舒萍;;火山岩岩性测井识别方法以及对储层物性的控制作用[J];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2008年02期
8 周新桂,操成杰,袁嘉音;储层构造裂缝定量预测与油气渗流规律研究现状和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03年03期
9 初宝杰,张莉,夏斌,姜在兴;松辽盆地三肇地区低渗透油田构造裂缝特征[J];地质地球化学;2003年03期
10 曾联波;李忠兴;史成恩;王正国;赵继勇;王永康;;鄂尔多斯盆地上三叠统延长组特低渗透砂岩储层裂缝特征及成因[J];地质学报;2007年02期
,本文编号:1459769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5976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