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岩质滑坡碰撞碎裂机理物理实验研究
本文关键词: 高速岩质滑坡 碰撞破碎机理 力学参数 滑距 出处:《工程地质学报》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型高速岩质滑坡的碰撞碎裂解体对其运动特性有显著控制效应,进而影响堆积体的地质结构和稳定性。本文以唐家山高速滑坡为研究对象,基于地质分析原理,解译了滑体碰撞碎裂过程和特征。通过岩石坠落碰撞试验,量化了碎屑物粒径,岩块质量损失与碰撞速度的关系,得出碰撞速度增加会使碰撞块体质量损失增大,碎裂物粒径更小,从而降低滑体摩擦系数。开展碰撞前后岩块的岩石常规力学实验,发现碰撞后岩石的力学参数指标会降低。最后借助岩石滑槽碰撞模型试验,获取岩块撞击方式和撞击速度等对滑距和堆积形态的控制效应。研究可为高速岩石滑坡成灾范围的预测提供借鉴。
[Abstract]:The impact fragmentation and disintegration of large high speed rock landslide have a significant control effect on its movement characteristics, and then affect the geological structure and stability of the accumulation body. This paper takes Tangjiashan high speed landslid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Based on the principle of geological analysis, this paper interprets the proces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collision fragmentation of sliding body, and quantifie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particle size of debris, mass loss of rock mass and impact velocity through rock falling impact test. It is concluded that the increase of collision velocity will increase the mass loss of the impact block and decrease the friction coefficient of the sliding body. The conventional mechanical experiments of rock blocks before and after the collision will be carried out. It is found that the mechanical parameters of rock will be reduced after collision. Finally, the impact model test of rock chute is carried out. The controlling effects of rock impact mode and impact velocity on slip distance and accumulation morphology are obtained. The study can be used for reference in predicting the disaster range of high speed rock landslides.
【作者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地球科学与环境工程学院;高速铁路运营安全空间信息技术国家地方联合工程实验室;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凉山州地质环境监测站;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41402266)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创新项目(2682015CX011) 中国国家留学基金委留学基金(访问学者) 四川交通建设科技项目(2015A1-3)资助
【分类号】:P642.22
【正文快照】: 0引言20世纪90年代以来,全球极端气候(降雨、台风)和地震频繁发生,在世界各地发生了很多大型高速岩质滑坡,且呈现逐年上升趋势(黄润秋等,2008a,2008b)。如台湾集集地震中的草岭潭滑坡(Yang et al.,2014)、西藏易贡藏布扎木弄巴特滑坡(Xu et al.,2012)、四川安县大光包滑坡(黄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成永刚;王玉峰;;层面倾角对顺层岩质滑坡贡献率研究[J];岩土力学;2011年12期
2 邢爱国;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动力学机理的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04期
3 胡厚田;;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全程流体动力学机制的研究[J];学术动态;2002年01期
4 刘涌江;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理论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年01期
5 杨为民;吴树仁;石菊松;潘芬;;湖北秭归千将坪岩质滑坡形成机理分析[J];煤炭工程;2006年04期
6 陈喜昌;谷明成;石胜伟;马显春;;岩质滑坡的时间预报与水力启动模型[J];工程地质学报;2009年06期
7 孙军强;朱金荣;;某岩质滑坡的确认及稳定性评价[J];土工基础;2010年02期
8 吴永;何思明;罗渝;;震后暴雨型岩质滑坡启动机理[J];岩土工程学报;2011年01期
9 李康;冯晓;汪洋;;彭水县沙子口顺层岩质滑坡成因与治理研究[J];公路与汽运;2011年02期
10 汪洋;刘艺梁;;平面滑动型涉水岩质滑坡速度计算模型研究[J];灾害学;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曹树祥;白国安;;黄河上游岩质滑坡[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2 汪会帮;;破碎岩质滑坡防治对策[A];第八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集[C];2008年
3 何启标;赵定成;;李家峡坝前岩质滑坡的特征与稳定性的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4 张云;陈永福;;滑坡三维稳定分析的一种近似方法及李家峡滑坡的三维稳定分析[A];滑坡监测技术讨论会论文汇编[C];1988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王成龙 唐宜贵 杨麟 通讯员 肖鹏程 吴_";强降雨引发秭归大面积山体滑坡[N];湖北日报;2014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冯振;斜倾厚层岩质滑坡视向滑动机制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2 邹宗兴;顺层岩质滑坡演化动力学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4年
3 刘涌江;大型高速岩质滑坡流体化理论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石广明;某近水平层状岩质滑坡的形成机理和演化机制[D];兰州大学;2015年
2 李江;四川省南江县红层地区缓倾岩质滑坡成因机理与预警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3 张京伍;云南头寨大型高速岩质滑坡启程剧动机理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4 朱占雄;后缘充水型楔形岩质滑坡成因机理与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5 孙徐;降雨型岩质滑坡预警模型与判据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6 何惠军;巴东新城区库岸岩质滑坡变形研究[D];湖南科技大学;2011年
7 张颖;辽阳石门硅石矿岩质滑坡结构面特征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8 李文辉;岩质滑坡地下水动态演化规律及对滑坡稳定性影响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9 胡泽铭;四川红层地区缓倾角滑坡成因机理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10 徐静;皖南山区斜坡碎石土工程地质特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459822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5982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