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基于埋藏溶蚀模拟实验的白云岩储层孔隙效应研究——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为例

发布时间:2018-01-29 12:30

  本文关键词: 埋藏溶蚀 模拟实验 孔隙效应 白云岩储层 肖尔布拉克组 塔里木盆地 出处:《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埋藏溶蚀作用是白云岩储层发育的控制因素之一,但其对储层的孔隙效应不清,从而制约埋藏溶蚀型白云岩储层的评价与勘探。以塔里木盆地下寒武统肖尔布拉克组白云岩为例,优选藻砂屑白云岩、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3种最常见的岩相为样品,用0.2%的乙酸溶液代表埋藏环境中的有机酸,开展高温高压条件下、开放连续流动体系中的储层溶蚀模拟实验。实验结果显示,不同温压条件、不同岩相特征样品的孔隙度都有所增大,但渗透率呈指数级增大;藻砂屑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孔隙—孔洞型,叠层石白云岩和凝块石白云岩的储集空间类型从孔隙型演变为溶孔—溶缝型。由此说明在埋藏环境中,有机酸对白云岩具有较强的溶蚀性,白云岩储层的初始孔隙结构控制着最终储集空间类型;埋藏溶蚀作用从开始相对均匀溶蚀逐渐转变为非均匀溶蚀,导致溶孔、溶缝非均质发育,局部孔隙间连通性变好。因此埋藏溶蚀作用对改善白云岩储层渗透率的贡献更大。
[Abstract]:Buried dissolution is one of the controlling factors for the development of dolomite reservoir, but its pore effect on the reservoir is unclear. Therefore, the evaluation and exploration of buried solution dolomite reservoir are restricted. Taking the dolomite of Lower Cambrian Sholburak formation in Tarim Basin as an example, the algae-sand dolomite is selected. The three most common lithofacies of stromatolite dolomite and condensed dolomite are used as samples and 0.2% acetic acid solution is used to represent the organic acids in the buried environment under the conditions of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ressure. Simulation experiment of reservoir corrosion in open continuous flow system.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rosity of samples with different lithofacies characteristics increases under different temperature and pressure conditions, but the permeability increases exponentially.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 of algae-sand dolomite evolves from pore type to pore-pore type. The reservoir space types of stromatolite dolomite and condensed dolomite have changed from pore type to dissolving porosity type, which shows that organic acid has strong dissolution to dolomite in buried environment. The initial pore structure of dolomite reservoir controls the final reservoir space type. The buried dissolution gradually changed from relatively homogeneous dissolution to heterogeneous dissolution, resulting in the development of dissolution pore and dissolving joint heterogeneity. Therefore, buried dissolution contributes more to the improvement of dolomite reservoir permeability.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集团碳酸盐岩储层重点实验室;中国石油杭州地质研究院;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
【基金】:国家重大科技专项(2016ZX05004002)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科技部项目(2016B-04)资助
【分类号】:P618.13
【正文快照】: 3.中国石油塔里木油田分公司,新疆库尔勒841000)目前对于白云岩储层的成因,主要认为沉积相、层序界面和埋藏(热液)溶蚀作用是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1-9]。其中优势相带控制基质孔规模发育,层序界面控制暴露面之下洞穴、溶孔和溶缝规模发育的机理明确。对于埋藏(热液)溶蚀作用,勘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米洛耶·伊利契 ,岩英;热液-沉积白云岩[J];地质地球化学;1978年03期

2 胡廷芹 ,钱小鹗;白云岩微溶蚀研究某些新进展[J];广西地质;1992年02期

3 王德景;;白云岩之谜[J];地球;1983年02期

4 田景春,陈洪德,侯明才,覃建雄,周雁,夏青松;右江盆地晚古生代白云岩特征及成因研究[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3期

5 孙钰;钟建华;袁向春;;惠民凹陷沙河街组一段白云岩特征及其成因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07年03期

6 范海明;;山西省优质冶镁白云岩的找矿方向[J];华北国土资源;2007年03期

7 周强;邵兰芳;;鹤壁发现一特大型白云岩矿[J];资源导刊;2011年08期

8 赵建中;王晋南;;阳城县冶镁白云岩矿资源开发利用[J];西部探矿工程;2011年09期

9 何永年;郭金弟;;北京小汤山白云岩实验变形及其组构变化[J];地质科学;1965年01期

10 李昌文;孙加定;蔡自祥;林楚生;;安徽贵池黄龙群下部白云岩中Pseudostaffella的发现及其意义[J];地质论评;1966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杨承运;;浅谈白云岩(石)的研究及其在油气勘查中的意义[A];2002低渗透油气储层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2 齐敦伦;;关于苏、皖南部黄龙组下部白云岩时代归属问题[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3 刘铁庚;叶霖;王兴理;邵树勋;;白云鄂博“白云岩”与围岩的接触关系[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2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9年

4 胡世忠;;论长江下游的黄龙组白云岩的时代及淮南运动[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5 李耀西;陈宏明;;苏浙皖地区黄龙组下部白云岩的时空分布规律及其穿时的机理[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6 先大贤;;白云岩及其红粘土地基土洞溶洞浅析——以贵州省湄潭酒厂扩建工程地质勘察资料为例[A];工程地质勘察学术交流会论文选集[C];1994年

7 ;苏浙皖地区黄龙组下部白云岩实测地层剖面[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8 胡兴旺;刘吉;李忠水;孙立岩;王健;;浑江九队白云岩矿床地质特征[A];2011建材非金属矿地质勘查技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9 张瑛;陈宏明;汤再如;;老虎洞白云岩的成因特征[A];中国地质科学院南京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13)[C];1984年

10 高翔;王平康;彭强;高远;王成善;;松科1井嫩江组湖相白云岩的成因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3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张绍伟;盂县羊泉冶镁白云岩普查野外施工结束[N];中煤地质报;2007年

2 特约记者 白文起 通讯员 周正茂;彭水发现大型炼镁用白云岩矿床[N];地质勘查导报;2006年

3 中科;“雪球地球”假说找到新证据[N];地质勘查导报;2010年

4 杨树文 杨英珉;九龙峡金属镁矿资源开发达成协议[N];甘南日报(汉文版);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肖时珍;亚热带典型白云岩流域化学剥蚀速率及碳汇潜力[D];西南大学;2017年

2 张永生;鄂尔多斯盆地中南部奥陶系马四组白云岩成因及储集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5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李飞宇;内蒙古乌拉特后旗呼和沙拉地区白云岩矿资源调查[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刘梦醒;外源水对白云岩流域岩溶碳汇的影响[D];贵州师范大学;2016年

3 邱高;粘土质白云岩固化水中铜离子的作用与机理[D];合肥工业大学;2016年

4 龙文骏;鄂尔多斯盆地中东部地区马五_(6-10)沉积微相特征及其演化规律的研究[D];长江大学;2017年

5 李子雪;吉林省白山地区白云岩矿可开发性评价[D];吉林大学;2013年

6 周锋德;泌阳凹陷裂缝性白云岩油气储层特征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03年

7 张桠楠;雷家地区沙四段白云岩裂缝型储层测井评价方法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4年

8 孙永丽;白云岩地区土壤退化机理研究[D];贵州师范大学;2006年

9 何建中;雷39块杜家台油层难动用储量评价与部署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2年

10 康麒龙;塔里木盆地西部南华系—震旦系储层特征研究[D];西安石油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73421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73421.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c381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