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纪-三叠纪菊石的发现及其意义

发布时间:2018-01-29 13:07

  本文关键词: 大陆架科学钻探 菊石 吴家坪阶 格里斯巴赫阶 南黄海 出处:《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是南黄海中部隆起上的唯一深钻,是揭示中-古生代海相地层时代,恢复沉积和构造环境的基准井。菊石是二叠纪至三叠纪的重要古生物,在指示地层时代和恢复古地理环境方面,都具有重要价值。在CSDP-2井岩心中发现多块菊石化石,其中的两块化石具有重要意义。根据菊石形态特征,取自1 475.2m岩心中的Roadoceras cf.sinense时代被鉴定为二叠纪罗德阶(Roadian)—吴家坪阶(Wuchiapingian),属于近20年来建立起来的菊石属Roadoceras,其古地理分布位于古赤道及双温区,此次发现的样品则来自华南北缘,拓展了该属的古地理分布范围。另外,在851.9m处岩心中,发现了蛇菊石Ophiceratidae,其为早三叠世格里斯巴赫阶(Griesbachian)分子,非常接近三叠系的底部,为CSDP-2井二叠纪和三叠纪界线的划分提供了重要证据。上述菊石的发现,有助于厘定南黄海中部隆起二叠系-三叠系海相地层发育时代,恢复古地理环境,亦为南黄海进一步的沉积、构造和油气资源研究奠定重要基础。
[Abstract]:The scientific drilling of CSDP-2 well on the continental shelf is the only deep drilling in the middle uplift of South Huang Hai, which reveals the Meso-Paleozoic marine stratigraphic epoch. Permian to Triassic is an important paleontology in indicating stratigraphic age and restoring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There are many chrysanthemum fossils found in the core of CSDP-2 well, two of which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The Roadoceras cf.sinense age, taken from the 14475.2m core, was identified as the Roadianan-Wujiaping stage of the Permian Rhode stage. Wuchiapingian. It belongs to the genus Roadoceras, which has been established in recent 20 years. Its pale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is located in the paleoequator and double temperature region. The samples found this time come from the northern margin of South China. The paleogeographic distribution of the genus has been expanded. In addition, Ophiceratidae has been found in the core of 851.9 m. It is an early Triassic Griesbachian molecule and is very close to the bottom of the Triassic system. It provides important evidence for the division of Permian and Triassic boundaries in CSDP-2 well. The above discovery of permethrin is helpful to determine the age of Permian-Triassic marine stratigraphic development in the central uplift of South Huang Hai. The restoration of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also lays an important foundation for the further study of deposition, structure and oil and gas resources of South Huang Hai.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调查局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青岛海洋科学与技术国家实验室矿产资源评价与探测技术功能实验室;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基金】:国家海洋地质729专项项目(DD2016014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41210005)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13CB429701) 泰山学者工程(ts201511077) 地质调查专项(121201004000150013)
【分类号】:Q915.2
【正文快照】: 南黄海中部隆起新近纪地层之下,为中-古生界海相沉积地层还是岩浆岩或者变质岩,一直以来都有不同意见[1],即使认为其为沉积地层的学者,也存在地层确切时代的争论[2]。此外,黄海作为我国唯一没有油气突破的海域,南黄海中-古生界油气,也被寄予厚望[3]。大陆架科学钻探CSDP-2井,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胡基福;我国南黄海沿岸雾区的客观划分[J];海洋湖沼通报;1979年02期

2 贺楚儒;;南黄海6.2级地震的宏观异常[J];地震学刊;1985年01期

3 王佳,冯明,袁业立;冬季南黄海热输送的初步探讨[J];海洋与湖沼;1989年03期

4 赵一阳,李凤业,秦朝阳,陈毓蔚;试论南黄海中部泥的物源及成因[J];地球化学;1991年02期

5 赵一阳,李凤业,陈毓蔚,D.J.DeMaster,C.A.Nittrouer,J.D.Milliman;论沉积强度——以南黄海为例[J];海洋科学;1991年04期

6 李凡,于建军,姜秀珩,杜全胜,宋怀龙;南黄海埋藏古河系研究[J];海洋与湖沼;1991年06期

7 李家灵,晁洪太;1992年1月23日南黄海5.3级地震[J];地震地质;1993年01期

8 韦钦胜;魏修华;战闰;刘璐;臧家业;;夏季南黄海西部溶解氧的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海洋环境科学;2010年06期

9 陈颐亨;浅析南黄海的找油气前景[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4年02期

10 李端璐;徐映深;丁政;江铁鹰;郭江宁;顾斌;;南黄海6.2级地震宏观烈度[J];地震学刊;1985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刘鸿;岳保静;栾锡武;;南黄海重磁场特征及断裂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韦钦胜;王保栋;于志刚;;南黄海溶解氧分布的季节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分析[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3 喻普之;王谦身;郝天珧;;南黄海几个构造问题的讨论[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4 门可佩;;江苏—南黄海地区未来3~5年地震形势分析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七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1998年

5 孙霞;王保栋;韦钦胜;谢琳萍;;南黄海水体无机氮结构的季节变化特征[A];中国海洋湖沼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6 姚永坚;夏斌;冯志强;姜玉坤;;南黄海古生界以来构造演化[A];中国地球物理.2003——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九届年会论文集[C];2003年

7 霍元子;张建恒;陈丽平;曹佳春;韩渭;马家海;何培民;;南黄海绿潮早期形成过程监测及漂浮源头分析[A];中国藻类学会第八次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讨论会论文摘要集[C];2011年

8 郝天珧;黄松;徐亚;李志伟;张丽莉;王家林;Suh Mancheol;Kim Kwangkee;;关于黄海深部构造的地球物理认识[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1年

9 栾锡武;刘俊;施剑;聂鹏飞;王小杰;王文娟;潘军;颜中辉;;利用印支面预测南黄海油气远景区[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八专题论文集[C];2013年

10 杨树春;胡圣标;蔡东升;冯晓杰;高乐;卢景美;;南黄海南部盆地地温场特征及热-构造演化[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二○○三学术论文汇编·第四卷(油气资源)[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不出油气心不甘[N];中国矿业报;2006年

2 殷耀 任会斌;南黄海油气勘查缘何久攻不克[N];中国矿业报;2006年

3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油气开发获技术支撑[N];中国矿业报;2006年

4 记者 田雪莲 滕艳;南黄海经历了6个构造演化阶段[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5 记者 金小平;油气地质专家“会诊”南黄海[N];中国矿业报;2006年

6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前第三系地质研究获好评[N];中国矿业报;2006年

7 王新军;南黄海石油天然气资源勘查工作亟待加强[N];中国石化报;2006年

8 记者 金小平;物探技术在南黄海勘查中获突破[N];中国矿业报;2006年

9 记者 金小平;南黄海油气寻找又添新依据[N];中国矿业报;2006年

10 本报记者 田雪莲 李伟锋;纵横四海[N];地质勘查导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祁江豪;南黄海地区地壳速度结构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2 贺志鹏;南黄海重金属的演变特征及控制因素[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3 刘学海;南黄海及养殖功能海域生态动力学模型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09年

4 王红霞;南黄海晚更新世以来环境演变的矿物—地球化学记录[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5 邓伟;南黄海、东海表层沉积物中脂肪烃与多环芳烃的分布特征及来源初步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6 温春;南黄海西部陆架冰后期三种典型沉积类型的沉积演化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2年

7 卢健;南黄海西部晚更新世末期以来沉积特征及其物源环境意义[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3年

8 王琳淼;南黄海中部泥质区全新世以来古环境沉积记录及其对东亚季风的响应[D];中国海洋大学;2014年

9 梅西;南黄海DLC70-3孔晚更新世以来的沉积记录与环境响应[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侯雪景;南黄海海岸带和内陆架地质碳汇能力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3年

2 陈筱林;南黄海泥质区西北缘B01孔沉积地球化学记录及源—汇效应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3 张苑伦;夏季西南黄海环流三维结构及其影响机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16年

4 张响;南黄海辐射沙脊群北部碳氮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研究[D];南京大学;2015年

5 谢琳萍;南黄海有机碳的分布、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6 江春波;南黄海春季CO_2海—气交换通量及其与夏季的比较[D];中国海洋大学;2006年

7 刘莉;南黄海和东海海水中溶解氨基酸的分布、组成及环境因子的相关性研究[D];中国海洋大学;2013年

8 胡乐园;南黄海磁性基底深度重磁震反演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9 谢天峰;南黄海重磁资料处理与断裂系统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海洋研究所);2008年

10 张宪军;南黄海中西部全新世沉积特征及物源分析[D];中国海洋大学;2008年



本文编号:1473488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73488.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ad41***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