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芦山M_S7.0地震前后甲烷排放时空演化分析
本文关键词: 芦山地震 异常 遥感 甲烷 出处:《地震学报》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研究地震活动与大气甲烷浓度时空演变之间的关系,以芦山M_S7.0地震为例,基于极轨卫星AQUA上搭载的卫星大气红外探测器(AIRS)获取的甲烷数据产品,通过背景值差值法对该地震前后甲烷柱浓度信息、垂直浓度廓线信息及长时间序列变化信息进行提取,挖掘芦山地震前后甲烷异常排放的时空演化特征.结果表明:2013年1—4月芦山震中区存在明显的甲烷浓度升高;甲烷浓度时空演化趋势为初始排放→激增扩散→聚敛加强→相对减弱→震后排放→回复平静;震前震中区甲烷柱浓度为该地区2008年1月—2016年8月异常最显著的时段.因此认为芦山M_S7.0地震前甲烷排放浓度升高现象或为该地震的前兆信息.
[Abstract]:In order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eismic activity and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of atmospheric methane concentration, the Lushan MsS7.0 earthquake was taken as an example. Based on the methane data obtained from the satellite atmospheric infrared detector (AIRS) carried on the polar orbit satellite AQUA, the information of methane column concentrat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earthquake was obtained by the method of background value difference. Vertical concentration profile information and long time series change information were extracted. The temporal and spatial evol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abnormal methane emission before and after the Lushan earthquake were excavated.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e increased obviously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of Lushan earthquake from January to April on 2013. The spatiotemporal evolution trend of methane concentration is initial emission. 鈫扨roliferation and diffusion. 鈫扐ccumulation and strengthening. 鈫扲elative weakening. 鈫扨ost-earthquake discharge. 鈫扲eturn to calm; The concentration of methane column in the epicentral region before the earthquake was the most significant period from January 2008 to August 2016. It is considered that the methane emission concentration increased before the MSP 7.0 earthquake in Lushan or before the earthquake. Omega information.
【作者单位】: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大气物理学院;中国科学院遥感与数字地球研究所;中国地震台网中心;
【基金】:科技部政府间国际科技创新合作重点专项(2016YEE0122200) 四川省科技支撑计划专项(2016JZ0027)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471310)联合资助
【分类号】:P315.724
【正文快照】: 引言地球自内部向外不断排放气体,相应的深部流体运动为构造运动提供了重要的驱动力(杜建国等,1994;徐常芳,1997;朱永峰,1998;杜乐天,2005).构造活动使断裂地区产生微破裂,进而有利于气体逸出(King et al,2006;Voltattorni etal,2012).因此,地震活动常伴随着地球排气过程.排气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万运帆;高清竹;;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J];中国农业气象;2006年01期
2 姚守平;罗鹏;王艳芬;吴宁;;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进展[J];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2007年02期
3 王平;黄耀;张稳;;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估算[J];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9年05期
4 汪永钦,李年荣,刘荣花,周秋菊,,朱雁;稻田甲烷排放抑制剂实验结果分析[J];河南气象;1994年04期
5 沈壬兴,上官行健,王明星,王跃思,张文,卢巨祥,许炳雄,傅桂芬,李铭珊,林子瑜;广州地区稻田甲烷排放及中国稻田甲烷排放的空间变化[J];地球科学进展;1995年04期
6 王明星,上官行健,沈壬兴,王跃思,谢小立,王卫东;华中稻田甲烷排放的施肥效应及施肥策略[J];中国农业气象;1995年02期
7 于述霞;湿地甲烷排放研究简述[J];中国地理科学文摘;1995年04期
8 任丽新,王庚辰,张仁健,段长麟,M. A. K. Khalil , M. J. Shearer,R. A. Rasmussen , R. W. Dalluge;成都平原稻田甲烷排放的实验研究[J];大气科学;2002年06期
9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及其修正[J];生态学报;2004年11期
10 张稳,黄耀,郑循华,李晶,于永强;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研究——模型的验证[J];生态学报;2004年1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张银龙;;湿地甲烷排放研究评述[A];面向21世纪的科技进步与社会经济发展(上册)[C];1999年
2 秦晓波;李玉娥;刘克樱;;长期施肥对湖南稻田甲烷排放的影响[A];中国气象学会2007年年会大气成分观测、研究与预报分会场论文集[C];2007年
3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A];2009新华杯迎国庆60周年畜牧兽医科技论文集[C];2009年
4 韩广轩;朱波;;稻油轮作稻田甲烷排放及其总量估算[A];第九届中国青年土壤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暨第四届中国青年植物营养与肥料科学工作者学术讨论会论文集[C];2004年
5 娜仁花;董红敏;;营养因素对反刍动物甲烷排放影响的研究现状[A];第十一届全国家畜环境科学讨论会论文集[C];2008年
6 马青山;余占桥;张日俊;;微生物生物技术在控制畜牧业甲烷排放中的应用[A];第四届第十次全国学术研讨会暨动物微生态企业发展战略论坛论文集(上册)[C];2010年
7 王秀珍;郑长春;黄敬峰;;稻田甲烷排放监测技术研究[A];全国畜禽和水产养殖污染监测与控制治理技术交流研讨会论文集[C];2008年
8 高艳霞;李秋凤;曹玉凤;李春华;李建国;;我国反刍动物甲烷排放现状及调控技术研究进展[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2009学术年会论文集(下册)[C];2009年
9 秦晓波;李玉娥;万运帆;廖育林;;湖南稻田甲烷排放及其对不同管理措施的响应[A];发展低碳农业 应对气候变化——低碳农业研讨会论文集[C];2010年
10 秦旭旭;郝力壮;冯宇哲;王万邦;王迅;柴沙驼;崔占鸿;赵月平;张晓卫;刘书杰;;大蒜素抑制牦牛瘤胃甲烷排放的研究[A];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动物营养学分会第十一次全国动物营养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李欣 译;北极释放甲烷速度加快[N];中国气象报;2010年
2 林万涛;稻田甲烷排放不增加温室效应[N];新华每日电讯;2001年
3 马毅达;澳大利亚减排新招 不让羊打嗝放屁[N];中国畜牧兽医报;2009年
4 本报记者 何英;美公布甲烷排放削减计划[N];中国能源报;2014年
5 首席记者 任荃;改变种稻习惯可为地球“降温”[N];文汇报;2009年
6 张小青;十九国联手推进甲烷市场化[N];中国环境报;2007年
7 记者 张小军;越高产越环保[N];新华每日电讯;2002年
8 记者 沈建华 刘文彬;水稻田并非甲烷排放重要源头[N];农民日报;2009年
9 本报记者 许琦敏;农田急需“碳滋养”[N];文汇报;2010年
10 陈重宇;世界各国致力甲烷市场化[N];中华工商时报;2007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8条
1 游玉波;肉牛甲烷排放测定与估算模型的研究[D];中国农业科学院;2008年
2 丁维新;沼泽湿地及其不同利用方式下甲烷排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南京土壤研究所);2003年
3 王平;基于模型和GIS技术估算1955-2005年中国稻田甲烷排放[D];南京农业大学;2009年
4 李大明;免耕和秸秆覆盖旱作稻田甲烷排放及甲烷产生菌群落结构和数量的变化特征[D];南京农业大学;2010年
5 甘德欣;稻鸭共栖免耕减排甲烷机制及综合效益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3年
6 孙晓新;小兴安岭沼泽甲烷排放及其对人为干扰的响应研究[D];东北林业大学;2009年
7 傅志强;水稻植株和土壤对CH_4排放的影响及定量模型研究[D];湖南农业大学;2007年
8 黄佳芳;闽江河口短叶茳芏湿地甲烷产生、氧化、传输与排放研究[D];福建师范大学;2013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孙景鑫;艾比湖地区生长季典型生态系统土壤甲烷排放通量分析[D];新疆大学;2012年
2 刘建功;气候变化背景下中国自然湿地生态系统甲烷排放的时空变化[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3 王晓龙;若尔盖高寒泥炭湿地甲烷排放特征研究[D];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5年
4 杨镒铭;稻麦秸秆还田对分蘖期稻田土壤碳氮及甲烷排放的影响[D];南京农业大学;2014年
5 盛宣才;水位对杭州湾芦苇湿地甲烷排放的影响[D];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2015年
6 蒋明抒;农村非点源生活污水垂直流人工湿地处理系统甲烷排放控制研究[D];四川农业大学;2015年
7 肖怡;三种益生菌对肉羊甲烷排放、物质代谢和瘤胃发酵的影响[D];塔里木大学;2016年
8 葛会敏;稻田甲烷排放水稻品种间差异及机理[D];扬州大学;2016年
9 杨小兵;基于大田试验对圩区稻田甲烷排放模型的研究[D];安徽农业大学;2015年
10 冉宇;模拟气候条件对田间甲烷排放及相关微生物的影响[D];浙江大学;2017年
本文编号:1475545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7554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