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川中—川西地区茅口组顶部地震相特征与成因

发布时间:2018-02-01 10:34

  本文关键词: 四川盆地 茅口组 地震相 玄武岩 出处:《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年03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为解决川中-川西地区钻井资料匮乏、受玄武岩喷发影响地层纵横向分布发生变化等问题,利用地震资料开展中二叠统茅口组及上覆地层地震相特征分析。通过地震识别,茅口组顶界在地震剖面上主要表现为强波峰地震反射,川中-川西地区茅口组顶界存在明显的弱振幅杂乱地震反射特征连片分布。根据沉积背景分析,认为川西南部地区、川西中部地区、川西北部地区、川中地区茅口组顶界弱振幅地震异常响应特征为火山喷发、火山沉积与碳酸盐岩喀斯特等不同地质作用所引起;结合茅口组上覆地层的差异,将川西-川中分为4个地震相区域。四川盆地上二叠统玄武岩在成都-简阳地区分布,早期可能为火山口爆发区,为油气勘探有利区带。
[Abstract]:In order to solve the problem of lack of drilling data in Chuanzhong-western Sichuan area and the change of vertical and horizontal distribution of strata affected by basalt eruption. The seismic facies characteristics of the middle Permian Maokou formation and the overlying strata are analyzed by seismic data. Through the seismic identification, the top boundary of the Maokou formation is mainly reflected by strong wave peak on the seismic profile. The top boundary of Maokou formation in central Sichuan and western Sichuan area has obvious weak amplitude random seismic reflection feature distribution. According to the analysis of sedimentary background, it is considered that southern Sichuan, central Sichuan and northern Sichua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weak amplitude seismic anomalies at the top of Maokou formation in central Sichuan are volcanic eruption, volcanic deposition and carbonate karst. According to the difference of overlying strata in Maokou formation, the west Sichuan and central Sichuan are divided into 4 seismic facies regions. The upper Permian basalt in Sichuan basin is distributed in Chengdu-Jianyang area, and the early stage may be volcanic eruption area. A favorable zone for oil and gas exploration.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西南油气田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化西南油气分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07-004) 中国石油股份公司重大科技专项(2014E-3208GF,2016E-0604)
【分类号】:P618.13;P631.4
【正文快照】: 四川盆地二叠系上统包括长兴组/大隆组、龙潭组/吴家坪组,中统包括茅口组、栖霞组,下统包括梁山组。茅口组主要为碳酸盐岩台地相沉积,沉积泥晶灰岩、生物(屑)灰岩、残余生物灰岩和有机质泥质灰岩[1-2]。茅口组碳酸盐岩一直是四川盆地油气勘探重点层系。近年来,茅口组油气勘探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范春华;;清溪场地区茅口组裂缝储层预测[J];物探化探计算技术;2011年02期

2 龙家荣;;贵州茅口河地区的茅口组及其底界[J];地质论评;1985年05期

3 乔应轸;湘东茅口组与当冲组层位关系的探讨[J];煤田地质与勘探;1980年03期

4 周龙芬;川弥87井二叠系茅口组的成岩后生变化及其对储集性能的影响[J];西南石油学院学报;1989年03期

5 李文恒;;对江西“鸣山层”的新认识[J];地质论评;1963年03期

6 李刚;唐照友;程旭;;黔南坳陷平塘甘寨二叠系茅口组沉积相与储层特征分析[J];沉积与特提斯地质;2013年04期

7 李源航;;贵州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发育特征及水文地质意义探讨[J];贵州地质;2014年02期

8 肖晋 ,郑福瑞 ,韩兰生;湘南当冲组底部不存在硅质层[J];地层学杂志;1992年03期

9 桑琴;未勇;程超;黄静;何术坤;郭贵安;吴昌龙;彭祚远;;蜀南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古岩溶地区水系分布及岩溶地貌单元特征[J];古地理学报;2012年03期

10 桑琴;未勇;程超;黄静;吕宗刚;吴昌龙;彭祚远;;蜀南地区茅口组气藏气水分布特征及其控制因素[J];中国地质;2012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2条

1 李旭兵;;湘鄂西地区茅口组顶部古岩溶不整合面形成原因及意义[A];中国古生物学会第十次全国会员代表大会暨第25届学术年会——纪念中国古生物学会成立80周年论文摘要集[C];2009年

2 杨瑞东;王伟;鲍淼;魏怀瑞;张晓东;刘玲;;贵州水城—纳雍一带中二叠世茅口组顶部锰矿沉积及矿床成因分析[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1届学术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2条

1 特约记者 李传富 通讯员 林胜容 廖雨剑;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治水初见成效[N];中国石油报;2009年

2 贺彦;勘探南方两个子项目取得进展[N];中国石化报;2012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胡修权;涪陵地区茅口组岩溶古地貌恢复及储层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曾传林;蜀南李子坝茅口组地震储层预测技术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2 张君毅;相国寺储气库井茅口组钻遇复杂问题及处理对策[D];西南石油大学;2016年

3 章婷;川东南二叠系茅口组地震相与储层预测[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4 田雪松;川东南地区茅口组碳酸盐岩储层地球化学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5 周博;蜀南地区茅口组沉积微相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3年

6 杜夕庆;川中南部地区二叠系茅口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特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7 黄华;綦江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层序地层与沉积相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3年

8 陈国纬;蜀南地区孔滩气田茅口组气藏开发动态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9 陈韵骐;川东地区中二叠统茅口组颗粒滩分布规律及对风化壳岩溶的控制[D];西南石油大学;2014年

10 谭乔;蜀南地区合江构造茅口组气藏开发潜力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48165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8165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9d3b***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