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黑龙江省饶河县258高地金矿区地质特征及找矿预测

发布时间:2018-02-08 08:31

  本文关键词: 成矿地质条件 成矿模式 找矿标志 成矿预测 258高地金矿区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258高地金矿区位于完达山—锡霍特—阿林造山带中部西缘,完达山地块东部,区内构造—岩浆活动强烈,成矿地质条件优越,具有良好的金及多金属找矿潜力。通过对258高地金矿床的区域地质背景和成矿地质环境研究,分析了成矿地质条件,建立了金矿成矿模式,并结合区域及矿区地球物理、地球化学特征,提取找矿标志,建立了找矿模型,为该矿床深部及外围找矿确定了找矿方向。 258高地金矿区内大面积分布燕山期蛤蚂河花岗岩(主要岩性为花岗闪长岩及二长花岗岩)以及闪长玢岩脉,其中闪长玢岩脉与矿体在空间上密切相伴,二者具有一定成生联系,为金矿成矿提供了重要的物源、热源,为重要的岩浆岩条件;构造以北东、北北东和北西向为主,其中北东向深大断裂控制着蛤蚂河岩体的展布,为重要的控岩构造,由它派生的一系列北西、北北东向次级断裂控制着矿化蚀变带及矿脉的展布,为重要的容矿构造,而两组构造交汇部位是金矿成矿最有利部位。 矿区内矿体主要赋存在碎裂蚀变花岗岩和蚀变闪长玢岩中,形成蚀变岩型金矿,,少量石英脉型金矿。矿石矿物以黄铁矿为主,其次为黄铜矿,局部可见闪锌矿,矿石结构主要为他形晶粒状结构、交代网状结构、交代残余结构及压碎结构等,矿石构造为细脉状构造、稀疏浸染状构造、蜂窝状囊状构造。成矿热液期主要划分黄铁矿-石英阶段,石英-硫化物阶段和碳酸盐-石英三个阶段,其中第一、二阶段为主成矿阶段。 矿区内出露的侵入岩均为高钾钙碱性过铝质岩石,微量元素特征显示花岗闪长岩和二长花岗岩具有下地壳重熔型岩浆岩的特征;而闪长玢岩具有典型幔源岛弧岩浆岩的特点。岩体的锆石LA-ICP-MS U-Pb定年结果显示,矿区岩体主要形成于130Ma、118-122Ma、109Ma三个阶段,表明该区岩浆活动具有多源性和多期性,依据矿体产出位置及成因类型,推测258高地金矿区的成矿时代可能为118~122Ma之间,或晚于岩浆岩的侵位时间。 早白垩世晚期,受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具有幔源特征的闪长玢岩等中基性岩沿裂隙直接上升,携带部分成矿元素,随着热液活动到成矿有利部位,并随温压环境的改变及近地表大气降水混入,矿质在构造裂隙中卸载,逐步富集形成矿体,呈北西向雁行式排列,与脉岩伴生,形成了含金石英脉型和蚀变岩型金矿。同时,矿区内含金石英脉岩的包裹体特征显示,流体主要成分有CO2、H2O、CH4,成矿温度在集中于230℃~297℃,密度集中在0.7~0.9g/cm3,成矿盐度集中在6%~9%Nacl eqv,成矿压力为21~31MPa,成矿深度约为2.10~3.10km,初步确定258高地金矿是与板块俯冲有关的活动大陆边缘环境有关的中低温岩浆热液型金矿床。 综合成矿地质条件以及物化探异常特征,最终提取矿区找矿标志,认为①.燕山期蚀变闪长玢岩与蚀变花岗岩含金丰度较高,并且在空间上与矿体密切伴生,为重要的岩浆找矿标志;NW向及其与NNE向构造交汇部位为重要的构造找矿标志;伴随矿化作用形成的硅化、黄铁矿化、绢云母化、绿泥石化等,为围岩蚀变找矿标志;②.土壤地球化学Au元素异常面积大、异常值高,且浓集中心明显的是金矿找矿的直接化探标志;③.对矿区地球物理(激电中梯视极化率、视电阻率和地面高精度磁测)特征的分析研究,金矿(化)体显示出高阻高极化、低阻高极化、以及地面高精度磁测低缓正异常及低缓正负异常接触带,是矿区寻找金矿(化)体重要的地球物理标志。 根据成矿地质条件有利程度和成矿模式,结合建立的综合找矿模型,在矿区内圈定出Ⅰ级成矿预测区2处,Ⅱ级成矿预测区2处,进一步优选出该区的找矿靶区2处,认为258高地金矿具有寻找深部金及多金属的潜力。
[Abstract]:......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51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建新;孙丰月;臧兴运;付洋;孙振明;丁培超;;吉林板庙子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其地质意义[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0年05期

2 邵济安 ,王成源 ,唐克东 ,张勤运;那丹哈达岭地层与地体的关系[J];地层学杂志;1990年04期

3 孙丰月;王力;霍亮;王可勇;;黑龙江乌拉嘎大型金矿床流体包裹体特征及矿床成因研究[J];中国地质;2008年06期

4 陈衍景;;初论浅成作用和热液矿床成因分类[J];地学前缘;2010年02期

5 邓晋福,莫宣学,罗照华,赵海玲,赵国春,曹永清,于学政;火成岩构造组合与壳-幔成矿系统[J];地学前缘;1999年02期

6 刘凤山,石准立;国外岩浆热液成矿理论研究现状与进展[J];地质科技情报;1994年02期

7 汪新文;东北亚大陆边缘中新生代构造事件与演化序列[J];地质科技情报;1997年04期

8 张庆龙;水谷伸治郎;小(山鸟)智;邵济安;;黑龙江省那丹哈达地体构造初探[J];地质论评;1989年01期

9 邵济安;王成源;唐克东;;乌苏里地区构造新探索[J];地质论评;1992年01期

10 水谷伸治郎;邵济安;张庆龙;;那丹哈达地体与东亚大陆边缘中生代构造的关系[J];地质学报;1989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条

1 薛明轩;黑龙江省内生金矿成矿作用研究[D];吉林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495032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95032.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c7c4***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