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青藏高原若尔盖泥炭地孢粉记录的全新世以来植被和环境变化

发布时间:2018-02-09 10:10

  本文关键词: 孢粉 烧失量 植被变化 全新世 若尔盖 青藏高原 出处:《兰州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青藏高原东部受到亚洲夏季风的主要影响,形成发育高寒草甸、山地针叶林和温带草原植被的生态过渡带,对气候变化响应非常敏感。本文以青藏高原东部若尔盖盆地南部红原泥炭ZB10-C9岩芯(长668 cm)为研究对象,采用烧失量、岩性沉积特征和孢粉化石组合分析,利用17个AMS14C年代数据在Bacon模型建立的可靠年代序列下,重建了~11.4 ka BP以来青藏高原东北部若尔盖盆地红原泥炭周边山地植被变化以及泥炭区域气候变化历史。获得了以下主要认识:(1)钻孔岩性和烧失量结果显示:11.4-10.6 kaBP,沉积物岩性为粘土-泥炭,沉积环境从浅湖相沉积逐渐过渡为泥炭沉积;有机质含量很低,干密度较大,平均约0.6 g/cm3;距今10.6 ka以来,沉积环境为稳定的泥炭沉积,有机质含量较高,干密度较低,碳沉积速率先增加后减小(平均约49.8 gC/m2/yr),明显高于同时期北方大部分的泥炭沉积。其中,有机质含量在10.6-3.9 ka BP最高(约60-80%);指示泥炭分解程度和湿度的干密度在9.6-6.3kaBP最低,6.3kaBP后逐渐上升(平均约0.12g/cm3),指示了在9.6-6.3kaBP阶段研究区气候较为湿润,6.3 kaBP以来逐渐变干。3.9 kaBP年以来,有机质含量、碳沉积速率指标均表现出较大波动,干密度波动增加,综合表明此阶段区域环境不稳定且有变干趋势。(2)钻孔孢粉分析结果显示:11.4-10.6 kaBP,以云杉(Picea)为主的木本花粉含量很高(约40%),指示研究区周围山地的植被状况,表明在较大的花粉源区内发育云杉林:;距今10.6 ka以来,典型的泥炭沉积环境下孢粉沉积源区缩小,孢粉组合反映了研究区的区域植被状况。云杉花粉含量在早中全新世(9.6-3.9 kaBP)较高(5%-30%),6.3 kaBP达到峰值后逐渐下降。云杉花粉的含量变化指示了研究区的温度变化,根据云杉花粉含量变化可以得出早中全新世研究区为森林-高山草甸生态区,温度较高,之后呈现下降趋势。3.9 kaBP以来,孢粉组合中木本花粉减少,莎草科(Cyperaceae)花粉含量下降,蒿属(Artemisia)等菊科花粉含量增加,指示了晚全新世高寒草甸的退化趋势。综合分析若尔盖盆地ZB10-C9岩芯烧失量、岩性变化特征和孢粉组合指标数据,结果表明:11.4-10.6 kaBP,研究区粘土-泥炭沉积中木本花粉含量很高,指示研究区周围山地的植被状况,表明在较大的花粉源区内发育云杉林;泥炭于9.6 kaBP稳定发育。研究区早中全新世(9.6-3.9 kaBP)为温暖湿润气候,处于亚洲夏季风最强盛阶段和气候适宜期。3.9 ka BP以来,研究区环境波动变干,高寒草甸呈现退化趋势。这一研究结果与近年来我国南方石笋记录的古季风历史、北半球夏季太阳辐射变化和其他大尺度边界条件(包括海表温度和海平面)一致,可能指示了太阳辐射影响和控制了青藏高原高海拔地区的气候变化和生态演替。其中,中全新世之后的气候冷干与太阳辐射下降和夏季风减弱有密切联系。研究区晚全新世泥炭和植被的小幅高频波动,指示了高寒植被过渡带植被生态系统对温度、降水等气候条件非常敏感。本研究中以云杉花粉为代表的木本植物变化曲线记录了 8.2kaBP、5.5kaBP、4.2kaBP、2.8kaBP气候冷事件,表明若尔盖盆地植被对全新世气候变化的快速响应。
[Abstract]:In the eastern part of the Qinghai - Tibet Plateau , the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is stable .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s 10 . 6 - 3 . 9 ka BP , which is about 0 . 6 g / cm 3 . The content of organic matter is 10 . 6 - 3 . 9 ka BP .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pollen content in the area surrounding the Holocene ( 9.6 - 3.9 kaBP ) is high ( 5 % -30 % ) .

【学位授予单位】:兰州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Q914;P53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刘洪杰;;全新世的中国犀类及其地理分布[J];动物学杂志;1993年06期

2 魏乐军,郑绵平,蔡克勤;西藏洞错发现全新世第一次冷期的证据[J];地学前缘;2000年02期

3 赵景波,岳应利,黄春长,郝利民;西安地区全新世土壤的演变[J];中国历史地理论丛;2002年03期

4 陈锐;克里雅河流域全新世绿洲环境变迁[J];第四纪研究;2002年03期

5 付淑清,陈淑娥,魏明建,李英,李勇;天水谢家湾全新世环境变迁及人地关系演化[J];地球科学与环境学报;2004年02期

6 周群英;西安地区全新世环境变迁与土壤的形成演化[J];陕西教育学院学报;2004年03期

7 张小咏,李永化,刘耕年,尹怀宁;辽西北地区全新世中期以来环境变迁[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2004年04期

8 李小强,赵宏丽,闫敏华,王升忠;东北三江平原全新世火演化及其与植被和气候的关系[J];地理科学;2005年02期

9 李菁;袁源;;长江流域全新世古洪水研究进展[J];固原师专学报;2006年03期

10 史威;朱诚;王富葆;田晓四;;渝东峡江区全新世环境考古与环境变迁研究现状[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7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陈发虎;安成邦;;西部全新世环境快速变化与西部开发[A];西部大开发 科教先行与可持续发展——中国科协2000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0年

2 甘枝茂;桑广书;甘锐;岳大鹏;;全新世渭河西安段河道变迁与土壤侵蚀[A];地理教育与学科发展——中国地理学会2002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2年

3 何元庆;姚檀栋;沈永平;张忠林;庞洪喜;卢爱刚;;中国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的回顾与讨论[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4 庞奖励;黄春长;;黄土地层记录的关中地区全新世时期重要水文事件研究[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5 范淑贤;吉云平;;河南平原全新世古植被变迁[A];中国古生物学会微体学分会第十五次学术年会中国古生物学会化石藻类专业委员会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暨第十六次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14年

6 朱湘元;王长炎;张诚;黄长水;;福建长乐全新世磁性地层的研究[A];中国科学院地球物理研究所论文摘要集(1985)[C];1989年

7 温锐林;肖举乐;常志刚;翟大有;周朗;许清海;李月从;S.Itoh;;全新世呼伦湖区植被和气候变化的孢粉记录[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十届(2010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下)[C];2011年

8 金章东;王苏民;沈吉;;全新世单一湖泊流域化学风化及其对气候事件的响应[A];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C];2003年

9 马保起;李克;吴卫民;盛小青;;大青山山前断裂全新世古地震研究[A];中国地震学会第八次学术大会论文摘要集[C];2000年

10 赵艳;于子成;陈发虎;刘秀菊;;青藏高原东北部克鲁克湖区全新世湖水位与植被变化[A];中国孢粉学分会七届一次学术年会论文摘要集[C];2005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4条

1 王绍武;全新世的气候突变[N];中国气象报;2007年

2 记者 陈惠玲;北部湾海洋环境海上联合调查全面完成[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3 杨睿;刘莉:中国北方全新世早期生计形态[N];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7年

4 记者 柴海亮;中国人的“脸”在变小[N];人民日报;2006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张俊辉;中亚干旱区高山泥炭磁性特征变化机制与古环境[D];兰州大学;2013年

2 张肖剑;全新世亚洲季风区与内陆区湿度变化位相关系及其驱动机制[D];兰州大学;2016年

3 张彦;新疆阿尔泰山区全新世泥炭发育特征及区域环境演变[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6年

4 陶士臣;新疆东部湖泊沉积花粉记录的全新世植被与环境[D];兰州大学;2011年

5 查小春;汾渭盆地全新世古洪水和侵蚀沉积事件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5年

6 孙惠玲;六盘山天池岩芯记录与中晚全新世气候变化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7 赵传湖;全新世东亚地区气候时空演变及古气候定量重建[D];南京大学;2009年

8 杨前进;临汾盆地全新世成壤环境演变及人类活动影响[D];陕西师范大学;2004年

9 李瑜琴;泾河流域全新世环境演变及特大洪水水文学研究[D];陕西师范大学;2009年

10 魏明建;全新世黑垆土中千年尺度的全球变化记录[D];中国地质科学院;1996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吕春艳;重庆金佛山地区全新世石笋记录研究[D];西南大学;2015年

2 龙仙娥;基于小波分析的云南湖泊全新世沉积特征及信号记录[D];云南师范大学;2015年

3 李伟;中晚全新世东亚季风演化历史及其气候事件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5年

4 赵丹丹;早全新世浑善达克沙地古湖泊演化与环境变迁[D];内蒙古师范大学;2015年

5 谭艳;太湖西部平原全新世环境演变的钻孔记录[D];南京大学;2015年

6 吕晓楠;巴丹吉林沙漠全新世湖泊沉积物分析与环境重建[D];兰州大学;2014年

7 徐军强;北疆阿尔泰山地泥炭记录的全新世大气粉尘变化[D];兰州大学;2014年

8 曹文红;中晚全新世台湾海峡西侧物源演化及其对洋流的指示[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9 白雪莘;江苏南通NT钻孔全新世沉积物磁学特征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10 江俊;埃及北部Faiyum盆地全新世环境演变过程及其与尼罗河的联系[D];华东师范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497687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497687.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d0683***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