堰塞湖溃坝堆积物的粒度特征分析:以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为例
本文关键词: 堰塞湖 古滑坡 溃坝堆积物 粒度参数 岷江 出处:《现代地质》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岷江上游叠溪古滑坡堰塞湖在地质历史时期(20~30 ka BP之间)发生了多次溃决,并在其下游岷江两岸形成一套规模罕见(长约5 km)的溃坝堆积物。通过现场调查、测量取样和室内筛分试验,分析了溃坝堆积物的物质组成、粒度分布及粒度参数等特征。结果表明:(1)堆积物主要由砾石、卵石、砂及少量粉/黏土组成;(2)从上段至下段,溃坝堆积物的平均粒径和分选系数逐渐变小,偏度值逐渐变大,且包含了所有的峰态类型;(3)溃坝堆积物各段的粒度频率曲线均为双峰型,概率累积曲线均表现为上凸型,且从上段至下段逐渐变紧凑。这些特征反映了溃坝堆积物物源区以粗砾石/块石为主,且从上段至下段,粗砾石逐渐减少,细粒成分逐渐增加,沉积物的分选性逐渐变好,溃决洪水的水动力强度逐渐减弱。本研究结果对于认识堰塞湖溃坝堆积物沉积特征及沉积环境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Abstract]:Yanxi ancient landslide barrier lake in the upper reaches of Minjiang River has been broken several times in the geological historical period between 20 and 30 ka BP, and a set of rare (about 5 km long) dam-break deposits have been formed on the banks of the lower Minjiang River. The characteristics of material composition, particle size distribution and particle size parameters of dam break deposit are analyzed by measuring sampling and laboratory screening tes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deposit consists mainly of gravel, pebble, sand and a small amount of powder / clay from the upper section to the lower section. The average particle size and sorting coefficient of dam break deposit gradually become smaller, the deviation value gradually becomes larger, and the grain size frequency curve of each section of dam break deposit is bimodal type, and the probability accumulation curve is upper convex type. From the upper segment to the lower segment, the coarse gravel / block is the main source area, and from the upper segment to the lower segment, the coarse gravel gradually decreases, the fine grain composi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and the separation property of the sediment becomes better, which indicates that the source area of the deposit in the dam break is mainly coarse gravel / block, and the coarse gravel decreases gradually from the upper segment to the lower segment, and the fine grain composition increases gradually. The hydrodynamic strength of outburst flood decreases gradually. The results of this study are of great significance in understanding the sedimentary characteristics and sedimentary environment of dam-break deposit in dam-break lake.
【作者单位】: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工程技术学院;北京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
【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4123074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1571012) 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2652015060)
【分类号】:P642.2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安川克已 ,陈德惠;琵琶湖底堆积物的磁化测定[J];地质地球化学;1975年01期
2 谢明;长江三峡地区的黄土状堆积物[J];地球化学;1991年03期
3 栾城;;滑坡堆积物水分动态的观测[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5期
4 张庆云 ,田德利;利用砾石形状和圆度判别第四纪堆积物的成因[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6年01期
5 党福江;党如童;;陡坡河床堆积物中的水分动态[J];水土保持应用技术;2009年05期
6 张相训;桂西岩溶区第四纪堆积物的特征及其成因初步分析[J];广西地质;1993年01期
7 王华俊;涂国祥;李俊明;;西南某高速公路库区段冰水堆积物塌岸预测及模式研究[J];湖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年01期
8 钱方,张景鑫,殷伟德;周口店猿人洞堆积物磁性地层的研究[J];科学通报;1980年04期
9 刘祥;松花江中游(吉林北—陶赖昭)一带第四纪堆积物分层[J];长春地质学院学报;1984年04期
10 李建星;岳乐平;徐永;孙勃;孙匴;王晓勇;;吕梁山西麓红粘土和水成堆积物之间的关系[J];沉积学报;2009年03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王彪;陈剑杰;黄裕雄;;西北某地第四纪冰川堆积物工程地质特性分析[A];2011年全国工程地质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1年
2 赵仕礼;徐建忠;李习坤;谭龙武;;浙江玉壶后山古滑坡复活成因及治理方案选择[A];第一届中国水利水电岩土力学与工程学术讨论会论文集(上册)[C];2006年
3 孟庆明;;上堆载古滑坡复活类型研究[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李鲲;;论大型古滑坡综合整治[A];全国公路工程地质科技情报网2006年技术交流会论文集[C];2006年
5 严福章;徐瑞春;;湖北清江隔河岩水库蓄水后古滑坡的表现特征[A];新世纪岩石力学与工程的开拓和发展——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第六次学术大会论文集[C];2000年
6 李晓;张年学;李守定;赫建明;;三峡库区云阳宝塔滑坡西边界的更正与反思——古滑坡鉴别问题探讨[A];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第11届(2011年度)学术年会论文集(中)[C];2012年
7 刘红林;;云南省富源县三源煤矿古滑坡的特征与稳定性分析[A];中国地质学会2013年学术年会论文摘要汇编——S01地质科技与国土资源管理科学研讨分会场[C];2013年
8 王松龄;;太焦铁路牛晶坪地区滑坡实例及特征研究[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9 潘裕德;;赵家塘滑坡的研究与整治[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10 曲焰;;武都滑坡发生发展及其预测[A];中国典型滑坡[C];1986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记者 罗会江邋特约记者 金光 周江陵 喻秦军;地质专家排查汉旺东汽滑坡[N];中国矿业报;2008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9条
1 沙特;泥石流堆积物的强度特性及PFC模拟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武文秀;青藏高原东南缘隧道浅埋段第四纪堆积物地质特征及稳定性分析[D];成都理工大学;2014年
3 马克斯(Boateng Maxwell Antwi);四平杏山第四纪堆积物的特性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D];吉林大学;2007年
4 龙维;金沙江上游特米大型古滑坡成因及稳定性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林成;某煤矿主厂房滑坡机理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6 张文栋;抗滑段开挖引发古滑坡复活机理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长安大学;2014年
7 刘海;穿越古滑坡川主寺隧道主要工程地质问题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1年
8 陈子华;金沙江流域某库岸古滑坡静力及动力稳定性分析[D];中国地震局地震研究所;2012年
9 王丽君;四川毛尔盖电站西尔瓜子水库滑坡形成机理及治理结构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13年
,本文编号:1511301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113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