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环境噪声的地震响应重建方法及应用
本文关键词: 环境噪声 被动源地震干涉 虚源道集构建 振幅规则化 面波记录 出处:《石油物探》2017年06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被动源地震干涉能够从环境噪声中重建有用的地震响应,如面波甚至体波,以用于建立地下速度模型。但由于环境噪声源具有随机分布的特征,记录混沌而杂乱无序,如何进行资料预处理并从中重建地震响应是一件具有挑战性的工作。为此,针对地表噪声源记录特点以及噪声源分布不均匀而导致重建因果格林函数与逆时格林函数不相等等问题,提出了振幅规则化和求和虚源道集构建方法,显著改善和增强了重构地震响应中的面波信号。利用高铁线附近采集的环境噪声数据,进行了地震响应重建试验,结果表明:振幅规则化和求和虚源道集构建方法能有效地从环境噪声中恢复直达波和面波响应,可进一步用于走时层析成像和面波反演以及近地表纵波和横波速度模型的建立。
[Abstract]:Passive source seismic interference can reconstruct useful seismic response from ambient noise, such as surface wave or body wave, to establish underground velocity model. How to preprocess data and reconstruct seismic response from it is a challenging task. In view of the characteristics of surface noise source records and the non-uniform distribution of noise sources resulting in the unequal reconstruction of causal Green's function and inverse Green's function, a method of amplitude regularization and summation of virtual source gathers is proposed. The surface wave signal in the reconstruction of seismic response is improved and enhanced significantly. Using the environmental noise data collected near the high-speed railway line, the seismic response reconstruction test is carried out. The results show that amplitude regularization and summation of virtual source gathers can effectively recover direct and surface wave responses from ambient noise, and can be further applied to travel time tomography and surface wave inversion, as well as the establishment of velocities models of near surface P-wave and S-wav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物探技术研究院;中国科学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
【基金】:中国石化科技部项目(P13030)资助~~
【分类号】:P631.4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张国栋;王钊;;谱参数值对土-结构体系随机地震响应的影响[J];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年06期
2 杨繁;王敏;王国波;陈波;高飞;;自由场地土体非线性地震响应研究[J];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14年07期
3 季日臣;夏修身;陈尧隆;王丽;;考虑流-固耦合梁式矩形渡槽横向地震响应研究[J];地震学报;2007年03期
4 孙建刚;崔利富;张营;赵长军;;土与结构相互作用对储罐地震响应的影响[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2010年03期
5 匡志平,俞载道,曹国敖;分析相互作用体系随机临界地震响应的摄动法[J];地震工程与工程振动;1994年04期
6 徐榕,张惠侨;地震响应谱分析及其在母线地震分析中的运用[J];机械设计与研究;1999年01期
7 张鸿儒;陈英俊;;土-结构系统随机地震响应的频-时域影响函数法[J];振动工程学报;1996年02期
8 黄博;李玲;凌道盛;陈星耀;;G_(max)附加衰减模式及其对场地地震响应影响[J];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2014年07期
9 陆绍俊;深部逆断层对地震响应的影响研究[J];河海大学学报;1998年06期
10 曹炳政,罗奇峰,杨玉成;石化设备系统的动力相互影响分析[J];世界地震工程;2003年01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夏晗;宋晓东;王涛;;利用环境噪声互相关提取“三叉”PKP[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7:核幔边界和地核的结构及动力学论文集[C];2014年
2 赵盼盼;陈九辉;刘启元;李昱;李顺成;郭飚;齐少华;;青藏高原东北缘地壳S波速度结构的环境噪声成像[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4:地下介质结构及其变化的地震面波、背景噪声及尾波研究论文集[C];2014年
3 曹思远;蔡志光;刘振夏;刘晓喜;潘文峰;;环境噪声的统计特性分析[A];2000年中国地球物理学会年刊——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十六届年会论文集[C];2000年
4 张浩;盖增喜;;S波波速随深度线性变化模型的地震响应的边界元模拟[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7条
1 李斌;多相流体非均匀饱和岩石依赖温度的地震响应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5年
2 单中尧;陆地地震勘探环境噪声指向性检测与分析[D];吉林大学;2015年
3 丁锦铭;基础埋置对核电厂房地震响应的影响分析[D];大连理工大学;2010年
4 郭婧;基于土与结构相互作用的地铁车站地震响应数值分析[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4年
5 帅海乐;垃圾填埋场的地震响应特性分析及稳定性评价[D];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8年
6 莫小明;高层建筑考虑桩—土—结构相互作用的近场地震响应分析[D];华中科技大学;2009年
7 郭恒;地铁车站地震响应离心机模型试验研究[D];浙江大学;2012年
,本文编号:151141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1141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