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独立分量分析与压缩感知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

发布时间:2018-02-21 03:28

  本文关键词: 微地震资料 独立分量分析 压缩感知 稀疏重建 弱信号提取 出处:《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5期  论文类型:期刊论文


【摘要】:结合独立分量分析和压缩感知理论各自的优势,提出了独立分量分析与压缩感知联合理论的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从欠定盲信号分离和稀疏重构入手,通过对源信号的特征分析得到欠定盲分离模型中混合矩阵,基于该矩阵,建立欠定盲信号重构模型,采用压缩感知理论的正交匹配追踪方法和压缩采样匹配追踪方法,对源信号进行重建。对混合矩阵、正交化、稀疏化及稀疏度等核心问题进行了系统分析,实现基于独立分量分析与压缩感知微地震弱信号重建方法。实际资料处理结果验证了方法的可行性。
[Abstract]:Based on the advantages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and compression sensing theory, a weak signal extraction method based on the combination of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and compression sensing theory (ICA) is proposed, which is based on the separation of underdetermined blind signals and sparse reconstruction. By analyzing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source signal, the mixed matrix in the under-determined blind separation model is obtained. Based on the matrix, the reconstruction model of the under-determined blind signal is established, and the orthogonal matching tracking method based on compression sensing theory and the compressed sampling matching tracking method are adopted. The core problems such as mixed matrix, orthogonalization, sparsity and sparsity are systematically analyzed. The method of weak signal reconstruction based on independent component analysis (ICA) and compression-sensing microseismic signal is implemented. The practical data processing results show that the method is feasible.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地球科学与技术学院;
【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水力压裂实时监测与地质工程一体化评估技术”(2016ZX05023-004)资助
【分类号】:P631.4

【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李稳;刘伊克;刘保金;;基于稀疏分布特征的井下微地震信号识别与提取方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6年10期

2 王新全;耿瑜;Ru-Shan Wu;宋鹏鹏;;基于压缩感知的Dreamlet域数据重构方法及应用[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5年03期

3 郭树旭;张驰;曹军胜;钟菲;郜峰利;;基于压缩感知归一化关联成像实现目标重构[J];光学精密工程;2015年01期

4 白兰淑;刘伊克;卢回忆;王一博;常旭;;基于压缩感知的Curvelet域联合迭代地震数据重建[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5 周亚同;王丽莉;蒲青山;;压缩感知框架下基于K-奇异值分解字典学习的地震数据重建[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4年04期

6 宋维琪;杨勤勇;郭全仕;姜宇东;何柯;;地面微地震资料弱信号提取方法研究[J];石油物探;2013年02期

7 方红;杨海蓉;;贪婪算法与压缩感知理论[J];自动化学报;2011年12期

8 戴琼海;付长军;季向阳;;压缩感知研究[J];计算机学报;2011年03期

9 郭科;郭思;何国柱;陈辉;罗德江;刘诚;杨威;;基于独立分量分析的多次波盲分离方法研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0年03期

10 印兴耀;刘杰;杨培杰;;一种基于负熵的Bussgang地震盲反褶积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07年05期

【共引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宋维琪;李艳清;刘磊;;独立分量分析与压缩感知微地震弱信号提取方法[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5期

2 张岩;任伟建;唐国维;;基于波原子域的地震数据压缩感知重建[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5期

3 马菁汀;刘尊龙;王民航;冯飞;许江盟;张卫杰;;数字微镜器件调制多波长关联成像系统[J];红外与激光工程;2017年09期

4 黄志清;张严心;李梦佳;成志鹏;;基于StOMP算法的WSN压缩感知数据重构[J];计算机工程;2017年09期

5 段文胜;王鹏;党青宁;姚晓龙;彭更新;雷雪;;应用匹配追踪傅里叶插值技术实现OVT域连片处理[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4期

6 吴俊熊;刘紫燕;冯丽;张达敏;;面向压缩感知的稀疏度自适应图像重构算法研究[J];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2017年08期

7 万叶晶;叶继华;江爱文;;一种基于时空相关性和异常检测的改进WSN节能策略[J];传感技术学报;2017年08期

8 宋维琪;张宇;;基于压缩感知理论的微地震资料噪声压制[J];地球物理学进展;2017年04期

9 刁瑞;吴国忱;尚新民;芮拥军;崔庆辉;;地面阵列式微地震数据盲源分离去噪方法[J];物探与化探;2017年03期

10 张岩;任伟建;唐国维;;利用多道相似组稀疏表示方法压制随机噪声[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7年03期

【二级参考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白兰淑;刘伊克;卢回忆;王一博;常旭;;基于压缩感知的Curvelet域联合迭代地震数据重建[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9期

2 王鹏;常旭;王一博;王璐琛;翟鸿宇;;基于时频稀疏性分析法的低信噪比微震事件识别与恢复[J];地球物理学报;2014年08期

3 孙永明;吴谨;刘劲;;基于CS测量矩阵优化的图像融合[J];液晶与显示;2014年03期

4 刘振武;撒利明;巫芙蓉;董世泰;李彦鹏;;中国石油集团非常规油气微地震监测技术现状及发展方向[J];石油地球物理勘探;2013年05期

5 王晨龙;程玖兵;尹陈;刘鸿;;地面与井中观测条件下的微地震干涉逆时定位算法[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9期

6 袁艳华;王一博;刘伊克;常旭;;非二次幂Curvelet变换及其在地震噪声压制中的应用[J];地球物理学报;2013年03期

7 朱秋平;颜佳;张虎;范赐恩;邓德祥;;基于压缩感知的多特征实时跟踪[J];光学精密工程;2013年02期

8 白旭;李永强;赵生妹;;基于压缩感知的差分关联成像方案研究[J];物理学报;2013年04期

9 周建超;赵爱华;;三维复杂速度模型的交切法地震定位[J];地球物理学报;2012年10期

10 俞文凯;姚旭日;刘雪峰;翟光杰;赵清;;压缩传感用于极弱光计数成像[J];光学精密工程;2012年10期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赵向东;陈波;姜福兴;;微地震工程应用研究[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年S2期

2 刘建中,王春耘,刘继民,赵玉武,刘志鹏;用微地震法监测油田生产动态[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2期

3 T. Wallroth ,朱成宏;用注水激发的微地震描述裂隙储层[J];石油物探译丛;1996年06期

4 刘建安,马红星,慕立俊,邱筱琳;井下微地震裂缝测试技术在长庆油田的应用[J];油气井测试;2005年02期

5 王亚娟;张华光;王成旺;刘利霞;邓军;胡淑娟;;利用微地震测绘和压裂模拟分析进行水力裂缝增长动态研究[J];国外油田工程;2006年10期

6 朱卫星;;相关滤波在微地震数据处理中的应用[J];勘探地球物理进展;2007年02期

7 黄今;苏华友;沙椿;何刚;郝名扬;;锦屏电站微地震监测仪故障分析与探讨[J];科技经济市场;2008年11期

8 周仲礼;王琪;殷静;范谭广;谈伟敦;;用微地震发现高速岩性及识别油气[J];吐哈油气;2008年03期

9 黄今;苏华友;卢国胜;杜林;范波峰;;采动过程中微地震定位方法研究[J];现代矿业;2009年02期

10 黄克献;李利立;刘军芳;岳琳;杨启明;;微地震地下影像技术在注水破裂监测和剩余油分布研究中的应用[J];内蒙古石油化工;2009年14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4条

1 储仿东;王永辉;李永平;衡峰;容娇君;;微地震井中监测技术在致密砂岩中的应用实例[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十二专题论文集[C];2013年

2 余洋洋;梁春涛;杨宜海;;微地震监测系统的设计[A];中国地球物理2013——第二十三专题论文集[C];2013年

3 张佩;张海江;M.Nafi Toksoz;;犹他州Cove Fort-Sulphurdale地区微地震震源机制研究与应用[A];2014年中国地球科学联合学术年会——专题12:强震机理、孕育环境与地震活动性分析论文集[C];2014年

4 骆循;;矿山与大型地下工程灾害监测的微地震技术应用[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三届年会论文集[C];2007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条

1 特约记者 林勇;胜利油田首次自主微地震压裂监测采集试验成功[N];东营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3条

1 江海宇;油田压裂微地震地面监测速度模型校正及定位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2 况文欢;结合地震学和地质力学对微地震数据的研究[D];中国科学技术大学;2015年

3 张唤兰;微地震数值模拟及震源定位方法研究[D];西安科技大学;2014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王超;微地震正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2 李亮;微地震信号自动检测及震源扫描分割矩阵反演方法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3 于子超;水力压裂微地震信号提取与裂缝反演研究[D];长安大学;2015年

4 蒋腾飞;微地震数据去噪方法研究[D];长江大学;2015年

5 王子阳;砂砾岩体人工裂缝及地层物性的微地震方法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4年

6 屈敬翔;面向页岩气勘探的微地震采集记录仪研制[D];中国海洋大学;2015年

7 王东鹤;基于射线理论的微地震速度模型校正方法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8 刘昕;基于高阶累积量和Shearlet变换的微地震数据噪声压制研究[D];吉林大学;2016年

9 常凯;稀疏约束反演在微地震插值与成像中的应用[D];吉林大学;2016年

10 金泽龙;微地震波形初至自动拾取和震源定位效果分析[D];吉林大学;2016年



本文编号:1520865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20865.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081bc***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