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内蒙赤峰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风险性评价研究

发布时间:2018-02-26 13:43

  本文关键词: 泥石流 组合赋权 危险性 易损性 风险性 ARCGIS 出处:《吉林大学》2015年硕士论文 论文类型:学位论文


【摘要】:我国是一个多灾的国家,其中各类地质灾害每年给国家和人民造成无法估量的损失和伤害。泥石流是一种最常见的地质灾害,由泥浆搬运着大量的松散碎石及碎屑物质组成。它的突发性强、速度快、破坏力强,一旦发生于人员密集区域,,带来的损害不可小视。 泥石流的风险性评价,是防治泥石流灾害最基本的有效手段之一。这种方法会充分的评估现有的地质特征与泥石流之间的潜在关系,并对泥石流可能造成的损失做出最大限度的预估,最终给决策人员提供有力的参考情报。 本文选择内蒙赤峰抽水蓄能电站下库区百岔河右岸的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作为研究对象。对下库区两岸的26条泥石流沟进行数据收集,详细调查这些泥石流的发育背景和动力地质特征,对现场泥石流的成因和现状进行总结和分析。 使用组合赋权法对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评价。选取单位面积物源量、轮廓圆度、最大相对高差等10个评价指标,通过主观方法和客观方法分别予以赋值,并最终计算出危险度。通过ARCGIS软件,提取距主沟距离和坡度等因子,对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进行危险性分区。结合二者的结果进行危险性评价。 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和兴盛永前梁沟的地理位置等因素,从当地的人口、经济入手对易损度进行计算,参考刘希林的单沟易损性评价模型对研究对象进行易损性评价,并使用ARCGIS软件对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进行易损性分区。 最后,依据联合国提出、经过刘希林改进的风险性计算公式“风险=危险度×易损度”,计算出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的风险度。利用ARCGIS的叠加计算功能,将已得到的危险性和易损性分区图叠加,获得兴盛永前梁沟泥石流的风险性分区图。
[Abstract]:China is a country with many disasters, among which all kinds of geological disasters cause incalculable losses and injuries to the country and people every year. Debris flow is the most common geological hazard. It is composed of a large amount of loose gravel and debris material carried by mud, which is sudden, fast and destructive. Once it occurs in a densely populated area, the damage caused by it should not be underestimated. The risk assessment of debris flow is one of the most basic effective methods to prevent debris flow disaster. This method can fully evaluate the potentia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existing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and debris flow. The possible damage caused by debris flow is predicted to the maximum extent, and finally the decision makers are provided with strong reference information. This paper chooses the Xingsheng Yongqian Lianggou debris flow in the right bank of the Baicha River in the Lower Baicha River Reservoir area of Chifeng pumped Storage Power Station in Inner Mongolia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collects the data of 26 debris flow gullies on both sides of the lower reservoir area. The development background and dynamic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these debris flows are investigated in detail, and the causes and present situation of the field debris flow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 The combined weighting method is used to evaluate the risk of debris flow in Yongqian gully of Xingsheng. Ten evaluation indexes, such as source quantity per unit area, roundness of contour and maximum relative height difference, are selected to assign values by subjective method and objective method, respectively. Finally, the risk degree was calculated. By using ARCGIS software, the factors such as distance from the main ditch and slope were extracted, and the risk zoning was carried out on the debris flow in Yongqian gully of Xingsheng, and the risk assessment was carried out based on the results of the two methods. According to the actual situation on the spot and the geographical location of Xingsheng Yongqianlianggou, the vulnerability degree is calculated from the local population and economy, and the vulnerability of the research object is evaluated by referring to Liu Xilin's single channel vulnerability evaluation model. ARCGIS software is used to partition the vulnerability of debris flow in Yongqian gully. Finally, according to the proposal of the United Nations, the risk calculation formula "risk = risk 脳 vulnerability", which has been improved by Liu Xilin, is used to calculate the risk degree of debris flow in Yongsheng Qianlianggou, and the superposition calculation function of ARCGIS is used. The risk zoning map of Xingsheng Yongqian Lianggou debris flow is obtained by superposing the obtained zoning maps of hazard and vulnerability.
【学位授予单位】:吉林大学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42.2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泥石流与滑坡[J];中国地理与资源文摘;2004年01期

2 王维早;杨小荟;贾磊;李源;;西南某泥石流沟泥石流发生率的研究[J];水土保持研究;2006年04期

3 吴义鹰;邓雄业;赵建壮;;磨子沟泥石流的特征研究[J];西部探矿工程;2008年07期

4 落文青;;来自大自然的威胁——泥石流[J];农家参谋;2010年10期

5 代德富;齐馨;;云南省小江流域泥石流与生态现状分析研究[J];科技创新与应用;2012年05期

6 田密;胡凯衡;;震后泥石流的阻力特性及冲出总量计算[J];水利学报;2012年S2期

7 李i7,陈琴德,康志成;云南东川蒋家沟泥石流发生、发展过程的初步分析[J];地理学报;1979年02期

8 张顺英;西藏古乡泥石流暴发的气象条件及予报的可能性[J];冰川冻土;1980年02期

9 ;第一届全国泥石流学术会议在成都召开[J];地理学报;1980年03期

10 潘仲仁;遥感技术在泥石流沟调查中的应用效果[J];国土资源遥感;1989年02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严璧玉;;成昆铁路北段峡谷区潜在型泥石流[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2 田孝诚;徐勤;;对我国北方山区铁路泥石流的初步认识与选线体会[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3 杨俊杰;;泥石流地区隧道位置选择[A];全国第三次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下卷)[C];1988年

4 王宇丰;;遥感技术在成昆铁路沙湾至泸沽泥石流普查与动态研究中的效果[A];第四届全国工程地质大会论文选集(三)[C];1992年

5 周陈生;杨晓莉;白金玉;郭会川;;近坝区泥石流(群)沟的危险性及其对电站的影响评价[A];中国地质学会工程地质专业委员会2007年学术年会暨“生态环境脆弱区工程地质”学术论坛论文集[C];2007年

6 崔鹏;庄建琦;陈兴长;张建强;周小军;;汶川地震区震后泥石流活动特征与防治对策[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7 李泳;陈晓清;胡凯衡;;泥石流活动与流域特征曲线[A];第八届海峡两岸山地灾害与环境保育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11年

8 杨重存;;国道212线泥石流、滑坡的分类与分级[A];中国公路学会’2001学术交流论文集[C];2001年

9 崔鹏;韦方强;谢洪;钟敦伦;杨坤;何易平;胡凯衡;;西部开发中的泥石流问题与其减灾[A];中国科协2002年减轻自然灾害研讨会论文汇编之十[C];2002年

10 刘希林;苏鹏程;李秀珍;;四川德昌县纸房沟泥石流灾害风险评估[A];中国灾害防御协会——风险分析专业委员会第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4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本报记者 舒萍;“减轻泥石流的灾害,重在防预!”[N];四川科技报;2007年

2 黄星高 西南交通大学土木学院 周金星;多措并举 预警为先 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9年

3 彭丽 顾华宁;要为泥石流留下一定空间[N];中国国土资源报;2012年

4 水电顾问集团 范俊喜;水电工程如何避免泥石流影响?[N];中国能源报;2013年

5 靳怀成;北京科学防治泥石流[N];中国水利报;2003年

6 徐连欣;泥石流瞬间暴发的灾难[N];兰州日报;2006年

7 刘谨;我国约7400万人受泥石流威胁[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8 安集;发生泥石流怎么办?[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9 安集;泥石流的时间周期规律和预报方法[N];中华合作时报;2008年

10 实习记者 李霞;一看二听识别泥石流 专家教你紧急避险[N];成都日报;2010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陈中学;粘土颗粒含量对蒋家沟泥石流启动影响及成灾机理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10年

2 樊峗峗;泥石流动力过程模拟及特征研究[D];清华大学;2010年

3 张晨;基于非线性系统的金沙江攀西河段水系形态及泥石流危害研究[D];吉林大学;2011年

4 苏志满;泥石流灾变控制与模型化分析方法[D];中南大学;2011年

5 韦方强;城镇泥石流减灾决策支持系统[D];西南交通大学;2002年

6 徐永年;崩塌土流动化机理及泥石流冲淤特性的实验研究[D];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2001年

7 陈晓清;滑坡转化泥石流起动机理试验研究[D];西南交通大学;2006年

8 魏厚振;蒋家沟泥石流砾石土力学性状与起动过程分析研究[D];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2008年

9 刘江川;泥石流数学模型构建及危险性评价研究[D];天津大学;2011年

10 杨鑫;基于3S技术的汶川强震区潜在突发性泥石流危险性区划及评价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郭国和;川藏公路南线泥石流堵塞坝溃决机理与洪水特征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2 张玉萍;泥石流冲击信号识别方法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3 李志军;磨子沟泥石流对卓斯甲水电站拟建厂区影响评价[D];西南交通大学;2009年

4 侯凯;陕西省宝鸡市贾村镇泥石流风险评价[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5 王昱;山区沿河公路路基在泥石流作用下破坏机制与防护技术研究[D];重庆交通大学;2010年

6 王磊;泥石流排导工程设计与优化方法研究[D];中南大学;2010年

7 朱华藏;浙江省缙云县小流域泥石流分析与评价[D];浙江工业大学;2009年

8 陈骧;基于灾变链式理论的泥石流跟踪与防治[D];重庆交通大学;2009年

9 熊斌;安县干沟桥泥石流成因及发展趋势预测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10 鲁科;泥石流暴发频率与其形成区岩性的相关性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0年



本文编号:153827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53827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2258***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