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致密砂岩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定量表征及储层意义——以鄂尔多斯盆地X地区山西组为例

发布时间:2018-04-15 13:24

  本文选题:孔隙结构 + 微观尺度 ; 参考:《石油实验地质》2017年04期


【摘要】:以鄂尔多斯盆地东部X地区山西组致密砂岩储层为例,采用Matlab编程,提出铸体薄片图像面孔率提取的新方法,基于面孔率提出非均质系数U定量表征微观孔隙非均质性,并讨论非均质系数U和储层物性关系及微观孔隙非均质性的储层意义。结果表明,X地区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强烈,微观孔隙分布十分不均匀;非均质系数U与孔隙度和渗透率均为负相关关系,非均质系数U越大,储层非均质性越强,储层物性越差,反之储层物性越好;致密砂岩储层微观非均质性控制着孔隙(储集空间和渗流空间)的微观发育特征,致密砂岩储层非均质系数定量评价有利于指导后期开发、开采中优质层位的圈定。
[Abstract]:Taking the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of Shanxi formation in the eastern part of Ordos Basin as an example, a new method for extracting the face rate of cast thin slice image is proposed by Matlab programming, and the heterogeneity coefficient U is presented to quantitatively characterize the microscopic porosity heterogeneity.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heterogeneity coefficient U and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ies and the reservoir significance of microscopic pore heterogeneity are also discussed.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microcosmic heterogeneity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s very strong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microscopic pores is very uneven, the heterogeneity coefficient U is negatively related to porosity and permeability, and the greater the heterogeneity coefficient U is, the stronger the reservoir heterogeneity is.The worse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the better the reservoir physical property is, the microcosmic heterogeneity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controls the microscopic development characteristics of pore (reservoir space and percolation space), and the quantitative evaluation of heterogeneity coefficient of tight sandstone reservoir is helpful to guide the later development.The delineation of high quality strata in mining.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煤层气研究中心;中国石油大学(北京)石油工程学院;中国石油大学(北京)地球科学学院;中国矿业大学资源与地球科学学院;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基金】:国家“十三五”科技重大专项(2016ZX05066) 煤层气资源与成藏过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中国矿业大学)开放基金项目(2015-007)资助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王志杰;温长云;冉雪梅;;运用灰色聚类方法确定储层非均质分布[J];成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年03期

2 马荣;石建省;刘继朝;;熵权耦合随机理论在含水层非均质综合指数研究中的应用[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11年05期

3 周婷婷;王桂成;王媛媛;肖转;刘献文;;杏子川油田化子坪区长6储层宏观非均质研究[J];重庆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年05期

4 杨少春;王瑞丽;;不同开发时期砂岩油藏储层非均质三维模型特征[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6年05期

5 杨争光;汤军;张云鹏;张凤博;李哲;吴雪超;范昌彬;;熵权法储层非均质定量评价方法研究——以鄂尔多斯盆地下寺湾长8储层为例[J];地质学刊;2012年04期

6 刘吉余,尹万泉,吕靖;曙22块杜家台油层宏观非均质特征[J];大庆石油学院学报;1998年03期

7 孙岿,吕世全,安丙学;海南3块储层非均质特征研究[J];特种油气藏;2003年06期

8 董桂玉,何幼斌,徐徽,彭寿昌,王宏伟,辛长静;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的几种表征方法[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5年S4期

9 杨敏;董伟;江喻;;储层沉积微相对非均质性影响的定量研究[J];断块油气田;2009年01期

10 卜范青;林承焰;张伟;;基于精细三维地质模型的储层非均质表征方法探讨[J];地质找矿论丛;2010年03期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5条

1 张喜亭;非均质油藏的定量精细描述和剩余油挖潜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2 黄文芬;孤东七区西储层非均质表征及剩余油定量描述[D];成都理工大学;2002年

3 付志国;河流沉积储层砂体内部非均质表征[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4 葛新民;非均质碎屑岩储层孔隙结构表征及测井精细评价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华东);2013年

5 马荣;华北平原含水层非均质性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2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路达;储层非均质单元的识别方法及其应用[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2 王改云;胜坨油田三区东三段储层非均质模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3 杨敏;留416断块沙三上段低渗透油藏储层建模与非均质评价[D];成都理工大学;2009年

4 蒋维红;杜229块兴隆台油层超稠油油藏储层非均质与剩余油分布规律研究[D];中国石油大学;2007年

5 王伦雨;中低渗透油层层间非均质性对提高采收率影响[D];大庆石油学院;2009年

6 杨曦;基于单井示踪剂的地层非均质性解释方法研究[D];西南石油大学;2012年

7 郑洁;草4块沙二、三段油藏非均质性对稠油油藏开发的影响[D];中国石油大学;2009年

8 刘洁;辫状河储层非均质性及非均质概念模型的建立[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9 郭亚杰;杏南开发区外前缘相砂体沉积类型及非均质性描述研究[D];浙江大学;2010年

10 张斌;萨中开发区萨一油层组沉积微相、非均质性及剩余油研究[D];东北石油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754306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54306.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46e76***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