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油气成藏特征与主控因素

发布时间:2018-04-15 13:48

  本文选题:尼日尔 + Termit盆地 ; 参考:《石油勘探与开发》2017年03期


【摘要】:基于中—西非裂谷系构造演化及沉积充填特征研究,结合区域地质背景,对尼日尔Termit裂谷型叠合盆地的油气成藏特征进行剖析,并探讨其油气富集主控因素。Termit盆地是早白垩世、古近纪2期断陷活动形成的裂谷型叠合盆地,发育1套广泛分布的上白垩统Yogou组海相烃源岩。古近系Sokor组1段和白垩系Yogou组2套储集层以石英砂岩为主,具有较好的孔渗特征,在古近系Sokor组2段区域盖层之下可形成多套有利储盖组合。断裂样式与油气运聚方式决定了构造带油气运聚模式,形成Araga地堑"Y"型油气侧向及垂向运聚模式、Dinga断阶"多阶型"油气垂向运聚模式和Fana转换带"复式"油气运聚模式。油气富集受裂谷盆地构造控制,即2期裂谷作用形成的断裂带控制油气的平面展布,晚期裂谷层序内的有利储盖组合控制油气垂向富集程度。
[Abstract]:Based on the study of tectonic evolution and sedimentary filling characteristics of rift system in Central and West Africa, combined with the regional geological background, the oil and gas accumul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ermit rift type superimposed basin in Niger are analyzed, and the main oil and gas enrichment controlling factor. Termit basin is discussed in the early Cretaceous.A set of widely distributed marine source rocks of the Upper Cretaceous Yogou formation developed in the rift type superimposed basin formed by the Paleogene 2 fault depression.Quartz sandstone is the main reservoir in the first member of Paleogene Sokor formation and Cretaceous Yogou formation, which has good pore and permeability characteristics, and several favorable reservoirs and caprocks can be formed under the caprock of the second member of Paleogene Sokor formation.The fault pattern and the oi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 determine the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in the structural belt, forming the Araga graben "Y" oil and gas lateral and vertical hydrocarbon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the "multi-order" oil and gas vertical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on the stage of the Dinga fault and the "complex" oil and gas migration and accumulation model in the Fana transition zone.The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is controlled by the rift basin structure, that is, the fault zone formed in the second stage controls the plane distribution of oil and gas, and the favorable reservoir cap assemblage in the late rift sequence controls the degree of vertical accumulation of oil and gas.
【作者单位】: 中国石油大港油田公司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天然气勘探开发公司;
【基金】:中国石油海外科技专项(CNPCNP/01/2015-0790;CNPCNP/01/2016-0920)
【分类号】:P618.13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兰酊;;中国叠合盆地的特点[J];海相油气地质;2001年03期

2 何登发,贾承造,童晓光,王桂宏;叠合盆地概念辨析[J];石油勘探与开发;2004年01期

3 陈晓云;罗群;;叠合盆地石油地质特征及其研究意义[J];断块油气田;2006年05期

4 韩保清;罗群;黄捍东;李令喜;;叠合盆地及其基本地质特征[J];石油天然气学报(江汉石油学院学报);2006年04期

5 刘池洋;;叠合盆地特征及油气赋存条件[J];石油学报;2007年01期

6 张光亚;赵文智;邹才能;李伟;方向;;中国陆上叠合盆地中下组合油气成藏条件及勘探潜力[J];地学前缘;2008年02期

7 周新桂;刘和甫;王宗秀;张林炎;黄臣军;李会军;鄢犀利;马立成;;我国叠合盆地油气调查战略思考[J];地质力学学报;2011年02期

8 邵晶晶;李斌;刘荣徽;何雨丹;魏春光;;南美奥连特—马拉农叠合盆地原型性质探讨[J];中国石油勘探;2012年01期

9 李景明,魏国齐,李东旭;中国西部叠合盆地天然气勘探前景[J];天然气地球科学;2004年01期

10 金之钧;;中国典型叠合盆地及其油气成藏研究新进展(之一)——叠合盆地划分与研究方法[J];石油与天然气地质;2005年05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何登发;任纪舜;贾承造;;中国叠合盆地的地球动力学环境和构造类型[A];第二届中国石油地质年会——中国油气勘探潜力及可持续发展论文集[C];2006年

2 汤良杰;金之钧;贾承造;马宗晋;曲国胜;;叠合盆地构造解析几点思考[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3 庞雄奇;金之钧;姜振学;左胜杰;;叠合盆地油气资源评价问题及其研究意义[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4 王英民;刘豪;汤良杰;贾承造;金之钧;庞雄奇;;塔里木叠合盆地构造演化及其对盆地建造与改造的制约[A];塔里木及周边地区盆地(山)动力学与油气聚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C];2004年

5 孙永革;;叠合盆地油源对比的思路与实践[A];第十届全国有机地球化学学术会议论文摘要汇编[C];2005年

6 汤良杰;金之钧;庞雄奇;;多期叠合盆地油气运聚模式[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7 盛贤才;叶建中;陈丽华;;江汉多旋回叠合盆地形成及沉积充填响应[A];中扬子及周缘油气成藏地质要素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7年

8 庞雄奇;姜振学;左胜杰;;叠合盆地构造变动破坏烃量研究方法探讨[A];石油大学(北京)盆地与油藏研究中心成立十周年成果选编(1993—2003)[C];2003年

9 于靖波;张健;;塔里木叠合盆地地史的连井剖面及平衡剖面恢复分析[A];中国地球物理学会第二十四届年会论文集[C];2008年

10 王国荣;刘刚;鲁克改;冯世荣;;多旋回叠合盆地中铀找矿方向的思考——以准噶尔盆地为例[A];全国铀矿大基地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上)[C];2012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7条

1 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经济与政治研究所研究员 张东辉;叠合盆地勘探需解决三个问题[N];中国石化报;2011年

2 本报记者 张晓波;西部叠合盆地油气地质理论逐步完善[N];中国石化报;2010年

3 刘莉 周清春;寻找中国能源的接替基地[N];科技日报;2005年

4 海凤 记者 赵凤华;973项目叠合盆地油气成藏机制取得新成果[N];科技日报;2010年

5 本报记者 赵凤华;西部的油该从哪里寻找?[N];科技日报;2006年

6 汤良杰;摸清中国典型叠合盆地油气形成与分布家底[N];科技日报;2003年

7 本报记者 王一娟 ;科技为找油提供支撑[N];经济参考报;2005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2条

1 郝建荣;叠合盆地构造—热演化研究[D];西北大学;2006年

2 倪新锋;叠合盆地构造—层序岩相古地理演化及成藏效应[D];成都理工大学;2007年



本文编号:1754380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754380.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fa3c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