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主页 > 科技论文 > 地质论文 >

福建德化阳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

发布时间:2018-04-28 12:45

  本文选题:阳山铁矿 + 地质特征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硕士论文


【摘要】:阳山铁矿位于闽西南永梅上古生代坳陷带的东南缘,政和——大埔断裂带南东侧。出露地层主要有下石炭统林地组;二叠系下统栖霞组,文笔山组、童子岩组。构造主要有褶皱和断裂两种。侵入岩主要为燕山早期侵入的花岗岩和石英斑岩。本论文以阳山铁矿为研究对象,研究该矿床的成因类型,对危机矿山边深部找矿有着重要的意义。目前,对阳山铁矿的成因类型存在较大的分歧,一种认为阳山铁矿属钙矽卡岩型铁矿床;另一种认为该矿床为火山沉积——热液叠加改造的铁矿床。通过原生包体爆破温度和二长石温度计法测定的温度,本区形成矽卡岩的温度比典型中酸性岩体侵入碳酸盐类岩石形成矽卡岩的温度低;磁铁矿的维克硬度值与矽卡岩型矿床相距甚远;主矿体呈层状、似层状产于栖霞组中且随地层同步褶皱变形等。由此认为本区铁矿床成因类型与矽卡岩型铁矿并不相同。通过研究闽西南晚石炭世沉积古地理环境,矿床的层控特点,矿体的形态与空间分布特征,矿石的结构构造特征,认为本矿床具有典型的沉积成矿特点。通过对岩石化学成分特征、矿石与矿物的化学成分特征等方面的分析,认为阳山铁矿铁质主要来源于陆源沉积物。通过对矿床早二叠世沉积成矿作用、华力西期区域变质热力作用和燕山早期热液叠加改造作用的分析研究,划分沉积成矿、变质成矿和热液成矿三个阶段,建立沉积——变质——热液叠加改造成矿模式。确定了栖霞组、矽卡岩化(褐铁矿化)和磁异常特征等重要的找矿标志。通过分析、研究区域地层、岩浆岩、构造和蚀变矿化等地质特征,以及福建省1:5万西部航磁资料,发现阳山铁矿区外围还分布有一些航磁正异常部分高异常区与晚古生代地层的分布范围较一致,推测大多异常由隐伏矿化引起。从地层——侵入岩——构造——磁异常综合分析,在岩体与石炭——二叠系地层的接触带附近,具有此类矿床较好的找矿远景。
[Abstract]:Yangshan Iron Mine is located on the southeastern margin of the upper Paleozoic depression zone in the southwestern Fujian Province, Zhenghe, the south east side of the Tai Po fault zone. The outcropping strata mainly include the lower Carboniferous woodland group, the lower Permian Qixia formation, the Wen Shi Shan formation and the boy rock formation. The structure mainly consists of two types of folds and faults. The intrusive rocks should be the early intrusive granite and quartz porphyry in Yanshan. This paper takes Yangshan Iron ore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studies the genetic types of the deposit, which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the prospecting in the deep side of the crisis mine. At present, there are great differences in the genetic types of Yangshan Iron ore, one kind of Yangshan Iron ore belongs to the calcicaratite type iron deposit, and the other is that the deposit is superimposed by hydrothermal solution. With the temperature measured by primary inclusion blasting temperature and two feldspar thermometer, the temperature of skarn formed in this area is lower than that of the typical intermediate acid rock intrusive carbonate rocks, and the Vicker hardness of the magnetite is far away from the skarn type deposit, and the main ore body is layered and resembles the Qixia group. The genetic types of the ore deposits in this area are different from that of the skarn type iron ore. By studying the paleogeographic environment of the Late Carboniferous deposits in southwestern Fujian,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deposit control, the morphological and spatial distribution characteristics of the ore bodies and the structural features of the ore, the ore deposits have typical sedimentary and metallogenic characteristics. After analyzing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rock and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characteristics of ore and mineral,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iron in Yangshan Iron ore mainly originates from the terrigenous sediments. Through the analysis of the early Permian deposit mineralization, the regional metamorphic thermal action of the varisi period and the early Yanshan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the sedimentary mineralization is divided. Three stages of metamorphic mineralization and hydrothermal mineralization, and the establishment of sedimentary metamorphic metamorphic hydrothermal superposition and transformation of the metallogenic model. The Qixia formation, skarn (Browning) and magnetic anomaly characteristics are determined. The ge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of regional strata, magmatic rocks, tectonics and alteration mineralization, as well as the 1:5 Wan Western Navigation in Fujian province are analyzed by analysis. It is found that there are some aeromagnetic abnormal abnormal regions in the periphery of Yangshan Iron ore area and the distribution range of the late Paleozoic strata. Most of the anomalies are caused by the concealed mineralization. From the strata - intrusive rocks - the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the tectonic - magnetic anomalies and the vicinity of the contact zone between the rock and the Carboniferous Permian strata There is a good prospect of prospecting for such deposits.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5
【分类号】:P618.31

【相似文献】

相关期刊论文 前10条

1 ;新疆发现特大型铁矿[J];矿业快报;2002年09期

2 李钟模;中国硫铁矿床分类及预测[J];化工矿物与加工;2002年09期

3 沈保丰;翟安民;杨春亮;曹秀兰;;中国前寒武纪铁矿床时空分布和演化特征[J];地质调查与研究;2005年04期

4 A. E. 尤谢,B. 埃列夫利,王刚 ,边伟;土耳其低品位铁矿床的新评估方法[J];矿业工程;2005年01期

5 周煜双;;试论我国稀土——铁矿床的特征[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06年03期

6 王显锋;张兴润;;四川铁矿床主要成因类型及找矿方向[J];四川地质学报;2008年04期

7 松权衡;刘忠;杨复顶;王宝金;李任时;徐曼;张敏;;国内外铁矿资源简介[J];吉林地质;2008年03期

8 ;中国大型隐伏铁矿勘探开辟第二找矿空间[J];现代矿业;2010年12期

9 马世青;;浅议新疆鄯善县红云滩铁矿床详查工作[J];企业导报;2011年08期

10 马世青;;浅议新疆鄯善县红云滩铁矿床详查工作[J];科技资讯;2011年18期

相关会议论文 前10条

1 宋学信;杨道斐;;姑山铁矿床的地质特征和成因(1975)[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2 潘锦华;;辽宁省铁矿资源形势分析与对策建议[A];中国地质矿产经济学会资源经济与规划专业委员会2006学术交流会资料汇编[C];2006年

3 李仲均;;中国古代铁矿床地质史料初探[A];李仲均文集——中国古代地质科学史研究[C];1998年

4 宋学信;黄崇柯;唐兴信;;我国富铁矿床三十例(1976)[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18)[C];1986年

5 杨时惠;傅光学;;四川泸沽锡铁矿床黑硼锡铁矿的发现及其意义[A];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地质矿产研究所文集(4)[C];1983年

6 潘才;肖红;;甘肃西部铁矿资源特点及开发[A];中国矿山地质找矿与矿产经济——中国矿山地质找矿和矿产经济研讨会论文集[C];2000年

7 赵震宇;于平;李丽;张富贵;;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A];中国地球物理第二十一届年会论文集[C];2005年

8 亓绍枚;唐兴信;;中国钒钛铁矿概况[A];中国地质科学院矿床地质研究所文集(3)[C];1982年

9 徐超;陈华国;何建娟;李泽;郭显忠;;山东省太平村铁矿床特征研究[A];中国矿物岩石地球化学学会第14届学术年会论文摘要专辑[C];2013年

10 任群智;;鞍本地区铁矿资源形势及对策[A];中国金属学会2003中国钢铁年会论文集(2)[C];2003年

相关重要报纸文章 前10条

1 王琼杰;我国铁矿勘查大有可为[N];中国矿业报;2008年

2 陈更生;拓宽铁矿利用的视界[N];中国冶金报;2008年

3 记者 李平;安徽发现一大型铁矿[N];中国矿业报;2013年

4 本报记者 李东;我国铁矿资源“后劲”仍足[N];中国冶金报;2007年

5 于祥明;我国东部有望找到一批铁矿[N];中国矿业报;2007年

6 刘维邋李响;我国东部铁矿勘探潜力大[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7年

7 刘东立;近两年我国新增查明铁矿资源储量32亿吨[N];中国冶金报;2008年

8 记者 刘振国;我国尚有较大铁矿找矿空间[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9 本版编辑 本报记者 丁全利 刘振国 高原;破铁矿约束我们怎么做[N];地质勘查导报;2008年

10 本报记者 丁全利 刘振国;破解铁矿约束,,我们怎么做[N];中国国土资源报;2008年

相关博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赵震宇;中国铁矿床成矿远景区综合信息潜力预测[D];吉林大学;2005年

2 贺建委;河南省铁矿资源开发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3 毛洪江;老挝长山成矿带爬立山铁矿床成矿地质特征与成因研究[D];成都理工大学;2012年

4 段超;宁芜矿集区凹山玢岩型铁矿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2年

5 王金亮;豫北安林地区铁矿资源战略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0年

6 徐加夫;基于系统角度的莱新铁矿产能研究[D];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3年

7 任群智;鞍山地区铁矿床地质特征与隐伏矿体找矿研究[D];东北大学;2012年

8 刘锋;新疆阿尔泰阿巴宫——蒙库一带铁矿床成矿作用与成矿规律研究[D];中国地质科学院;2009年

9 耿新霞;新疆阿尔泰南缘铁矿遥感信息提取及找矿预测[D];中国地质科学院;2011年

10 张海东;晋南平顺铁矿床成岩成矿作用及成矿预测[D];长安大学;2011年

相关硕士学位论文 前10条

1 钱恒之;云南省晋宁县天井铁矿床地质特征与成因探讨[D];昆明理工大学;2015年

2 江勇卫;宁芜南段和睦山铁矿床地质特征及成矿作用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3 郑仁乔;新疆东天山红云滩铁矿床地质特征与矿床成因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4 洪里平;福建德化阳山铁矿地质特征及成因探讨[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5 米强;内蒙古武川县大麻忽兔地区铁矿成因浅析[D];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5年

6 陆春云;太行山南段西石门铁矿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D];长安大学;2015年

7 戴安峰;新疆东天山百灵山铁矿地质特征及其成因探究[D];长安大学;2015年

8 陈曹军;新疆塔什库尔干地区铁矿床成矿规律及找矿方向研究[D];中国地质大学;2012年

9 段超;安徽庐枞盆地龙桥铁矿床地质地球化学特征和矿床成因研究[D];合肥工业大学;2009年

10 席振;秘鲁南部铁矿床特征、成矿规律及勘查远景研究[D];中南大学;2011年



本文编号:1815324

资料下载
论文发表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15324.html


Copyright(c)文论论文网All Rights Reserved | 网站地图 |

版权申明:资料由用户135fa***提供,本站仅收录摘要或目录,作者需要删除请E-mail邮箱bigeng88@qq.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