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北昌平—怀柔一带中生代逆冲构造与韧性变形特征
发布时间:2018-04-30 23:03
本文选题:韧性变形 + 逆冲构造系统 ; 参考:《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7年硕士论文
【摘要】:北京昌平怀柔一带作为燕山西段的一部分,处于EW向构造向NE向构造转换的部位,涉及到古亚洲构造体系与古太平洋构造体系的叠加与改造,记录了燕山造山带晚中生代时期的构造演化过程。因此,研究区内的构造变形具有多期性,复杂性。本文通过野外观测和室内研究,对昌平-怀柔地区的逆冲构造系统进行了研究,通过不同构造的相互叠加、岩体侵位与平面展布之间的关系确定构造变形特征,辨别韧性剪切带和脆性变形之间的相互关系,为进一步细化区域动力学背景提供证据。十三陵-上庄-红螺寺逆冲断层与大片-铁矿峪逆冲断层构成了研究区内的基本构造格局,与断层相关的伴生构造(褶皱)的特征表明了逆冲断层向NW方向的运动极性,并且十三陵-上庄-红螺寺逆冲断层有向下切层的现象,说明在断层形成前,下盘发生过变形。根据断层下盘地层年代学和断层被岩体截切时的年龄限定,断层形成于晚侏罗世末-早白垩世初。发育在长园岩体边部的变形面理(糜棱面理)环绕岩体边界展布,向内逐渐变弱,并且北部和南部的糜棱面理均向南倾,显微构造显示其左行运动的性质。在岩体边部可见矿物晶体的定向排列,说明长园岩体的侵位方式为岩浆上升挤压围岩的主动侵位。长园岩体侵位于十三陵-上庄-红螺寺逆冲断层形成之后,并在上涌侵位过程中切穿了该断层面。研究区内的莲花池-苇店韧性剪切带是长园岩体侵位后期变形的产物,时代在沙峪岩体侵位之后(148 Ma),以韧性变形为主导,后期有脆性变形改造影响。
[Abstract]:In this paper , the tectonic deformation of Changping - Huairou region is studied by means of field observation and laboratory study .
【学位授予单位】:中国地质大学(北京)
【学位级别】:硕士
【学位授予年份】:2017
【分类号】:P542
,
本文编号:1826607
本文链接:https://www.wllwen.com/kejilunwen/diqiudizhi/1826607.html